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十年非凡成就,我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景云走进机关变“固定讲堂”为“流动课堂”,把宣讲送到哈尔滨海关党员干部职工身边。
王景云是哈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宣讲团成员之一。自2019年,该校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宣讲团以来,便组织精干师资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四进”),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连接,“接地气”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立3年来,宣讲团成功举办百余场宣讲,覆盖听众8万余人次,打通了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在2022年中宣部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微视频表彰中,哈尔滨工程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宣讲团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这也是我省高校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山东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新时代的山大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2021年7月,宣讲团成员、哈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世辉为山大学子讲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开启了“行走的思政课”,充分发挥了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让思政课在实践中“活”了起来。
为让宣讲更聚人气、更入人心,宣讲团探索形成“老中青”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的宣讲队伍,通过名师引领,倾心打造集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学生骨干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队伍体系。
宣讲团成员魏潾教授,认真参加每一次集体备课,把好宣讲质量关。他先后走进黑龙江通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禹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用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为宣讲团作表率;王景云教授倾心打造宣讲团平台,2021年7月通过平台面向工信部直属单位开展的宣讲报告,累计听众达4万余人;宣讲团骨干李世辉,自2019年以来面向社区等社会各界完成宣讲30余次,新进成员金璐璐也已成为“哈军工”红色基因的传诵人。
3年来,宣讲团中涌现了一批获评省委教育工委“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首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先进典型。宣讲团紧跟时代潮流,发挥优势打造网络宣传作品,疫情期间录制系列战疫小课堂作品在省内广泛推广。2020年,宣讲团完成的微电影《深蓝的陪伴》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特等奖,实现了我省该奖项零的突破。
宣讲团始终注重发扬“哈军工”红透专深的研究传统及“哈军工纪念馆”的研学资源,开展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录制纪录片《让文物讲述校史》,入选“学习强国”黑龙江省高校慕课;《哈军工的传奇故事》等2项作品入选青年系列省级优秀党课。
2022年11月,宣讲团又添了一批新成员。由该校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讲授团正式成立。在“哈军工纪念馆”活动现场,“五老”讲授团代表李昌植以历史亲历者的身份分享了1957年哈军工人抗洪抢险的故事。“我们宣讲团将依托哈军工纪念馆红色资源,发挥好宣讲队伍示范、辐射作用,更好引领和带动宣讲团讲好新时代奋斗故事,弘扬和传承‘哈军工’精神。”李昌植说。
2022年10月26日,宣讲团组织成员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迅速启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为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宣讲团决定分区域、分行业、分层次进行全面宣讲,形成优势互补、协调推进宣讲强大声势,并要求宣讲团成员积极在创新宣讲方式、增强宣传效果、扩大宣讲覆盖面上下功夫,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什么?通俗讲就是要把村里整干净、建漂亮,让大家的钱包都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在佳木斯市汤原县永发乡的“乡间课堂”上,宣讲团成员、哈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雪萍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和群众进行宣讲。
从城市到村屯,从机关到车间,从学校课堂到社会课堂……群众在哪里,党的好声音就延伸到哪里,理论宣讲就跟进到哪里。为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宣讲队伍结合实际开展分众化、对象化的日常宣讲,以“社区课堂”“乡间课堂”“乡村大喇叭”等宣传形式,用百姓视角讲述身边故事、传递爱与关怀,把宣讲内容“滴灌”到群众心田中。
原文链接:http://epaper.hljnews.cn/hljrb/pc/layout/202303/01/node_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