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考察时强调,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国际合作教育学院中外师生深感振奋、备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情真意切、鼓舞人心,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校工作,对龙江教育的关怀和嘱托。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对未来工作的布局,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围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创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国际学院全体要围绕重点工作“五高”不断进步,要按期落地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高起点高水平培养国际中文人才;在围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培养方案中,凝练一门或几门面向全校学生体现我院教学特色的代表性课程;秉承“哈军工”开放办学特色,弘扬军工文化的文化类课程,打造一支高水平国际化教师队伍,逐步建立起一批金课,出版一批金教材。国际考试中心要高水平横向发展,继续引进一批国家需要、师生需求、服务龙江地方的国际权威性水平考试考点。国际预科课程中心要走高质量发展路线,以规模适当、水平顶尖、保证质量的发展理念,始终保持全省第一位。面向我校学生高层次游学交流项目,要在与牛津、剑桥交流常态化前提下,继续扩大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合作,逐步形成和世界名校交流联系的“朋友圈”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配套项目体系。
我们要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深耕“留学哈工程”品牌建设,以“大德、大智、大爱”引领学科发展,感动、带动留学生培养成材,逐步增强我国在教育领域、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注重总结推广我校教育对外开放特别是国际留学生教育“三全五育”经验做法,打开国际留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新局面,提高我校教育国际传播能力。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要不断在高原上登高峰,办出水平、办出一流,培养一批知华、友华、善华的高质量国际科技人才,在学校牵引下,在全球科研合作、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学院教师要“敢为善为,方能有为”,结合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校园建设、拓展国际胜任力等工作,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牢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光荣使命,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要借此契机,做好以“国际中文教育论坛”为代表引领学科发展的工作,发出我们的奋进声音,展现我们的成果特色。继续做好围绕“新工科”发展建设,在“科技汉语”“雅思+专业英语”领域加强建设,全面开展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顶尖科技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做好来华国际留学生培养教育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主体,增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为塑造中国形象注入文化动力。
青年学子要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断探索创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要让国际留学生在哈工程学习的这些年中,感受到了中国人、中华民族的热情,通过参观哈军工纪念馆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让留学生对近代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更加了解,让留学生通过“感知中国”系列活动,亲身领会与见证“一带一路”建设,看到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先进和伟大之处。鼓励和帮助国际留学生把握在中国学习的机会,学好中文,学好专业,做世界范围内的优秀科技人才,参与美好世界未来的建设,能够自发地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宣传和平发展的智慧和理念,把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带回本国,成为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使者。
全院师生要领悟,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质量”和“中国技术”正吸引全球的目光,中国科技水平和发展速度让各国学生不断刷新认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院将结合“开放龙江”建设,深化高校合作、国别研究、合作办学、人才引进,优中选优开拓国际人才合作教育培养项目,加大力度促进我校师生国际合作交流,依托学校、依托我校孔院、依托合作伙伴、依托中外学生,助力学校开拓建设我国教育向北开放新高地,培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服务龙江地方报效祖国,为加快建设“六个龙江”、推动实现“八个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