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牢记殷殷嘱托 倾心育人育才
2024暑期中优秀中青年教师走进遵义-红岩立德立学主题教育实践举行
作者
谷雪
来源
校工会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8-13

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殷殷重托,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育人动力,让“教育者先受教育”,积极明道、信道与传道,更好担当学生健康成长者和引路人责任,7月8日-14日,47名优秀中青年教师从遵义-红岩启航,用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坚定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高擎红色火炬再出发!

遵义、红岩不仅是两个地理概念,更是两座革命丰碑与精神地标。为期7天、跨越两省学习实践中,47名学员通过18场现场教学、5场专题微党课、1次情景教学、3次专题理论学习、4次交流研讨、1次总结汇报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了遵义会议这一在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区重庆,凭借卓越政治智慧和超常政治胆识,积极开展对敌斗争的“红岩”故事;深刻把握了以“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为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和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为内涵的红岩精神的要义实质;充分汲取了“两大精神”蕴含的不忘初心、坚定意志、直面问题的丰富精神营养;深入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学习实践、一次革命精神的淬炼洗礼、一次理想信念的激扬远行、一次刚铁纪律的锻铸打磨,更加坚定了练就过硬政治素质,忠诚教育事业,为强国建设再立新功的信心决心。

第一环节 专题教学:强化理论武装 夯实信念之基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7月9日,伴随嘹亮歌声,学习实践活动正式开班。校工会常务副主席赵镇进行动员讲话,学员代表周薇薇做表态发言。同时还举行授旗仪式,全体学员合影留念。

涂祥策教授以“转折之城、会议之城”为题,介绍了遵义历史、文化、人文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意义。他说: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史诗般“娄山关大捷”的凯歌在此奏起、驰名中外的“四渡赤水战役”在此打响……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给遵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遵义正以“遵行道义、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永恒不变的“遵义红”。

申卡辉教授以《长征精神与遵义会议精神》为题,进行理论教学。其以“长征组歌”为基本线索,运用了大量详实、感人的历史事件,认真梳理了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认真总结概括了遵义会议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实践价值,为全体学员串联起了一副可歌可泣的“长征画卷”,进一步加深了学员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和对遵义会议精神的深刻感悟。

赵镇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为题,进行理论教学。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并提炼概括为是对教师自身修养、责任使命、行为准则、评价标准、能力水平、素质本领、角色定位和精神涵养等八个方面的“新要求”,并强调: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的关键是要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深度融合、高度契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杨旭教授以《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为题,进行理论教学。深刻剖析了红岩精神的产生背景、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她强调:红岩精神是一座丰碑、一座宝库、一面镜子,昭示后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认清时代使命、保持政治品格、锻炼政治智慧、继承宽广胸怀、发扬英雄气概,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

四个专题从不同角度,精辟阐释了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讲座坚持大背景、大思路、大格局,寓理于事、寓情于理,说唱结合、声情并茂,思维缜密、逻辑严密、表达细密,高站位思考、高水平分析、高质量解读,讲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底气和英气。课堂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学员专心听讲、深入思考、启迪心灵。

第二环节 现场教学:铭记红色历史 砥砺初心使命

遵义、苟坝、娄山关、怀仁、土城、红岩……23处革命旧址,18场身临其境现场教学,学员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段峥嵘岁月,在学习感悟中努力汲取奋进力量。

(一)走进美丽乡村——遵义“花茂村”

绿瓦白墙的特色民居,精致整齐的院落,村道两旁绿篱丛丛。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花茂村,在“红色之家”小院与村民围聊,一句“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引来村民阵阵笑声。

从荒茅田到花茂村,曾经增收难、留人难、村容差的贫困村,变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田园”。

学员们在花茂村踏寻总书记当年路线,行走间了解这里脱贫振兴故事,感受当地土陶技艺、红色资源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激励着大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二)苟坝会议会址与苟坝会议陈列馆

马鬃岭山脚下的苟坝村,三面高山环绕。青瓦片、雕花窗、白粉墙,黔北民居风格明显的建筑见证这里曾经的峥嵘岁月。“这里就是用一盏马灯照亮中国的地方……”跟随讲解员,学员走进苟坝会议陈列馆和旧址……

“苟坝会议用一盏马灯、一膝长谈、一场会议照亮中国。实地参观让我更加感受到长征时期的艰难,也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坚定信念”学员吕洋表示。

