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推进模式创新 培养国家急需紧缺人才
——人才培养“十四五”解读
作者
吴林志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11-26

分享

一、“十四五”期间,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发展思路是什么?

——到2025年,实现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新突破。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解决——“高精尖缺”领域人才短板

◆推动——学科引领、精准培养

◆强化——产教融合、跨界交叉培养

◆加快——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发展思路

◆以“四个面向”“四为”方针为根本遵循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提升育人能力为核心

◆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主线

二、“十四五”规划中,人才培养重点建设任务是什么?

◆推动内涵发展,构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产学研用融合,建立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

三、“十四五”规划中,一流本科生培养体系如何认定?

一流本科生培养体系,既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适应现代科技产业变革,推进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四、构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建设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思想政治铸魂育人专项

主要举措:

①构建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学风建设机制

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施课程思政“十百千”工程

③以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教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④强化教师、思政工作队伍、学生党团组织对学风建设的作用

◆新工科专业建设专项

主要举措:

①对标工科专业新要求,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请和建设

②布局新专业,推进储能科学与工程等前沿性和战略专业论证,加强传统专业与“智能+”等新兴专业方向交叉拓展

③坚持交叉融合再创新,探索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中国特色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

◆一流育人能力提升专项

主要举措:

①协同推进“五育并举”,强化德育养成、智育学成、体育炼成、美育化成、劳育干成

②完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基本制度,探索新型基层教学科研组织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

③强化课程和教材建设,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一流课程和特色教材

④以工程训练中心为依托,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创新创业训练共享型课程中心和实践平台

⑤依托行业领域大型企业优质资源,构建集专业群、高校群、企业群于一体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型实习基地

⑥探索“课、赛、训、孵、产”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实现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全覆盖

⑦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三全”招生宣传工作体系,实现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项

主要举措:

①推进学分制改革,成立工学书院,推行导师制

②搭建师生课堂交流平台、科研项目交流平台、科学家学术交流平台

③推行基于学生成长的评价改革和基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改革,加强“招生-培养-就业-发展”质量全链条跟踪。

④推进基于融合式学习、书单式选课、个性化培养和多样性考核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

五、“十四五”规划中,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如何认定?

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优化研究生教育规模、类型和学科专业结构,着力培养关键领域急需人才和行业区域领军人才,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切实提升导师育人创新实效,以资源配置、协同创新、多元评价改革为重点,创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信念坚定、勇于创新、务实笃行、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六、建立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重点建设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专项

主要举措:

①围绕国家亟需重大任务和科技前沿,强化理工交叉、机电融合,探索文理合作、医工结合等领域科研合作

②主动适应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建设水下智能、深远海信息与技术、海洋新能源、绿色低碳船舶技术、极地科学与技术等一批新兴交叉学科

③培育跨学科高水平研究团队,设置学科交叉博士生培养项目,加强与国际一流机构合作,培育原创性学术成果和高层次人才

◆关键领域急需人才培养专项

主要举措:

①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支持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依托前沿科学中心、示范区和工作站、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的科教育人优势,精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②以船海核领域行业产业重大需求为导向,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③深化理技融合、研用结合、融合发展,加强与国防科研机构合作,树立军地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典范

◆导师育人能力提升专项

主要举措:

①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合理规划导师队伍学科分布,优化导师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建立高质量导师队伍

②围绕国家需求,依托前沿中心和学科引智基地,建设以领军人才、首席科学家为主体的高水平兼职导师队伍

③强化课程教学梯队建设和科研反哺教学能力,加快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高水平学者共建课程、课程思政课程和全英文品牌课程,加强教材建设

④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⑤构建校企协同育人能力建设,通过科研项目、教师“沉浸式”入企合作,带动本校导师培养能力提升

⑥强化导师与国际一流学术群体稳定的交流合作,提高导师基础研究能力;优化培养方式,提升学生解决前沿学术问题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专项

主要举措:

①创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建设龙江工程师学院、烟台研究院,开展中船“智海”工程博士领军人才培养

②面向国家战略急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订制式”人才培养,形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机制

③紧密结合工程领域重大重点项目,突出课程应用性、前沿性、综合性,推进校企共建案例课程、共编案例教材,提高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与高端智能装备领域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培育国家级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

◆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专项

主要举措:

①聚焦深远海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改革博士生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深远海领域顶尖紧缺人才培养培优项目

②探索导师为主体的生源质量提升机制,实施多元化生源质量考核标准,牵引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③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发挥行业特色高校优势,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培育高水平创造性科研成果和优秀博士论文

④完善博士生学业档案,探索博士生资格考核制度,明晰博士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提高博士生成材率

⑤完善高水平研究生竞赛激励体系,推动建立“学、赛、研”一体式培养模式,培育一流学科优势明显的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群

七、“十四五”规划中,人才培养牵引性战略任务是什么?

——智慧海洋未来技术学院

探索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规律,探索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

——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

对标国际标准,国内外师资团队深入融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国际化工科课程体系,推动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提升,打造培养未来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国际化育人平台。

——龙江工程师学院

探索服务国家战略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社会协同深化产教融合新范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资格精准衔接,以推动龙江多主体深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抓手,打造重点领域急需校企合作科教新平台。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