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做母校的学生是件幸福的事
——记84级校友、青岛龙港船舶工程公司总经理熊旭波
作者
记者 赵琳琳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8-03-29

分享

熊旭波,84-711班校友,1998年创办青岛龙港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年来,公司共为近万艘次船舶提供应急及相关检验等技术服务。2010年在母校设立“龙港励志奖学金”,累计捐助40万元,受助学生达280人;2013年在校设立“澳维康杯读书基金”,累计捐助30万元,以鼓励喜爱读书的学生们。

幸福的含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熊旭波认为:“幸福就是少年时走进母校学习本领,就是青年时用母校教会的知识取得一些成绩,就是中年时能够重回母校、回报母校。做母校的学生,是件幸福的事!”

不忘初心,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出身农民家庭的熊旭波,1984年考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母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学校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特别严格,半军事化的作息规律帮助学生们磨炼了意志品质;二是学校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夯实工科基础,工作实践中通用性强;三是老师们对待学生,教学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生活中和善友爱、亦师亦友。“在母校学习的四年,让我受益终生,无论是就业或是创业,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都与母校的培养不可分割”。熊旭波暗下决心,有朝一日自己取得成绩时,一定重返校园,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

1988年,熊旭波毕业后被分配到青岛北海船厂(现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平台研究所做设计工作。熊旭波认为,自己刚毕业,应该到基层去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得到锻炼,于是,他主动要求到轮机车间做钳工,这是一项整个船厂最基础的工作。熊旭波在车间,与工人师傅们同吃同住,脏活累活抢在先。清理船体主机机油、拆装卸零件……经常弄得全身油渍。熊旭波很快融入工人师傅的集体,老师傅们毫不吝啬地将技术、经验传授给他。这段经历,使熊旭波具备了其他被分配到厂工作的大学生所没有的实践经验与技术本领,为他今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熊旭波在工厂表现优秀,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单位派他到南开大学学习俄语。学成归来后,熊旭波先后被任用为对俄国家船舶修理、对英国家船舶修理的工程主管,负责整条船只机舱轮机方面的项目。工程主管要求他熟悉整条船只的各个组成部分,船只零件的采购、技术人员的构成、资金的统筹与管理等。这项工作,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知识,又需要具备大局意识,熊旭波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在母校,我学习到了应用广泛的专业知识,老师身上那种治学严谨的态度深深感染着我。学校服务于国家船舶海洋事业的目标,正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与初心。”

1998年,熊旭波看到了船舶修理需要应急及相关检验这块市场的国内空白,毅然辞掉了国企的工作,创立了青岛龙港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主要针对国内外船舶某类项目的检验、应急性修理开展业务。公司创立之初,熊旭波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才紧缺、客户不信任、客户资源匮乏等。为了心中的目标,熊旭波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青岛龙港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拥有包括本专科以上学历人员百人左右的强大队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多名,拥有一批在船舶技术领域经验丰富的船、机、电工程师和管理人才,组建了六大船舶技术服务团队,提供钢质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海事安全、水下工程以及计量检测等服务,取得了行业里的多项资质。目前,公司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港口和船厂,从北到南设有服务站11个,各港口都能在接到订单6小时内开展工作,年服务的船舶数量已突破一千艘次。

无论身在国企,还是自己创业,熊旭波始终不忘母校的培育,坚持走在服务国家船舶海洋事业的道路上。对于未来公司的发展,熊旭波充满信心,他说:“近些年,国家倡导海洋强国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海洋事业的发展,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航运大国的行列,船舶行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祖国的船海事业,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企业的效益持续增长,与母校的培养息息相连。我将不负母校的培育之恩,不忘初心地坚持走下去。”

感恩母校,他有自己的方法

谈及对幸福的理解,熊旭波表示自己现在就很幸福,家庭美满、事业有成,而这些都得益于母校的培养。“我是个幸运儿,在母校学习的本领让我受益终生,做个母校的学生我是幸福的。”如何回报母校,一直是熊旭波心头记挂的大事。

2004年,熊旭波同一个香港的合作伙伴回到母校进行人才招聘。当时机电学院负责学生就业的老师就给他们推荐了几名学习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能继续求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更需要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去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熊旭波二人得知情况后,两个人商量着,要为学生们出点力,在可能的情况下,让更多的学生继续完成他们的学业梦想。当时,他们给6位经济贫困的学生每人捐赠了5000块钱。那次以后,熊旭波一直想找个途径,支持更多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学习、深造。这是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更是回报母校的一种方式。