(三)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前临湘江河,后靠葱茏翠绿的凤凰山,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

学员沿石阶步行而上,面向纪念碑庄严肃立。学员代表吴景全、吕建福敬献花篮,全体鞠躬表达对红军烈士的深切缅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员中的党员在纪念碑前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缓缓走进陵园,学员凝视镌刻着“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重要事件的环形汉白玉石雕,聆听红军将领邓萍血洒遵义城的故事,重温那段战火岁月。面对篆刻红军长征在贵州牺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的“英烈墙”默哀致敬。

(四)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

1935年1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受挫,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这是我们党首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在极端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党和红军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一座二层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板栗色长方桌,四周木边藤心折叠靠背椅,老木炭火盆,轩亮的玻璃窗……这里就是遵义会议会址。

学员有序走进陈列馆,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与坚定的信仰和信念。

(五)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和陈列馆

娄山关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盛名,是川黔交通关键节点。

1935年2月28日,红军取得娄山大捷,毛主席作笔写下《忆秦娥·娄山关》。通篇仅46字,却展现出娄山关的环境险要以及战斗的悲壮。

巍峨的山峰、陡峭的阶梯、古老的栈道、历经沧桑的石碑……在讲解员引领下,学员参观娄山关战斗遗址、古代军事要塞城堡、陈列馆、《忆秦娥·娄山关》毛主席手迹石碑地等,了解战役背景、深远意义和感人故事。

“娄山关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定要积极传承,争做新时代‘红心’青年。”学员郭琨琳表示。

(六)毛泽东诗词馆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天翻地覆慨而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诗词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浓缩和艺术载体。

学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娄山关脚下的毛泽东诗词馆。进入场馆,便被陈列着毛主席书法拓印书法作品深深吸引。跟随讲解员,大家认真学习体会着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毛主席诗词的非凡意境、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沉浸式感受伟大领袖诗词间所流淌的积极进取、磅礴豁达的精神力量。

(七)“四渡赤水”第三渡渡口及铁索桥

赤水河畔矗立一座茅台渡口纪念碑,这是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的渡口。

纪念碑的右侧,一株古老黄葛树,虬枝盘曲,枝叶繁茂。当年红军渡河曾用此树干拴系浮桥的缆索。“1935年3月,红军从在遵义徘徊至鲁班场发生战斗,毛泽东声东击西地决定三渡赤水河,诱使蒋介石把兵力调集黔西北。3月18日,红军全渡赤水成功,彻底摆脱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站在茅台渡口边,听着讲解员讲述,学员们感受到了当年三渡赤水的惊险,更被毛主席军事才华所折服。

(八)红军与茅台的“不解之缘”

赤水河中游孕育出一个因酒立市、兴市之城——茅台镇。特殊气候、土壤和微生物群,使这里成为优质酱香白酒重要产区,誉为“中国酒都”。

进入茅台镇,学员便闻到空气中浓浓的酒糟味。参观产业升级的茅台酱酒厂期间,学员充分感受到历史悠久的酱酒文化,了解到高温下需工人日复一日坚守才能酿出优质的酱香酒。随着科技进步,酱香酒生产线日益智能机械化,但工匠精神不变。

讲解员还专门介绍了红军曾在茅台渡口留下的如茅台酒一样回味悠长的故事——红军到达茅台镇后,高度重视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严守纪律、公平买卖,且主要用于指战员疗伤消毒、搓身缓解疲乏。红军秋毫未犯风格、爱民如子情怀、高风亮节情操赢得了茅台人民的热爱和拥护。

(九)青杠坡烈士纪念碑及战斗遗址

青杠坡战斗遗址‌位于贵州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青杠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指挥的第一仗,也是四渡赤水发端之役。正是在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进行的鏖战,却集中了后来成为新中国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一任总理、五任国防部长、八位元帅、百余名将军。

在烈士纪念碑前,学员代表刘光辉、王勇敬献花圈,全体学员倾听讲解员对这场壮烈战役的解读,遥想当年惨烈战斗,用鲜血染红赤水河,用生命铺出和平道路,更加深切缅怀牺牲的革命先烈。

(十)巾帼丰碑“女红军纪念馆”

