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科研工作研讨会专题网站 工作交流 正文

徐建安:深挖学科行业特色 打出学院快速发展组合拳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6日 徐建安 点击:

编者按:当前,高等教育格局面临重大变革,学校传统优势领域版图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机遇、挑战、转型的改革发展需求,在落实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学校与“三海一核”特色学科类学院、通用学科类学院、基础学科类学院、文管体育类学院(部)、创新发展基地五个层面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围绕“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和推进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座谈,针对学院类型特色,分别部署研讨年度重点要点工作。

作为办学主体的各学院如何紧密围绕学科方向体系化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国际交流等工作,不断强化学科内涵建设,落实“四个回归”,明确发展路径,是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一次硬仗,也是对学校“十四五”“双一流”建设能力的一次大考。

“强特色 创一流 •书记院长如是说”栏目邀请各学院负责人就学校在新学期工作推进会上提出的问题,畅谈学院的思考与谋划。

【思考与谋划】机电学院始终聚焦学生能力培养,做好新工科建设和科研先行两篇大文章。以新工科蕴含的新理念,深入推进“工程虚拟教研室”的组织与制度建立,高质量谋划船海特色课程建设,着力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发展。以深化学科内涵、开展“船海核”特色科学研究为发力点,不断加强团队建设和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在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攻关制约“船海核”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学校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主动对标“五问五答”,扎实推进党建业务融合。作为“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学院的“十四五”规划台账已梳理完毕,学院发展路径已达成共识,学院快速发展的人气已初步凝聚,如何跑出学科建设“加速度”,实现学院发展新跨越,是在推进学院2022年重点要点工作中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育人为本,做实能力培养体系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船海核”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则是学院必须肩负起的使命。学院不仅承担了机械类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授课工作,还承担了学校相关专业的工程图学、机械基础两门课程授课工作。为更好地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实现由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的模式转变,学院在赋予基层学术组织更多的人才培养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压实基层学术组织人才培养责任,深入推进本科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对于本科人才培养,学院充分借鉴并做好联合学院《设计与计算》等相关课程建设,打造课程改革示范。学院以“工程虚拟教研室”的组织与制度建立为基础,高质量谋划具有船海特色的“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交叉培养课程体系,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中英联合项目由“4+0”向“3+1”转变,提高联合办学专业含金量。针对学校其他专业对工程图学、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需求,对标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以案例为牵引,整合设计思维、工程图学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打造《工程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创新能力。

对于研究生人才培养,学院将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深度参与龙江工程师学院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接哈电集团、中国一重、703所等龙江企业,在共同解决科研难题过程中,联合西门子公司共建《高端装备仿真与虚拟调试》、《传动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等校企共建课程,引导学生入企实训,深化产教融合。以推进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为突破口,进一步融入学校烟青琼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与船舶与海工行业优势企业的产教融合水平。依托“杰瑞杯”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大赛,建成能源装备类跨学科平台,推进研究生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平台建立。对于博士生培养,学院将强化过程管理,把好学生入学、论文开题、中期考核、毕业答辩关,实现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博士生毕业质量。学院始终树立“学生是第一资源”理念,提出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就业“十大领域”,引导学生就业于国防系统、船舶系统、海军、龙江重要企业等,显著提高船海核及国防领域重点单位就业比例。

二、科研先行,做足特色发展文章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溯源于“哈军工”的舰炮专业,从建院之初就赋予了浓厚的行业特色,舰炮供弹技术、水下作业技术等一度国内行业知名。从学校相关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轨迹来看,无一不是基于学校的行业特色,在支撑业界发展中寻求学科发展。因此,作为行业特色院校的通用学科,必须紧紧围绕学校行业特色,在支撑行业发展中深挖学科内涵,贴牢学科的“船海核”特色标签,开展船海装备智能制造、舰船特辅装备、水下作业技术、舰船人因工程等特色科学研究。

要做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学院的科学研究定位在支撑行业发展,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攻关制约“船海核”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成为支撑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验室”。学院内部,通过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要根据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研究队伍,“聚形聚神”,解决科学研究的院内“跨界”,重复研究等问题。学院外部,要以基层学术组织为单位,绑定行业优势企业,一个声音,久久为功,成为行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在支撑行业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

三、稳定为要,做细激励考核导向

学院的快速发展要依靠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奋斗,努力构建风清气正、公平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学院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加大青年人才引培力度,稳步提升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和水平,以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为抓手,启动“五个一”工程,引导青年教师坐住冷板凳,研究真问题,争做“大先生”。

我们充分发挥绩效津贴的激励作用,在充分领会学校关于绩效津贴政策和深入调研校内外兄弟院系绩效津贴分配方案的基础上,由过去计算工作量向侧重育人功能和高水平成果产出导向,使岗位、绩效津贴分配成为学院教师潜心育人、潜心科研的保障。

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通用学科类学院,我们要乘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之东风,立足学校行业特色,深挖学科行业特色优势,再聚人心,乘势而为,打出学院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素质人才培养、高质量学院发展的组合拳,奋力开拓学院快速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