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现场。
又是一年入学时,18日,正值哈尔滨工程大学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由此拉开了我市2012年高校新生入学的序幕。校园里,满是拿着大包小裹的新生和家长。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今后的大学生活,面对新同学间的友谊,面对父母的依恋和分别的忧伤,新一批大学生面对新的考验。
学生:从今天开始我已是成年人
记者在哈工程各院系的报到点看到,有这么一群新生,他们报到时,没有华丽而又庞大的亲友团,与众不同的报到,则显出别样的精彩。
自称山东大汉的李光磊,右手拿着录取通知书,左手拖着行李箱,行色匆匆寻找法学院的报到点。他说,得到入学通知书后,就告诉父母想要独自去学校报到,父母虽然表示想陪同来哈,但是看到他这么坚持,也就欣然同意。李光磊家住山东省德州市,他独自一人坐了22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哈尔滨。“坐火车很辛苦,车上的乘客有很多都是报到的新生,在车上也结交了很多朋友。”李光磊笑着对记者说。
除了像李光磊那样独自来报到的,还有同班同学结伴同行来报到的。在哈工程十公寓的一寝室内,住着来自广东、湖南、黑龙江等地的六名小伙子。他们围坐在寝室的书桌旁,已经开始大学里的第一次寝室集体会议了,从自我介绍开始,谈家乡、聊家人、说自己,说着对大学生活的渴望。
家长:还是多少有些不放心
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除了面露新奇的新生,就是有些行色匆匆的家长。
在哈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报到点旁的树荫下,来自广东的李先生和其他家长聊着天。他说,送儿子来是为了看看哈尔滨,“一南一北,路途太长,还是不放心,我负责护送孩子到学校,入学手续还是让孩子独立办理。”
在一旁独自一人吸烟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陪儿子从陕西咸阳农村来的,儿子考了602分报考船舶工程学院,他们是在众乡亲的期盼中,陪孩子来到学校。
学校:自立从大学报到开始
在哈工程大学新生报到点,记者见到了该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魏潾教授的身影,他告诉记者,每年新生报到校领导都会亲自督战,确保每一名新生顺利报到。
“从安全角度来说,报到应该让学生自己一个人来,家长一拥而上,秩序也很乱。我们不建议家长当信息‘二传手’”,魏潾教授表示,“这不仅能考验学生的独立能力,也能提高报到效率。”记者看到,在经济管理学院报到点,学生志愿者们打出“自己报到敢不敢?”的标语,鼓励新生自己报到。据介绍,为了迎新,哈工程大学每年都要安排大量的志愿者,并设置多个引导台,便于学生独立完成报到。
链接:哈工程:完成报到仅需一秒
记者在哈工程大学新生报到点看到,在其他学院的学生忙着填写各种表格时,水声工程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新生们却不紧不慢地等待着下一项体检或进入寝室。原来,他们是通过今年哈工程大学首次试点的“数字报到系统”,仅用一秒钟,就完成了报到。
“为了方便新生入学,我们研发了这个系统。”学生工作处吕冬诗处长告诉记者,收到水声学院或人文学院入学通知书的学生可登录学校指定的官方网站,将学费等相关费用存入指定的账户,完成填写相关指定的项目。学生来到学校后,仅提供入学通知书即可。
吕冬诗处长告诉记者,该系统在两个学院试行后效果很好,明年将在全院系实施,届时,学生只需带着入学通知书和行李来到学校,方便快捷,也可省去家长陪护学生报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