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金风送爽,在这个美丽怡人的季节,2014级的新生迎来的新的生活,大家从四面八方齐聚冰城,带着自己特有的青春的活力以及对知识无限的渴求来到这里——哈尔滨工程大学,来继续书写自己与梦想的约定。美丽的校园有着千般面貌,我们选取了一年来官博上发布的一组校园美景图片,让新同学们就从这里开始认识自己的大学吧。同时,也欢迎刚进入校园的你们,拍下自己眼中的校园,我的大学·初印象,欢迎你的投稿!
投稿方式:手机拍摄校园美景,发布微博,并@哈尔滨工程大学新浪、腾讯官方微博。
东校门
面朝红旗大街的东校门最年轻,也最开阔,东校门是为了纪念学校建校53周年而建。东门左右两边的建筑呈帆状,又宛如张开的双臂,向来者敞开赤诚的胸怀;校门中心的位置是浑厚的校训墙。校训墙的一面嵌有毛体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另一面就是学校的校训:大工至善、大学至真。“工”可引申为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学”可引申为认识世界的一切活动。“工学”二字蕴含了工程大学对哈军工精神的传承,更是工程大学人对国防使命的担当。远眺校训墙与校门,三个建筑造型组成了一个“八一”字样,寓意学校所肩负的为国防现代化的使命。
11号楼
“流云间青岩碧瓦,回首处栋梁参天……”就像校歌中唱的那样,工程校内建筑,气势恢宏、磅礴大气。11号教学楼,迄今为止校园内最为古典的教学楼之一,呈“曰”字形,共六层,是哈军工时期五座大楼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该楼无论是抗震度、强度、抗暴度还是抗洪水度都可以说是旷古烁今。
31号楼
坐落在军工大院北海路边的31号楼,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科研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核学院等单位的所在地。哈军工时期,这座楼是海军工程系教学大楼,1970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在此发祥,由聂荣臻元帅提写的“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至今仍悬挂在31号楼的门檐上。
军工操场
从北校门进入校园,走过一段干净的林荫道,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国最大的校园操场——军工操场。军工操场位于31号楼南面,东西两侧分别是41和51号楼。整个操场周长一千零八十米,由三个标准化足球场、几十个篮球场和数十个网球场组成,是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年冬天,军工操场还会浇出溜冰场,免费对全校师生开放。每天不论什么时候,军工操场总是熙熙攘攘,人潮涌动,充分体现了工程人对体育的重视。
北体育场
这里是大家进入校园的“第一站”,迎新报道的各项手续就在这里集中办理。每年的新生军训汇报演出都在此举行。2013年是学校60周年校庆,2013级新生在此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校庆典礼暨入学典礼。
陈赓像
在军工操场和31号楼之间,坐落着第一任校长——陈赓的铜像。铜像坐北朝南,高5米;底座高2.4米,底座正面刻有“陈赓”和“1903—1961”字样,北面刻有陈赓院长的生平简历。陈赓铜像选取了他双手背在身后,表情略带微笑的样子。一位将军院长的睿智与风采就这样展现在人们面前。
奥列霍夫广场
奥列霍夫广场位于校园中部,广场中树立着奥列霍夫铜像,总面积约20000㎡,以此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陈赓院长的顾问及苏联顾问团首席顾问瓦•伊•奥列霍夫同志。
济海湾
济海湾位于启航活动中心东侧,建成于2006年8月。“济海”取自李白的诗歌《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海湾的得名表达了工程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面对困难激流勇进的精神。同时,“济海”也蕴含了工程师生立志投身海防、立功海防的过程,表现了工程人的忠诚、坚韧、团结、创新。每到夏天,整个济海湾流水潺潺,荷花盛开,为工程又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
图书馆
图书馆位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区东北侧,总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单体建筑面积64000平方米,于2008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图书馆上下共六层,分为三部分,东西两侧为半圆形辅楼,主楼和西辅楼为图书馆阅览区和藏书区,东辅楼为档案馆,图书馆内共5500个阅览座位,用于同学们自习和阅读。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肆意畅游,更可以尽情欣赏电影的魅力,每周在报告厅定时播放时下热门的适合于学生们的电影,为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增添了别样的乐趣。
图书馆前的学海广场,种满枫树,哈尔滨的秋日,当其他的花草树木在秋风中凋零的时候,满园的红枫在广场中傲然绽放,“不到香山尽览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