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大多瞩目高光下的伟大,却时常忽略身边如静谧繁星般的英雄。科研对于我们而言或许是一项工作,但对于他们,却是忠守一生甚至奉献生命的强国征程。历史始终铭记那些为祖国国防事业默默无闻,坚守终生的军工英雄。同样,作为新时代军工精神的传承者,我们更应将身边的英雄精神发扬光大。
科学理性与儒家文化相结合的中国潜艇之父——邓三瑞
有一次观看黄旭华老先生在《开讲啦》节目上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过程,由于我校“三海一核”的背景,便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网页刷新后,一个无比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这位老人,硕果累累,却深藏功与名;衣着朴实,却有极高的学术造诣;他坚守三尺讲台,如繁星般静谧,却又光辉无限。他就是我们的老院长、我国潜艇之父、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开创者——邓三瑞教授。
年轻时候的邓教授满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在当时科研环境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为海军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邓教授不仅科研实力强,而且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年过半百的邓教授承担了我国第一台智能水下机器人的研制工作。晚年时,邓三瑞教授仍默默坚守三尺讲堂,为国家建设培养后备力量。邓教授经常叮嘱学生们要关心社会时事,聚焦科技的前沿动态,在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前进方向。
无数像邓教授一样的军工精英,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惧艰苦条件,默默奋斗。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工作的负责,对祖国的深情,汇聚成祖国国防事业最坚强的后盾。这些军工前辈们对于科研的探索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踏实学习,不畏困难,勇于创新。
“不乱吹牛”的工程院院士——徐玉如
治学严谨,绝不夸大其词,绝不弄虚作假是徐玉如院士的风格。邓三瑞教授曾肯定他“徐玉如不乱吹牛”。作为邓教授的弟子以及传承者,徐院士继续为祖国的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呕心沥血。即使年事已高,重病缠身,他却仍坚持白天化疗,晚上带领研究人员一起在实验室挑灯夜战,连周末也不休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海洋装备事业。徐玉如院士成功研制出8台应用于国防建设的水下机器人。徐玉如院士所代表的当代工程人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科技局面,稳扎稳打、实事求是,将我国潜器及深海资源开发领域相关技术打造成为世界先进水平。
如今辽宁舰服役、蛟龙号深潜、国产航母下水、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我国海军逐步向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迈进。举世瞩目的成果,令人自豪的进步,这些都依靠无数军工前辈们勇开先河,这些都离不开无数当代工程人夜以继日的奋斗。有徐院士这样兢兢业业的“老学长”的榜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浪费时间,虚度年华呢?只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才能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年磨一剑——哈工程水下机器人登顶世界第一
2018年注定是哈工程E唯协会难忘的一年,也是无数工程学子引以为豪的一年。哈工程E唯代表队打破了北美高校二十年的垄断,一举夺得第21届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E唯代表队不仅汇集了信通学院、水声学院、自动化学院的技术力量,更凝聚了全校师生的关注与支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优势学科的建设。水声技术、智能水下机器人、电子政务建模仿真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了解国家前沿科技;口袋实验室、启航杯、五四杯竞赛又为我们提供了锻炼动手能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平台。作为幸运的一代,我们不能辜负军工前辈的期望,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便捷条件,在理论中汲取养分,在实践中绽放创新的花朵,用实力证明祖国的未来因为有我们而更加精彩。
丹心铸剑,何惧大洋深和远,热血融金,固我海疆坚如磐。在祖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中,还有很多军工人选择当一名无名英雄,选择和祖国站在一起,为新中国的海防事业,为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发展,付出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这些无数的第一汇聚成祖国国防事业的强军战歌。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提到了四个“不能忘记”,其中第一个“不能忘记”就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同样,作为新时代的工程学子,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军工人建设祖国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为祖国国防事业默默付出的军工前辈们。牢记“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秉承“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建国七十周年的新起点上,让我们打好专业基础,用创新汇聚发展,让哈军工精神继续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