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科研工作研讨会专题网站 工作交流 正文

赵强 谭思超:树立高度发展自信 把干事创业的劲头聚焦到服务核工业强国战略上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6日 赵强 谭思超 点击:

编者按:当前,高等教育格局面临重大变革,学校传统优势领域版图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机遇、挑战、转型的改革发展需求,在落实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学校与“三海一核”特色学科类学院、通用学科类学院、基础学科类学院、文管体育类学院(部)、创新发展基地五个层面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围绕“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和推进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座谈,针对学院类型特色,分别部署研讨年度重点要点工作。

作为办学主体的各学院如何紧密围绕学科方向体系化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国际交流等工作,不断强化学科内涵建设,落实“四个回归”,明确发展路径,是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一次硬仗,也是对学校“十四五”“双一流”建设能力的一次大考。

“强特色 创一流 •书记院长如是说”栏目邀请各学院负责人就学校在新学期工作推进会上提出的问题,畅谈学院的思考与谋划。

【思考与谋划】核学院作为学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学校明确将核学科作为一流培育学科建设。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和核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院将树立高度发展自信、凝聚干事创业劲头,坚持问题导向,以体系化思维谋划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政协同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高质量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建设多学科融合的核学科群,服务核工业强国战略。

学校“十四五”规划方案和“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将核学科作为一流培育学科,要求强化特色优势,打造新的学科高峰,力争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发挥学科凝聚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科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新学期伊始,高岩书记来学院调研、姚郁校长在学校新学期工作部署会议上都对学院工作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和明确的要求。学院将积极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和核工业发展新要求、新趋势,坚持问题导向,以体系化思维谋划、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

一、多学科融合推动核学科群建设

核工业是一个行业、一个领域,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核科学与技术这一个学科,应该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体。2015年学校提出建设核学科群,力学、材料等相关通用学科围绕核工业发展需求,开展了大量相关科研工作;2018年学校与中核集团联合共建“中国核工业核安全与仿真技术研究院”,通过领创科研、青年英才等项目进一步加大对相关学科的支持;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学科群的雏形,但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化、完整的平台,距离构建核学科高原、打造核学科高峰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学院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托联合研究院,联合学校相关院系,建设以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力学、材料、计算机等若干基础与通用类学科为支撑的交叉融合学科共同体。现阶段重点围绕核能仿真与安全技术、核能系统性能与设备、先进核燃料循环、核工程材料与结构、辐射探测及应用技术等学科方向,通过与行业相关单位的深度对接,带动学校相关学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核、走进核、服务核,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打造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

二、回归初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都是国内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但在一流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特色优势不够显著,特别是距离新工科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生源质量面临严峻挑战,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学生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院将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统筹教改、教材、团队、课程思政、实验条件等建设,打造特色品牌课程,产出标志性成果;做好核专业大类招生工作,实施“小核”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聚焦行业需求,将新技术等融入人才培养中,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加强学风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吸引优质生源留在本校;做好核科学技术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工作,与行业内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构建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在龙江工程师学院框架下,密切与黑龙江省原子能研究院的校企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牵头成立核学科思政联盟,挂靠国家一级学会,开展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以及师德师风等交流,扩大学科影响力。

三、加强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学院虽然在核领域科研方面有一定基础、承担了一批科研任务,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依旧突出,近年来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少、产出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少,重大科研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对此,学院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反应堆物理、热工、材料等(特别是新堆型)基础研究;针对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核领域的应用开展基础研究。加快推进离子加速器建设,构建高水平的材料辐照研究平台。一方面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围绕核动力、自主核电、特种用途小堆、核能供暖、乏燃料后处理、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等国家重大任务中寻找学校、学科的位置,找准切入点,开展有组织科研,论证建设重大科研设施。同时,举办中国核学会“三核论坛”、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等高水平学术会议,提升学校核学科在学界、业界的影响力。

四、引培并举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近几年通过加大宣传引进力度,学院专任教师数量有所增加,但与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相比,总体人数还是偏少,特别是高水平领军人物匮乏。

结合第五轮岗位聘任,学院将进一步做实基层学术组织,强化基层组织师资队伍引进培养的主体地位,开展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构建海外交流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扩大引才渠道,继续推进责任导师制,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做实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提升机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真正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指导和服务。

五、构建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

中美关系紧张,特别是美国将我校列入实体名单后,对核学科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带来严重影响;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学院的留学生培养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

学院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开展有组织的国际合作交流,积极鼓励教师(特别是海外引进的新教师)积极拓展欧洲合作交流渠道;做好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积极推动二期立项,服务国家战略,扩大学校及核学科影响力;推进与IAEA的核教育与培训合作,推荐研究生去IAEA实习,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INMA认证,提高学校国际声誉。

六、党政协同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坚持做有用的党建,做有党味儿的党建,通过党建解决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建业务深入融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开好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党委要兜住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底。利用“三会一课”的载体,将理论学习和破解发展问题有机结合。大力开展行业共建、校内联建,师生同建,党建搭台、中心唱戏,让党建融合行业特色,拓展学院“朋友圈”。

2022年,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学院广大师生,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科学谋划、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