“永远的女红军,巾帼铁流巍峨丰碑”。在遵义有中国唯一以女红军为题材的纪念馆,这是一幢清末民初的西式建筑。纪念馆有一面姓名墙,镌刻了4113名女红军名字,而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巾帼故事。

“这些女红军大多数实第一次参加长途行军,不仅要扛枪战斗,还要承担医疗救护、保障后勤、负责宣传等任务......”听着讲解,结合馆内大量史料,学员们深刻了解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红军在长征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女红军”这个由万千英雄妇女用崇高革命信仰和沸腾热血铸就的专有名词,塑造了中华民族新女性形象,成为震撼世界军事史和世界妇女运动史的铿锵玫瑰。

(十一)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典型黔北民居式建筑风格。迈入纪念馆的大门,一张清晰的图纸向人们讲述四渡赤水的全过程:遵义会议——一渡赤水挺川南——二渡赤水占遵义——三渡赤水造假象——四渡赤水突重围。展馆通过雕塑、油画、图片、文字、实物等多形式,以及声、光、电等多手段,让参观者穿越时空,亲历四渡赤水的伟大历程,充分感受红军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的革命智慧和气概。

(十二)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和纪念馆

歌乐山位于重庆西北,林木葱茏,遇风雨则万籁齐鸣,丛林清响,古人会意称之为“歌乐山”。1939年,国民党反动派强占歌乐山民房作为关押“特别政治犯”秘室。

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重庆歌乐山麓,墓区安葬着数百位牺牲烈士,包括红岩英烈江姐(江竹筠)、小萝卜头(宋振中)等。

学员拾级而上,鲜红党旗、国旗、军旗、团旗、少先队旗依次排列,寓意用烈士鲜血染成。在烈士墓前,学员再次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并向英烈鞠躬默哀致敬。随后绕墓缓行一周,瞻仰英烈事迹,感悟“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担当和奉献精神。

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大家深入了解烈士张露萍、叶挺、江竹筠、宋振中等曾被关押于歌乐山的英雄事迹——即使在狱中,仍不惧危险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直到生命最后。特别是“狱中八条”让学员们更深刻感受到了先烈们的坚定信念与斗争韧性。

(十三)千秋尚凛然——渣滓洞

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一座小煤窑,因渣多煤少得名。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几百名烈士就关押并牺牲于此,也是长篇小说《红岩》取材地。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对囚禁在此的革命者进行了惨绝人寰屠杀。

学员置身于狭小阴暗的渣滓洞,一边便聆听着讲解员讲述着“狱中追悼会”“春节联欢会”“大屠杀”等“洞中故事”,一边浏览着江竹筠狱中给谭竹安的信、李青林狱中做的枕套等数十件实物和数百张珍贵图片。

幽暗的洞口无声地诉说着昔日苦难,也坚定了后人不忘历史、奋斗拼搏的信念。

(十四)天地英雄气——白公馆

白公馆原是川阀白驹别墅。因白驹自诩为诗人白居易后代,便用白居易字号“香山居士”前两个字为别墅取名——香山别墅。

1939年国民党军统局将白公馆强行购买,改成秘密监狱,关押军统局认为案情严重或级别较高的革命者,人数达100多人。

白公馆见证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一系列政治迫害事件。院墙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标语。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时任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囚禁于此。

在白公馆,学院聆听讲解员的讲解,特别是当了解到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当年就在馆后松坡林被国民党残忍杀害时,愤懑之情充满胸膛。在监狱这个特殊战场,革命者“为免除下一代苦难,愿把牢底坐穿”与从容面对酷刑死亡的豪迈气概,让学员们深受感动鼓舞,纷纷表示一定要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更好激励前行。

(十五)彰显“六个楷模”——周公馆

周公馆是周恩来重庆期间的工作生活场所,也是党在国统区进行革命活动重要场所之一,为一栋二楼一底的中西合璧式带大小两个天井的砖木结构建筑。

学员从讲解员得知:周公馆地处街巷尽头,右侧为国民党军统戴笠公馆,左侧是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就是在这大敌环伺的险恶环境中,周恩来领导中共南方局从容工作,表现了伟人的胆略气魄。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六个楷模’称赞周总理。朴实的书桌,简单的床榻,无一不彰显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历程。

“聆听了周恩来当年制定‘十条家规’与大力整肃党的纪律故事,更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修养。”学员杨奥表示。