熊旭波积极与校友办、学工处等部门联系,于2010年正式设立了“龙港励志奖学金”,每年资助5万元,奖励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截至2017年累计捐助40万元,受助学生达280人。当问到熊旭波,是否与这些受捐助的学生见过面?知道这些捐赠的款项都用来做什么了?熊旭波说:“与受资助的孩子们见面,他们心里会有压力。他们对我说些感谢的话,我的心里又有压力。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能有机会做这些事来回报母校、帮助母校的学生,我的心里很舒坦。”

“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如果我在学生时代读更多的书,也许现在我所取得的成绩远远不止于此。所以,我特别想通过某种方式鼓励青年学生多读些书。”2013年,恰逢学校建校60周年,得知图书馆要举办“阅读达人”系列活动,鼓励学生读书,熊旭波主动联系承办院系机电学院,表示要设立读书基金,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阅读达人的行列。自2013年起至2018年,熊旭波已向“澳维康杯阅读达人”活动累积捐赠30万元。

在阅读达人活动的颁奖典礼上,获奖的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当我们尝试着把静态的铅字与动态的生活相结合时,我们就是在靠自己的阅读去体会不同的人生,靠自己的理解去揣测作者的意图,靠自己的感悟去将书中的箴言化作奋斗路上的好帮手”“阅读使我快乐,使我变得睿智,让我理解生活的意义”“阅读帮助我认识世界”……而熊旭波说:“阅读改变命运,我的命运就是因为阅读而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也特别希望阅读能够对我的学弟学妹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感恩母校,熊旭波有自己的方法,无论公司效益好坏,为学校的捐赠他从未间断。采访中,熊旭波说:“这两年公司效益还比较稳定,我特别想设立一个‘创业基金’用于鼓励勇于创业的师弟师妹们。做个母校的学生,我是幸福的,回报母校的同时,我也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了我的喜悦与幸福。”

做校外辅导员,他是认真的

经济上的帮助只是短暂的,对学生们思想意识上的帮助,才能够让他们终身受益。经过与机电学院的协商,2016年开始,熊旭波与16711班正式建立联系,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真正融入了16711班的班集体。

无论熊旭波多忙,每学期与班级同学至少两次面对面的互动是铁打不动的。2016年,16711班还在军训时,熊旭波正式与班级学生见面,他说:“那次的见面有点尴尬,新生刚入学面对我这样一个校外辅导员显得很拘谨,我之前准备了大量的内容,真正需要我讲出来的时候又不知从何说起。与学生们的第一次见面,我还是个新手。”那次之后,熊旭波认真地请教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并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先在微信里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增进彼此的信任与感情。渐渐地,他与同学们熟悉起来,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为了做好这个校外辅导员,熊旭波制定了一整套的方案,从学生大一到大四整个四年的过程,他将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安排得井然有序。他将自己的角色定义为心理咨询师与就业指导教师,在与班级同学们互动的时候,更多的关注他们在大学每个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注重关心他们的生活,他也会经常给同学们讲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经历、创业经历给同学们以启发,这也是同学们最爱听的部分,每每谈论这样的话题,教室气氛就相当轻松活跃。

除了每学期两次面对面的交流,熊旭波经常通过班长了解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情况,侧面了解是否有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为班级资助班费,并建议拿出一部分资金在班级设立“学习进步奖学金”用于奖励那些在学习上进步特别大的学生,保证班级的每个同学都不掉队。当他得知,班级有一名维吾尔族的学生时,对他特别关心,经常会通过班长了解该同学的情况,总是怕他因为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不能融入班集体。熊旭波一直在策划,等到班级学生大三那年,邀请全班同学到青岛,到他的厂子去实地参观、学习和实践,还会根据学生们个人的择业意愿,帮他们联系相应的企业,为他们提供实习的机会。

熊旭波是从母校走出来的学生,如今,他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回报母校,这也许就是学生对母校最真挚、质朴的情感。熊旭波说:“做母校的学生是件幸福的事,在这里我收获了快乐与满足,更找寻到幸福的真正含义。”

编辑:B_xueying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