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高考志愿填报:深思熟虑方能无憾无悔
作者
林伟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14860
更新时间
2011-05-07

分享

 

4.不能盲目攀比、盲目追逐热点

 

填报志愿一定要以我为主,有自己的主张,切忌盲目攀比。对于热门的学校和专业一定要冷静分析。要综合自己的分数,兴趣、优势来考虑选择,热门专业不一定就是最理想的专业,不一定都适合于你,很多热门专业都是人为炒作和从众心理造成的,例如不同的省份最热的专业有很大差别。突然热起来的专业有热就有冷,本科专业要学4年,入学时热门,毕业后能否还热,是很难预料的。

 

5.拆掉包装看内容

 

前几年大学改名风盛行,学院纷纷改成了大学,“科技”、“理工”很多,考生一定要了解拟报院校的历史,这样才能对其实力尤其是专业特色有进一步的认识。何校之风吹过之后又必须注意是否真的能够进入想报的大学。我国大学合并都是在近几年的事,合校以后,很多学校专业整合还没有完成,目前各专业的水平基本上代表合校前所属学校相关专业的水平,因此报考合并过的学校要注意所报专业的出身

现在各大学都要在“包装”自己的专业,越是较差的专业,越要翻牌带上一项时髦漂亮的帽子。在填报时,一定不要满足于时髦的专业名称,千万不能顾名思义,一定要真正知道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就业领域在那里。可以通过招生章程上介绍的该专业所学的课程与相近学校的相关专业来进行比较,以认清其真面目。

 

6.对专业的宽与专的取舍

 

专业面宽,是指通用性更加一些,专是指针对性更强一些。国家现在提倡宽平台、厚基础,主张打通专业;而用人单位往往喜欢专业性强、学业更深的毕业生。因此,立志考研的学生无妨选择专业面宽一些的专业,将来空间大;从就业的角度考虑,还是选择更专的专业好一些。从这个角度看,要特别关注各学校的特色专业,即其他学校没有或很少有的专业,这样的专业就业时最具竞争力。

 

7.先挑地点后选学校极不可取

 

上大学是学本事去的,不是去旅游,在哪个学校学习都是4年的时间,但一个学校、专业的选择所影响的是人的一生。所选择的重点应该是学校的内涵。切忌为了去某个城市而在该城市里选择学校。例如很多考生都想进京,但真正在北京生活、工作才叫进京。在北京一所很一般的学校(分数往往很高)毕业后想留在北京十分困难,而有些京外大学进京就业者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8.谨慎对待大小年

 

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就是某些学校的招考人数很不稳定,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数高出许多,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被拾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使下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带来的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称之为小年。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头一年的录取分不高,可能报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环。

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外地的学校,因其招生数量少,经不起冲击,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也有一些是特殊情况引发的偶然结果。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省内院校由于招生两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清华、北大等名校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最高,就不存在大小年现象。

对招生中的大小年,考生应该关注,但不是绝对的,因为这个现行已经被很多考生所关注,如果大家都认定某大学今年是小年,结果可能正好相反。

编辑:coast  审核:porche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