(十六)红岩革命纪念馆

红岩革命纪念馆在重庆嘉陵江畔,与红岩村13 号、曾家岩50 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毗邻。

“红岩精神永放光芒”。正在举行的“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基本历史陈列展”全面生动展示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主要活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反动派重庆统治区领导人民群众进行英勇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沉淀了光辉而丰富的红岩精神。

(十七)桂园“双十协定”签署地

桂园位于重庆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为重庆谈判历史旧址。因院内两株花香满院的桂花树而得名。是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办公会客场所,更是《双十协定》签署历史见证地。也是在这里,毛主席将《沁园春·雪》赠给了柳亚子。

走进桂园,学员们深入了解了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签订《双十协定》的重要意义,了解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真心实意促进和平建国与国共合作的非凡气度、宽阔心胸、大局观念和政治智慧。

(十八)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

走进红岩村,一条石板路延伸至黄花岗72烈士之一饶国梁胞妹饶国模故居,路口一株黄葛树参天而立,系饶国模所植。20世纪30年代,饶老太在此开办农场。1939,年开明进步的老太将红岩村土地、房屋提供给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周恩来、董必武等先后在此办公和住宿,积极发展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迷雾笼罩的重庆燃起一盏明灯。

大楼旧址中的木桌、藤椅......条件简肃,但办公、宿舍、食堂、篮球场俱全。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和乐观主义精神打动了学员,也让这段历史照亮前路,永放光芒。

第三环节 情景教学:冒热气、接地气的微党课汇聚奋进力量

微党课(一)那份坚守,就是初心

苟坝是毛主席手提马灯坚持真理的地方,也是用马灯点亮中国的地方......

1935年3月10日,中央红军在苟坝召开会议,研究是否进攻打鼓新场,拓展除毛泽东外,其他与会者一致赞同进攻打鼓新场。当夜,毛泽东手提马灯顺着一条“小道”来到周恩来住处,最终说服其放弃攻打打鼓新场计划,并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再一次挽救了党和红军……”跟随讲解员介绍,学员们也踏上当年毛主席走过的这条“小道”。道路沿途小溪潺潺、田野郁郁,景色优美,但当年毛泽东走在小道上,心中却是对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巨大忧虑。走过这条小道再到苟坝会议召开,我们党却实现了历史攸关的又一次大转折。

在苟坝会议会址外“毛泽东小道”旁一处竹林环绕的长廊里,学员静静倾听讲解员讲述苟坝四代人80多年风雨无阻守护一盏马灯的故事。1935年3月12日,苟坝下着雨,一位红军领导人将一盏马灯交给当地寺庙的住持说“我把马灯送给你,请一定保管好,等革命成功我们还会回来的”。从此这盏编号“天津203”的马灯就永远留在了苟坝。从寺庙住持到夏诗仪、杨奉先、李家贤,苟坝人没有屈服国民党威逼利诱,坚守承诺,精心保管。包裹马灯的油纸换了一次又一次,直到2015年6月5日,这盏历经四代人守护的马灯被交到了苟坝管委会,封了80年后得以重见光明。

“这是见证历史的马灯,更是担当信诺的真实写照。从故事中我深深体会到信念的力量,这力量如灯塔般照亮前路,指引我们永远跟随党走”,学员苑鹿璐感慨地说。

(二)“红军菩萨”的故事

在遵义红军山,有个特殊坟墓——红军坟。学员瞻仰时听到了一个动人故事。1935年红军长征来到遵义,一个连队里有位年轻卫生员,医术高明且有爱心,对周围乡亲总是有求必应。一次为给乡亲看病,卫生员一夜未归。而就在这夜,所在部队紧急出发了。晚归的卫生员急忙追赶,却在路上惨遭敌人杀害。当地老乡为感恩小卫生员、怀念红军,就把小红军安葬并树起了红军坟。国民党三番两次勒令老乡将红军坟除掉,但被百姓以“红军菩萨显灵”为名,巧妙进行了保留。1954年遵义政府将红军坟迁入红军烈士陵园。后查证这位小卫生员叫龙思泉,牺牲时年仅18岁。人们后又在红军坟下坡建起一座卫生员铜像,后世瞻仰者总会自发地摸一摸“红军菩萨”的手脚和药罐,祈保健康平安。故事让在场学员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三)打破才能求生机

