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学校隆重召开了科研工作研讨会开幕式,姚校长以《使命引领 战略呼应 科研先行 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题作了主旨讲话,深刻阐述了当前学校科研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科研先行”是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科研先行”的战略内涵,为开展好下一阶段科研工作研讨及制定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凝聚思想共识。
一、“科研先行”是学校心怀“国之大者”的具体体现
深刻理解和把握“科研先行”的战略内涵,首先要明晰为什么要“科研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当前,学校正处于科研工作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研工作的新旧引擎转换更加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领悟“科研先行”战略意义。
从国际形势上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从国内形势上看,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并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科技发展趋势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精度显著加强,各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上看,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从2015年开启的“统筹推进”阶段迈入“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多维度的高校和人才评价体系越发凸显改革决心,对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领域优势的考量成为主要内容。从学校发展现状上看,学校服务船、海、核领域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仍显不足,迫切需要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从学校历史沿革上看,在近70年的发展中学校取得了许多引以为傲的办学成绩,这得益于一代代哈军工人及其后继者哈船院、哈工程人以“国家需要什么就干什么”的使命担当为核心,积淀形成的“三个第一”价值追求。
立足当前形势,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我们需要深刻意识到“科研先行”是学校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先手棋。以实施“有组织”的科研为突破口,精准服务国家战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船海核领域特色优势,持续增强一流培优学科优势,加快提升一流培育学科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依托行业特色优势充分赋能通用学科入海进核,坚定不移地加快布局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提升学校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全力打造具有工业底色、国防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提升服务“三海一核”领域国家战略、行业和区域发展能力。
二、“科研先行”是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实践
深刻理解和把握“科研先行”内涵,需要深刻认识“科研先行”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都始终强调人才对于党和国家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总书记最关心的高校命题。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中,着力解决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成为新的重要任务。当前,学校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研先行”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要在科研优势转化上下功夫。唯有干真科研,才能解决真问题,进而培养真人才。“科研先行”要充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将科研优势转换为育人优势,在真科研中不断深挖、提炼科学问题,用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做真学问、长真本事。要在科研反哺教学上下功夫。本研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新趋势,教学方案和课程建设改革也更加注重各阶段的联系和支撑。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教育教学具有深远影响,对于更有针对性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要在科研探索实践上下功夫。建立“大任务、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大贡献”的有组织的科研范式,为人才培养提供丰厚的实践沃土,鼓励研究生大胆探索前沿科技,引导他们产出具有原创性、突破性,甚至颠覆性的科研成果。要在科研合作育人上下功夫。当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常态。在科研项目合作的同时积极深入地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校为国家源源不断输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要在科研诚信教育上下功夫。当前学校践行“科研先行”旨在实现“六个新突破”,唯有拿出实质举措,推动“六个新突破”实质落地、产出标志性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学术环境。要在科研精神涵养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研先行”战略要为涵养科学精神提供重要支撑。无论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是基础理论研究突破,都需要大胆质疑、认真求证、不断试验的科学精神。
在哈军工建立初期,学校毕业设计课题均由各教授会和苏联专家共同拟制,很多是一些部队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并在庄严的毕业设计课题分发大会上,由系首长亲手把课题逐个交给学员。学校将持续推动高质量大学教育和高水平科技创新联动发展,依据自身在科研和行业的特色优势,构建大院大所、行业企业高端人才资源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交流共享机制,不断丰富科研育人新手段,打造科教、产教融合新业态,力争在各学院实现本研贯通、院系贯通、专业贯通的科研育人、产教融合品牌。不久前,水声学院与科研院、校团委联合发起《水声力量创新实践基金》,通过科研经费鼓励支持全校学生探索科技前沿,这一举措为学校科研育人模式提供了新路径,助力“敢为必成、开放合作”创新文化的营造。学校在传承与创新中,必将构建起更具内涵、更加科学、更有实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
三、“科研先行”是学校秉承“为船为海为国防”的行动自觉
深刻理解和把握“科研先行”战略内涵,关键看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号召,并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部署。当前,无论是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六个新突破”,还是需要着力破解的“学校发展四堵墙”问题,都需要我们秉承“为船为海为国防”的行动自觉,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推动学校科研事业转型升级,支撑学校科研总体实力持续攀升。
要下大力气建立科研环境新生态。优质的科研生态是团队持续产出大成果的基本要求,是一种内嵌于团队的最宝贵财富。回顾学校水下机器人、水下惯导系统、矢量声纳技术、舰船动力与减振降噪等特色优势科研方向的形成历程,不难看出良好的科研生态给产出优秀科研成果带来的强大后劲与十足动力。这些学校特色优势方向,都是几代人的传承与坚守,都是学科交叉的典型和榜样,都是团队合作的经典和证明,都是为国奋斗的佐证和写照。
要下大力气建立科研合作新范式。当前,学校传统优势领域面临发展“天花板”,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转变以往科研组织形式,加强有组织科研,开展集智攻关,扩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增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强度,加大校内学科间合作深度。
要下大力气建立科研团队新文化。科研团队文化是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事业的内驱动力。我们要努力打造“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会创新”的团队创新氛围,给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师充分的支持和舞台,坚持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形成“合力谋大事,共享新成果”的价值认同。
要下大力气建立科研人才新梯队,青年教师培养是学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要鼓励青年教师担大任、挑大梁,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好路、搭好桥、扶上马、送一程”,要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去,到科研一线去,寻找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锻炼真本事,使之成为学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可靠后备军。
要下大力气建立科研服务新体系。在科研管理及服务的各个层面、各个阶段,不断审视科研服务质量的针对性、权威性、时效性、公平性是否符合学校期待,是否起到真实效果,是否得到师生认可,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科研服务工作的根本标准。
要下大力气建立科研事业新格局,学校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未来的重大科研成果必将诞生于原始性创新或解决重大工程问题,必将源于特色优势下的学科交叉协同配合,必将依赖于国内外、大院大所的全方位科研合作。我们要牢记“为祖国干科研、为人民干科研”的理想信念,以“工程有我、功成有我”的责任担当,合力共建学校科研事业发展新格局。
下一步,学校将结合科研研讨会的实际成效,出台哈尔滨工程大学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任务、科研重大任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院大所大企科研合作服务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科研服务、管理、保障于一体的学术生态治理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
当前学校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我们要坚决落实“科研先行”,要勇担新使命,把科研布局更加精准地聚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要牢记新任务,把科研优势更加有效地转化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要作出新贡献,把科研成果更加充分地彰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让我们携起手来,集智聚力、谋海强核,共同奋力书写哈工程科研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