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高质量推动学校“十四五”、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发展,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夯实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强化机关、直属单位服务职能,加速推进办学重心下移,本学期,校领导带队,深入17个学院充分调研走访,随后召开办学重心下移、“激发办学潜能共同行动”5场系列工作会议,并出台《激发办学潜能共同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好学校党委系列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十四五”及年度各项重点工作,学校现推出“聚焦激发潜能共同行动”系列访谈及系列典型亮点报道专题,以期构建充分交流的平台、园地,营造起充分激发办学潜能,推进办学重心下移走深走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期访谈对象:研究生院副院长程建华
一、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结合本次激发办学潜能共同行动,学校研究生培养将从哪几个方面发力?
学校“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对研究生培养提出的要求就是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卓越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其实涉及到的具体要求都与本次办学潜能激发有着共同目标。比如“十四五”规划中关键领域急需人才培养专项,就是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支持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前沿科学中心、示范区和工作站科教融合育人优势,将优质的科研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服务行业需求高层次应用型和领军人才的精准培养;导师育人能力提升专项,就是要强化导师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激发导师开展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育人潜能;今年重点推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专项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专项,都是针对学校优势资源,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激发学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的办学潜能从而服务学校拔尖创新领军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
二、学校将如何服务落实卓越研究生教育工作,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2020年5月,学校党委超前布局,出台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研究生教育20条),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军图”,牵引打造“哈工程品牌”卓越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为五部分,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布局规模结构;三是深化科教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五位一体”质量管理体系;五是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创新成长”有力保障。
下一步研究生院将围绕“学术更学术、专业更专业”分类培养原则,重点推进两大专项工作,一个是专业学位特色优势专项,按照联合培养、一线实践、项目依托、突出实效的基本原则,加快落实《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行动方案》,着力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哈工程品牌”;再一个就是博士培养质量提升专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强化薄弱环节,推进《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制定和落实,着力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哈工程品牌”。
三、学校为何将“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列为重点专项工作?请谈一谈下一步的具体举措是什么?
学校2022年第16次校长办公会上,在部署近期重点工作时,学校指出要通过对深入学院调研工作总结凝练形成学校近期重点工作,是立足学校当前发展现状,对学校“十四五”规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八项战略任务+”工作格局的有力呼应。同时,提出由研究生院牵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博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学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体责任,强化博士研究生培养薄弱环节,着力提升学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
研究生院根据学校要求,将围绕优化招生选拔和指标配置、强化培养过程与学位授予管理、压实管理和导师主体责任、完善条件保障与质量监控等四个方面,聚焦突出问题,强化薄弱环节,对标问题属性,严把开题评议、中期检查、年度考核、论文预审等关键环节,构建全过程学业预警机制;强化跨部门、跨院系、跨培养环节联动,构建强化落实院系和导师主体责任的奖惩联动机制;推进跨院系、跨单位、跨国别联合培养,加快构建深远海领域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通过以上3个机制,牵引学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的制定,着力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四、学校将如何推进“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专项工作?具体举措是什么?