赤水河畔,茅台渡口河岸,重温四渡赤水战斗经过,嗅着空气中弥漫的酱酒香气,讲解员以《打破才能求生机》为题,以几个真实故事为学员上了一堂意义深刻的党课。小时听过最经典关于勇于“打破”的故事可能莫过于“司马光砸缸”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茅台酒作为参展作品被放在农业馆展出。每日参观人数不多,加上茅台酒土陶罐包装简陋,难吸眼球。可就在将它搬到食品加工馆过程中,其中一瓶掉落被“打破”,酒香四溢,人们纷纷闻香而至,茅台酒被给予大奖。1935年,四渡赤水战役中的三渡赤水和四渡赤水,也是中央红军“打破”围追堵截取得胜利的最好诠释。

“破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胆识,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要懂得打破、敢于打破、善于打破,主动肩负创新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学员谷雪激动地说。

(四)我的爷爷是红军

在青杠坡烈士碑旁的一条长廊,一位讲解员给学员讲述了她爷爷的真实感人故事。1935年1月,青杠坡战斗中,爷爷腿部受伤失血过多昏死过去,被当地百姓冒生命危险藏在了山洞里。伤愈后也落下终身残疾,从此便与部队失联。

为了生存,爷爷白天做长工,晚上睡破庙。爷爷口音原因,为躲避国民党搜捕,便装成聋哑人直到解放,才终于开口说话。后来爷爷主动当起一名义务宣讲员,为学生、部队、游客讲述红军故事。他还拒绝国家补贴。他说“比起当年牺牲的红军战友,我很幸运了,日子还过得去,不给国家添麻烦了”。

爷爷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品格影响着后代。他的孙女也就是这位讲解员,为继承爷爷遗志,依然辞掉城市优越工作,在青杠坡当上一名志愿者讲解员,用行动践行对党忠诚,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女讲解员叫何莉,爷爷叫何木林,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五)四渡赤水看党的群众路线

四渡赤水纪念馆旁有一处古老建筑,这里曾是明代的一座寺庙。1935年,红军来到土城,曾在这表演文艺节目,宣传红军政治主张,动员乡亲参加红军。

讲解员说“革命成功除靠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和党的正确领导,还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征路上百姓踊跃参军,土城镇在政宣干部号召下,300多人入伍。百姓还积极救治红军伤病员,林潭村开明人士刘成武就收留救治近百名青杠坡战斗负伤红军伤员。群众为红军筹粮筹款、赶制军服、购买药品等。老百姓对红军的爱和红军对群众的尊重是分不开的。红军长征过茅台时,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因当时赤水河河宽水急,不少百姓纷纷把家门板拆掉、把自家盐船送给红军,帮红军架好浮桥……”学员被这血肉铸就的军民鱼水情深深打动,更加坚定在工作中为师生服务的信念。

(六)情景教学《娄山关大捷》

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来到遵义。决定攻克娄山关这一险要之地。此时国民党也调兵形成最强包围。红军话务员截获的一条敌情信息让红军有了战斗决心,利用地形周密部署,假装佯攻、迂回包抄、埋伏阻击,枪炮声四起,群山之间,突降神兵,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这是情景教学《娄山关大捷》的主要内容,以长征以来红军打了第一场大胜仗——娄山关战斗为蓝本,真实再现了毛主席在娄山关慷慨赋词、娄山关大捷、军民大联欢,十送红军等一个个场景,高潮迭起,意犹未尽,给学员强烈的切身体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员刘玢激动地唱起了长征组歌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第四环节交流讨论:在深入研学与思想碰撞中学深悟透

每天晚上,6个小组分别围绕6个既定主题开展热烈讨论,在思想碰撞中真学真悟。在充分讨论基础上,还专门召开学习交流分享会,积极汇报学习讨论感悟。

针对“深刻理解把握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蕴含的对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和对革命必胜信念,是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强大精神支柱的丰富内涵,在推动个人职业发展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进行运用实践”主题,第一组代表吕建福表示,要高扬理想主义大旗,坚持必成劲头,筑牢强国强军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梦想,在建设教育、科技和人才强国中大有可为和作为,彰显为党分忧、为国解难的胸怀格局与担当作为。

