学校首页
路漫漫兮 上下求索
作者
范志武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6-05-10

分享

开栏的话:

随着全球“汉语热”、“中国热”升温,孔子学院逐渐遍布全球五大洲130余个国家共计500余所,有效推动了中国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

我校2012年5月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合建的孔子学院,历经四年发展,成为当地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深化中乌人文交流的品牌。至今,我校孔子学院在乌克兰下设12个教学点,累计注册学员2566人,14位汉语教师及10位汉语教师志愿者执鞭任教。本报本期起开设专栏《孔院故事》,分享我校孔子学院教师及志愿者的工作随感,体会中外文化在孔院的融合与流动,感受汉语言推广者的魅力与艰难,增加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师简介:

范志武,女,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俄文系。于2014年10月至今供职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孔子学院任汉语教师职务。主要负责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工作。

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大学里为大学生提供中文选修课,为外国年轻人认识汉语、了解中国提供了便捷的窗口,而那些供职在此的汉语教师自然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活名片”。因此他们的职责就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各种方式向全世界的人们传播这种美丽的语言,还有语言背后充满魅力的中华文化。两年前我有幸成为了这样一名汉语教师,金秋时节来到美丽的乌克兰南方,亲身体验了这份能极大增强使命感的工作,其中酸甜苦辣一言难表,在此写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欲速则不达

我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之初并不应要求老师把学生教得如何出色,或是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老师首先应尽可能获得学生们的认可和喜爱,让学生们愿意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这样才能为教学的稳定、持续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亦师亦友

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教授学生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他们的语言、风俗和文化。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会经常带领学生在游戏中识字。一般我要准备俄语和汉语两套生词卡片,把小卡片混合在一起。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把汉语拼音、生字和对应的俄语正确的组合到一起,然后比比哪一组会组合的又快又好。之后让学生正确地朗读生字和俄文。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一课书结束时他们掌握了汉语,我也学习到了一定的俄语。学生愿意学,我在教学的时候也不会觉得累,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可见,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互动关系尤为重要。可是俄文专业出身的我,当初要用俄语来教汉语,心情依然紧张又兴奋。每当学生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眼中充满了好奇时,所有的紧张感顿时消失了,有时候讲得还没尽兴,一节课就很快过去了。

成效初现

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与我校孔子学院合作开展汉语教学。该校每年大概会有50人左右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虽然在当地汉语还不如德语、西班牙语受众多,但近二年来学习人数也在逐渐增多。目前我教授的学员中已有六名参加了各种级别的HSK和HSKK考试,其中1名HSK3级水平的学员在随我学习不到一年就报考了5级;已有一名学员现在已是孔院奖学金生,还有2名学员正在申请奖学金。跟着我学习汉语的,除了大学生,还有当地的老人。有一名学员已经年近五旬,她家住在离大学很远的地方。寒来暑往,两年里从未缺席过。有时候来上课的学生少,甚至特别累的时候不愿意备课,但想到总会有这样的学生等着自己,就又变得认真起来。那位学员说,“虽然自己现在年龄大了,但也想找机会去看看中国,看看那个她梦寐以求的国家。”

收获与感悟

即使在学生们的眼里,我是一名老师,可是我知道自己未曾在海外教过汉语,需要学习和克服的东西还有很多。两种文化的磨合在孔子学院无时无处不在,既在生活中,也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中文词语都能找到对应的俄语单词,有的时候要花费很长时间向他们解释。中文词语涵盖的意义太广,有些在我们看来是情理之中,可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很难理解,这就要给他们多介绍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因为任何语言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做支撑。在孔子学院,每年春节都会举办文化日活动,学生们也都特别期待这一天。平时爱做饭的我也拿出了看家本事,带领学员包各种形状的饺子,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尝试,在学生们的眼里,范老师包的饺子很漂亮、很“神奇”。

离任的日期转眼就到了,我又将回到原点。当初我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现在我已然浸润了乌克兰文化,今后更有可能站在另一个视角反观中国文化,体悟两种文化的不同。也许这就是海外汉语教学的经历让我有机会更好地了解了这个世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