自2020年首届研究生教育大会举办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进入快车道,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也希望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行业特色型大学优势,通过改革牵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有效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今年5月,学校党委确定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9月份文件正式出台并明确增设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心,通过管理中心牵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后续研究生院将对文件进一步拆解和细分,主要围绕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发挥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心、烟台研究院、龙江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筹)等牵引性战略作用;优化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布局,重点支持战略性、前沿性、急需和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强化校企协同与“科研先行”,有组织地与行业、地方大院大所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工程硕博士分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推进分类招生和联合招生、夯实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工程硕博士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导师队伍和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平台建设,以及健全工程硕博士教育评价机制和构建校企深度融合长效协同培养机制等七个重点工作12项关键任务实施改革。
五、从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体布局出发,龙江工程师学院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今年4月22日,学校召开“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作为”主题科研工作研讨会,会议明确把服务龙江与成果转化作为专项,着力构建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创新转化模式,实现学校“知识-成果-经济”的链式发展,进一步服务支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龙江工程师学院,包括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独立办学主体,而是政校企联合发展改革的共同体,既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更是学校产教融合、区域融合、开放融合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推动科教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度融入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六、今年龙江工程师学院的重点工作是什么?龙江工程师学院如何牵引和带动各学院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
龙江工程师学院已经列入省政府“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2年度省政府工作报告和黑龙江省委《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等重点工作任务,学院各项重点工作都被列入省政府、省人才领导小组、省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等督办事项,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在黑龙江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指示:要把龙江工程师学院办成龙江靓丽名片,龙江工程师学院的每项任务都受到省政府高度关注。
今年,龙江工程师学院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继续加强科研先行的牵引性作用,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牵引性作用,协同省部属高校、及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重点制造业企业,围绕企业关键技术核心问题开展校企联合定制化培养;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中有关龙江工程师学院的重要任务,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精准衔接;搭建龙江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沉浸式入企、成果转化、校企合作、需求对接、人才招聘和信息报送等八个模块建设,着力解决校企合作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评价不一致等关键问题。
2022年,龙江工程师学院建设得到了各个学院的大力支持,这其中包括在今年春季学期,学院深入对接哈电集团、中船703所、中电科49所等企业技术需求,各相关学院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积极匹配相关导师,聘任企业导师并开展深入交流,协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校企课程共建等。今年,为了强化校企深度合作,服务企业育人留人的需求,我们面向联盟成员开展了校企夏令营活动,各个学院结合前期合作基础广泛与企业对接,邀请企业高水平专家、人力资源主管领导、“沉浸式”入企导师、一线实践学生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名企科技大讲堂”“卓越工程师引航沙龙”“主题党日”等活动。在2023年校企定制化专班建设上,龙江工程师学院全面梳理了各学院在“沉浸式”入企、校企科研合作平台建设、校企横向课题等方面数据,结合各工程专业学院合作的深入情况,采取“学校统筹+学院分类落实”的方式,推进各学院全面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
七、针对“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和“专业学位培养”两个专项工作,基层学术组织如何主动融入,发挥作用,激发办学潜能?
5月11日,学校召开“推进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专项会议”,明确了几个要求:一是学校治理体系在形式上体现为学校、学院和基层学术组织;二是学术治理体系在学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三个层面呈“正三角”形状,基层学术组织在学校学术治理体系中处于最前端最重要的位置,事关学校学术治理、人才培养质量、学术评价等建设发展根基,是学校有机体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细胞。具体落实到两个专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层学术组织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一是要在吸引遴选优秀生源上发挥作用。主动担当组织导师开展招生宣传,吸引校内外优秀生源;鼓励导师积极参与招生选拔,全面考察学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择优录取;二是要在指导学生精准选题上发挥作用。论文选题应主要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行业重点难题,强化从大工程中提炼科学问题,或者从科学技术中提炼关键科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基层学术组织助力导师紧跟学术前沿、凝练学术研究方向、提炼关键科学问题,合理确定博士生论文选题。三是要在提升学术指导能力上发挥作用。协助导师开展全过程指导,把控开题、中期、预答辩等关键环节,让学生绷紧学业弦、让导师绷紧责任弦,指导博士生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四是要强化论文质量把关能力。助力导师加强学位论文写作指导、论文结构和逻辑梳理、研究内容质量把关,督促学生严格按照各类专家意见修改完善。
基层学术组织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们提出四个建议。一是强化校企科研合作,未来专业学位培养一定是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基层学术组织来说,有些老师基础研究能力强,有的是学术研究能力强,有的是关键技术攻关能力强,有的是成果转化能力强,所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倡团队协作的模式。二是导师学生深入一线,推进导师将学生纳入工程攻关一线团队(依托重大科研平台、重大专项任务,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接触不到真问题、参与不了真课题情况)。三是校企导师联合培养,将学校、企业、政府三方优势整合,共同建设课程、指导实践、培养学生。四是创新培养模式探索,组织教师探索定制化培养、教学案例编写、实习实践方式、学位论文、职业资格等培养模式创新。依托龙江工程师学院专业学位培养名额,进行培养模式的探索,如校企定制化专班、校企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与职称职业资格对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