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启航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校党委书记谷焕民,校长刘志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出席会议。副校长杨德森主持会议。相关机关、直属单位负责人,各院系主管教学与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部分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魏潾宣读了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文件以及关于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团队、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的决定,授予信通学院、计算机学院2个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优秀集体”荣誉称号,授予航建学院航模与飞行器设计团队等7支团队“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授予王松武等15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代表李国斌、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集体代表信通学院陈万海、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团队代表航建学院张德欣、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个人代表计算机学院俞经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生代表信通学院学生毕升分别在大会上发言。
魏潾在会上作了关于本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报告。报告对本校近年来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提出了今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我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学校各单位紧紧围绕“具有坚定信念与创新精神,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形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报告提出了今后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路:紧紧围绕“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办学特色,探索从整体上推进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思路,通过倾斜性的政策,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来开展,进而产生一批标志性成果,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要通过全面开放学生创新实验室、大力配备指导教师、指导科技社团、提供实验经费等形式来为学生参与活动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报告强调,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普及化程度;继续加强学生创新实践体系的建设;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建立健全并落实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保障体系建设。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要进一步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出扎实的贡献。报告号召全校师生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明确目标、鼓足干劲,充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立足新起点、开创新成绩,努力推动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把我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刘志刚在会上讲话。他代表学校向长期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倾注汗水与智慧的广大师生表示感谢。他说,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在强化基础、创新能力、国际视野、专业素养等方面当成了共识。
刘志刚指出,近年来,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学校人才培养理念正确。基于对校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新推动、打造品牌”人才培养战略的深入思考,四届一次教代会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精英教育体系”,实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顶层设计。二是学校学生工作思路正确。在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本校将“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办学特色,这一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已经落实于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应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有力促进了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通过对学生工作的全面总结和深入思考,学校提出了“以学习为中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使学生工作真正地融入了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的全过程。三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措施得当。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措施,形成了科创中心、科创课程、科创竞赛、科研立项“四位一体”,从理念、思路到举措完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协调顺畅。从学校分管校领导到各机关职能部门,在工作中积极沟通,加强协调,形成了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促进工作的整体合力,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五是院系领导大力支持。院系作为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基础,各院系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六是机关干部和院系教师执行有力。学校各机关干部和广大教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和一以贯之之势,通过竞赛牵引带动普及,抓新生推动普及,形成了一院一品,一院多品,正是坚强的执行力保障了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七是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我校大批优秀教师积极投身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为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经费支持,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更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八是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广大学生有活力,有创造力,做到了学习和科技创新互动。正是因为有了大学生的内在动力,才有了今天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好局面。九是创新和教学互动。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和教学工作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态势,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对课程设置与调整、促进实验室建设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于今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刘志刚指出:一是要抓早、抓普及、抓品牌、抓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要从一年级抓起,要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普及化发展,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品牌,要抓好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二是要全面贯彻“创新推动、打造品牌”战略,全面推进“精英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落实学生工作指导思想。学生的学习是根本,学习是中心,学风建设是主线,科技创新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合作的团队精神、健康的身心素质。三是要及时调整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四是要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的共同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培养人才。
刘志刚指出,在为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和学生健康成长感到骄傲、为全校干部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付出艰辛努力喝彩的同时,希望若干年后,能够实现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普及,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一项科技创新活动;希望若干年后,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能够成为工程大学的品牌;希望若干年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成为工程大学的名片。刘志刚最后强调,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战略和精英教育体系建设,就一定能够筑成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山峰,筑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