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新晚报:文物普查专家组鉴定出168件国家级文物
月底去哈军工纪念馆看国宝
作者
唐晓伟
来源
新晚报
点击数
1716
更新时间
2013-08-13

分享

上图歼7E机翼吹风模型。

下图珍贵文献资料。

本报记者 刘洋阳

“纪念馆”进入

国家博物馆序列

据馆长李宏介绍,该馆于2011年5月筹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内设6个展厅。目前,馆藏实物万余件,已进入国家博物馆序列。纪念馆将在本月31号正式免费对社会开放。

经省文物普查专家组鉴定,168件国家级文物中有一级文物5件,分别是“毛泽东签发的哈军工副院长任命书”、“钱学森建议哈军工成立工程数学系的亲笔信”、“女科学家刘恩兰带领学生测绘的南海7月海流图”、“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机载火控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歼-7E试验吹风木质机翼模型”。

文物见证

中国空军现代化起点

展厅里,几个看似普通的木质机翼模型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这是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歼-7E试验吹风木质机翼模型,被誉为中国空军现代化的起点,已是“镇馆之宝”。

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介绍,这些木质机翼模型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哈军工制作的,被用做风洞试验,后来随着空军系西迁西北工业大学被带走。纪念馆筹建时,特意派人前去征集文物,老军工人侯凌云捐赠了这些机翼模型,它们又被千里迢迢从西安带回老家哈尔滨。

苏联专家报到表

见证国际友谊

展馆内,一份首批到达哈尔滨、协助建设哈军工的苏联顾问报到登记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建国初期,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设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军事技术教育学府非常困难,以前苏联顾问团首席顾问奥列霍夫空军中将为代表的苏联顾问为军工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晓伟 本报记者 葛晓琳

昨日,我省教育系统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家组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哈军工纪念馆”12000余件馆藏实物进行了鉴定,产生国家级文物168件。其中,我国第一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元件、我国第一台机载火控计算机、我国第一个大型风洞群、歼7E试验吹风模型等诸多“共和国第一”珍贵军工文物首次亮相。

原文链接:http://xwb.my399.com/html/2013-08/13/content_12098694.htm

编辑:U3_meitigongcheng  审核:U3_meitigongche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