针对“深刻理解把握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所蕴含的坚持真理、问题导向、实事求是,修正错误、守正创新,科学应变的丰富内涵,在推动办学实践与教书育人实践中更好运用”主题,第二组代表韩微表示,要认真学习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提升意识,指引工作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紧贴强国强军需要,引导青年学子树牢科技报国志,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针对“深刻理解把握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所蕴含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用中国办法解决中国问题,结合实际开展工作的丰富内涵,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更好实践运用”主题,第三组代表周丰表示要学习发扬“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为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独立自主、立足实际,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针对“深刻理解把握遵义会议精神和红岩精神所蕴含的明辨是非、顾全大局,以诚待人,团结多数,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民主团结的丰富内涵,并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有效充分运用,集思广益,认真倾听,体现民主”主题,第四组代表张馨月表示,实际工作中,要秉持明辨是非、顾全大局原则,以诚待人、团结多数,认真倾听的工作关键,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在各自岗位上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针对“深刻理解把握遵义会议精神和红岩精神所蕴含的善处逆境,宁难不苟、始终保持不折不挠凛然斗志的丰富内涵,并在推动学校办学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中积极实践”主题,第五组代表鲁阳表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担育人使命任务,要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解难尽责,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国之栋梁”,要高处站位、大处着眼,勇闯创新“无人区”, 打造“国之重器”。

针对“深刻理解把握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所蕴含的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始终保持政治清醒,体现共产党人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鲜明政治品格的丰富内涵,在廉洁从教、从研、从管中积极运用实践,做情怀深、人格正的‘工程人’”主题,第六组代表封光表示,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科研诚信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成为情怀深、人格正的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

全体学员还集体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论述,坚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入脑入心学,努力做到学深悟透。

第五环节总结汇报: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育人使命

在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临近尾声之际,还专门举行了学习成果总结汇报会和文艺汇报演出。

六个学习小组结合所学内容,从不同角度,围绕传承遵义会议精神、红岩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负育人使命畅谈认识感悟。

第一组学员许锬以《让遵义会议精神和红岩精神有效融入教学科研工作》为题,探讨了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应有路径。

第二组学员吴景全以《学习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践行以读者为中心服务理念》为题,分享了对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的理解,表示要以行动践行以读者为中心服务理念。

第三组学员许钟元以《践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为题,从一次信仰寻根之旅、思想碰撞之旅、逐梦起航之旅三个方面分享自己学习感悟。

第四组学员潘大鹏以《让遵义会议和红岩精神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为题,表达了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国家和行业急需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坚定信心。

第五组学员郭天是以《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奋楫笃行 再立新功》为题,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促干等三个方面,积极进行分享此行的收获和感悟。

第六组学员王克达以《勇于自我革命,让课程伫立前沿》为题,结合教学工作实践,积极分享了对本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真学、真懂、真信的收获体会。

汇报会后,进行了学习笔记集中展示活动。在一周的学习时间内,学员们把自己的所学所感认真记录,一份份字迹工整、内容丰富、总结深刻的笔记体现了学员们的真学、真思、真感悟。

随后,举行文艺汇报演出。6个小组用丰富多彩的节目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发扬革命精神、担当育人使命的决心,以及几天来所结下的深厚情谊。《长征组诗》《青春哈工程》《党旗颂》诗朗诵慷慨激昂,《红岩颂》表演载歌载舞,《忆秦娥娄山关》歌曲雄浑壮阔,《跨越时空的对话》舞台剧新颖丰富,学员们各展其能,将学习成果以文艺形式相互交流。演出在全体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落下帷幕。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学员们纷纷表示:7天来,大家一起读书学习、一起交流研讨,一起探寻革命初心、一起点燃火炬重走壮丽长征路。一堂堂精彩授课、一幕幕现实场景、一段段真实体验,丰富了党史知识、锻炼了意志品质、开拓了眼界视野、加深了友谊情感,筑牢了信仰之基、补足了精神之钙、把稳了思想之舵。一定会将遵义会议精神和红岩精神带回去,融入、贯穿、内化到育人工作实践中,在发扬上下功夫,坚守精神家园、永葆政治本色;在转化上下功夫,固好思想之源、强化行动之力;在提升上下功夫,守好教育初心、担好育人使命。

编辑:谷雪  审核:谷雪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