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新生军训成果汇报表演的现场,女子连队列步伐整齐、歌声嘹亮,图案变换秩序井然、表演过程自然大方,赢得了满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但是这场演出有一个重要人物没有上场,他就是女子连队列的训练者———一营营长赵金龙。
在他的训练中,我们看到当代军人的气质;在他的话语间,我们听到当代农民的朴实;在他的行动里,我们感受到当代青年的坚毅和乐观。“严格训练,以身作则,重在引导,教育优先”,这就是赵金龙在工作中坚守的原则。
经历是一种财富
赵金龙是黑龙江人,浑厚的声音里透露出的东北味让人倍感亲切。看似普通的他,却是一个拥有双学士学位的军官。他于200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新闻专业,后又在部队学习并获得了军事学位。
在校期间,赵金龙曾在哈尔滨生活报实习。进入部队后,又做了些相应的记者工作。他爱写,一天的训练结束的时候,他就坐在角落里,将感悟化作文字,送给训练场上坚强的女兵。
训练新生对于赵金龙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从毕业以来,他几乎每一年都要参加训练新生的工作。他曾担任黑龙江大学第一批国旗护卫队的训练教官,2006年曾担任我校新生军训13连连长。有着丰富经验的他在组织工作中显得轻车熟路,不仅恰当地掌握着训练的节奏和训练的心理,同时还驾驭整个营的军训工作。赵金龙的训练气氛是严肃又活泼的,只因为他按着“大事面前讲原则,小事面前讲灵活”的战略调节训练,使得学生在艰苦训练的同时还保持着积极的训练热情。
军训结束了,赵金龙是这样评价他所带领的女孩子们:她们坚强、自信、团结、善解人意;她们多才多艺,表达能力强,心理素质好,都很优秀。700多女生里,他能认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队列里的女生他几乎都能叫出名字。3周的训练,映在他脑海的是她们为会操成绩不好留下的眼泪,是她们多才多艺展现自我的信心,是她们无意间对官兵们宽慰的话语,是她们脚上磨出泡也要坚持到底的刚强。
幽默是一种智慧
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幽默。赵金龙说:“我以为幽默是一种智慧。”在他的训练场上,你可以听到严厉的口令,也可以听到幽默的故事。大家因他的严厉而敬佩他,也因他的幽默而喜爱他。
他与学生的沟通就是在这些笑声中展开的。大家累了,就轻松一下,讲个笑话,分享些趣事,调动训练的积极性;轻松过了,就要继续认真地训练;看见落单的孩子,就要走过去和她随便聊聊,了解训练的情绪,想办法帮助她改变当前的状态,重返训练场。
他以中医的“望闻问切”来比喻他的工作步骤。望,看看她们的训练,有没有偷懒;闻,听听她们的谈话,是否对班长的训练满意;问,问问她们的心事,比如想家或是厌倦训练;切,了解她们的状态,时刻观察每一个人。他还说,一个优秀的教官不仅要掌握好自身应具备的军事知识,还应该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训练双方的沟通。
手势也是他与学生沟通的有效途径。常常看见他远远地打手势,指挥连队列的训练,甚至在汇报表演的现场,他也没忘记在看台上向连队列的女孩子们双手树大拇指表示对她们的称赞。
微笑是一种习惯
今年的《军训简报》上曾刊登出他的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当微笑成为一种习惯,坚韧就化作性格”。这句诗是他特意写给军训中的她们。他希望她们能在军训中学会微笑,笑对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将微笑变作生活的一种习惯。
他说,军训培养的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规律和习惯,它培养的更是一种坚韧性格。经历过严格的军训,再多的困难都将被这种坚韧的性格所折服。他不仅是她们的教官,他也是她们的老师、朋友,他还是她们的兄长、战友。在汇报表演的前一天,他给女兵们做了最后一次讲话,对她们提出3点希望:把握自己,珍惜机会,懂得感恩。他希望经历过军训后的她们能在4年的大学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努力学习,给未来做好准备,学会感谢他人和自己。
那样一个清晨,在明媚的阳光里,在女兵们依依不舍的送别中,他和战友们踏上了开往牡丹江的列车,但是过去3周的训练却化作永恒而又美好的回忆刻在每个人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