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坚定理想信念 潜心立德树人
学校在延安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
作者
刘梦实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8-28

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育人动力,助力青年教师全面成长,8月17日至23日,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青年教师奔赴延安革命圣地开展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来自14个教学科研单位的21名青年专任教师参加。培训以“坚定理想信念 潜心立德树人”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实践体验、现场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提升政治素养、加强能力建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以实践赓续精神谱系,以奋斗担好复兴之责。

在开班式上,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晓迪围绕延安精神与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作开班动员讲话。王晓迪指出,学校始终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希望青年教师能够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延安革命汲取信仰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本领,弘扬科学家精神,立志成为“大先生”。李晓峰致辞并为培训班授旗,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骆洪亮代表培训班学员接旗。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程孕育出了历久弥新的延安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谱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伟大延安篇章。培训期间,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组织学员们聆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十届三中全会解读》《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专题报告。通过专题学习,学员们深入学习领会延安精神诞生的历史背景与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部署有了系统性了解,全面夯实政治理论基础。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全体学员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登上宝塔山俯瞰延安地区全貌,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鉴往知来,学史明智。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学员们被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深深震撼,在学习感悟中充分汲取奋进力量。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保安革命旧址,学员们通过参观中共中央七大会址,以及延安时期革命领袖们曾工作、居住过的旧居,沉浸式回顾党的革命历程,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革命事业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与担当品格。通过现场教学《白求恩精神》,全体学员被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深深触动,纷纷表示将会以白求恩为榜样,争做新时代的白求恩式教育工作者,做到心中有责,爱岗敬业,不懈进取,无私奉献。

在“有大学问”的梁家河,学员们参观 “知青旧居”“知青井”“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和村史馆,聆听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为民情怀和实干担当》现场教学,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恰同学少年”青春年华在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经历。从乡亲们眼里能吃苦、爱读书的好后生,成长成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大队支书,青年时代的总书记扎根乡村基层,在逆境中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充分彰显着总书记全心全意的为民情怀和真抓实干的担当作为,也成为激励青年教师锤炼自我、全面成长的生动范本。

一把镢头一把枪,刨出“陕北的好江南”,播撒下了南泥湾精神的种子。在南泥湾,学员们参观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深入了解了三五九旅指战员将生产与战斗紧密结合的英勇事迹,感悟革命先辈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南泥湾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指引着全体学员强化科研创新意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面对庄严的党徽,全体学员庄重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入党誓词是行动指南,是共产党人的座右铭,不断重温,终身践行,前进路上,对照承诺,时时检视自我,不断校正航向,方能行稳致远。

培训期间,全体学员围绕“学延安精神,做‘四有’好老师”及“牢记殷殷嘱托,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主题研讨并做交流分享。学员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实际,畅谈了各自的收获和体会,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在学思践悟中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效果。

参训学员一致认为,本次培训体系完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学思悟践延安精神,滋养了初心、淬炼了灵魂,增强了责任担当意识。作为新时代的哈军工精神传人,今后将传承红色基因,持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聚焦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时值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一周年之际,全体学员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工作迈向新台阶,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过去,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延安光辉的历史。本次培训活动是一次圆梦之旅,有幸来到这片红色热土、革命圣地,身临其境的瞻仰开国领袖当年艰苦奋斗的风采,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令我感到心潮澎湃,同时感到重任在肩。通过学习先辈们的光辉事迹,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船海报国”为己任,扎根黑土,逐梦深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会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传承给学生,厚植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也将竭尽所能,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船舶工程学院马红阳

延安,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试验区”,也是解放全中国的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则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我们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在科研以及教学实践中持续弘扬延安精神,奋力书写“强国强军建设,工程大学有为”的时代答卷,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哈工程青年教师的一份力量。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邓奇

培训中最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白求恩同志的感人事迹。当年白求恩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远离故土的千里之外,以他那无私的奉献、精湛的医术和坚定的信仰,将自己将毕生技艺倾注在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白求恩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高尚的纯粹的医者,他的事迹值得我永生铭记。作为传承红色血脉的哈工程青年教师,我们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坚守初心,全力以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科研与教育工作中去。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骆洪亮

延安的13年峥嵘岁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辉煌胜利的发展历程,而延安精神,正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锻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哈工程的青年教师,我们深知,哈军工的优良传统与延安精神在本质上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奋斗精神和价值追求。我们要将延安精神和“哈军工”精神传承并发扬,源源不竭地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坚定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作风,在教学科研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秉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水声工程学院青昕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峥嵘岁月令我印象深刻。在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后,他成长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支部书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沼气池,解决了当地缺柴烧的问题,之后打坝、修梯田、打井、增加粮食产量,办铁业社、代销点和缝纫社,他实干、苦干的这些工作给老百姓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工作生活的第一站,是习近平总书记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作风精神,切实将梁家河蕴含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实践当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做、用心做的精神,更好地为每一名学生的全面成长保驾护航。

——机电工程学院王冠瞳

通过实地感受开国领袖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切身领会了老一辈革命先驱们的艰苦奋斗历程,也被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坚韧不拔、一心为国为民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我在本次培训从理想、信念、知识、技能、交流等等多个层面汲取了大量营养,收获满满,将激励我在后续的工作中集中力量把工作做好,为党为国培养好船海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肖爽

延安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革命历史与现代教育的深层联系。在这片见证过历史巨变的土地上,体会到的不仅是革命先辈们的艰辛,更是他们面对挑战时的智慧与担当。在延安的学习过程中,我领悟到一个道理:教育的本质,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精神的传承。延安的革命精神提醒我们,作为高校教师,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学术道路上不忘初心,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这段学习经历让我更加坚定,要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品格与能力的双重培养,为社会输送有担当、有作为的人才。

——烟台研究院罗博

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先烈们的热血和汗水,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着人们为革命而奋斗,也在今天仍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次培训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海外留学深造经历,我们学成归来,都是为了一个理想信念,那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不断前行。因为我们坚信少年强则中国强,只要国家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祖国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尹文平

编辑:刘涛  审核:刘涛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