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余名知史传史的师生志愿者,6次共12个学时的表达力系列培训,300余个生动立体的融媒体作品……党委宣传部党支部“我为师生办实事”清单中列举了将部门业务和专业优势与师生群众所需所盼相结合,立足实际、创新实干,在红色教育中守正创新。
以师生需求为导向,用活红色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努力突出“挖掘”“培养”“讲好”红色故事,让一个个鲜活生动真实的故事跳脱出来,汇聚起一批批能表达、能讲故事的人,策划包装一期期生动立体、入脑入心的融媒体作品,在教育引导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提高了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用活红色资源 搭好红色阵地人人都是宣讲员
“走进红军小学,给孩子们讲述哈军工的历史,讲述陈赓大将等前辈们办学育人的故事,孩子们清澈的眼神让我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志愿者王溪说到。哈军工纪念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托起明天的太阳,大手拉小手”活动,组织大学生走进红军小学,讲述哈军工历史故事,感悟哈军工精神。
党委宣传部党支部根据师生党史学习需求,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以哈军工纪念馆、海洋馆、船舶博物馆等校园红色资源为依托,训练培养起一批既知史懂史、又能讲史传史的师生志愿者,在传史中育人。培养师生哈军工文化宣讲能力,实现从学起来、用起来、到讲出来,真正将哈军工这段党史校史消化理解、谙熟于心。
哈军工纪念馆扩大大学生讲解团队规模,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百团大战”、海洋科普日等契机进行宣传招募志愿者,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大学生讲解团》培训方案,通过开展哈军工精神专题讲座,为他们注入红色基因,进行红色教育;通过播音发声技巧和讲解员礼仪素养课程的训练,提升讲解水平和整体素质。目前,1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完成培训,走上红色阵地、走进红军小学、走入各个展馆,讲述哈军工故事,传承哈军工精神。
“整个哈军工纪念馆讲述部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序厅的讲解,通常从讲述油画《运筹》的故事为起点……”在“哈军工精神”宣讲培训之科研副院长班的首场培训上,叶晓丽老师边示范讲解。“哈军工精神”宣讲培训,以工作需要、师生需求为出发,分别对机关各党支部代表、各院系科研副院长、教学副院长等不同人群进行实践培训,帮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因“好内容不会写”“好故事不会讲”“好成果不会展示”遇到的尴尬局面,“学院科研团队历练和成长的经验,通过故事的形式分享和传播,有利于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不断进步。”动力学院王忠义说。“枯燥的科研项目结合故事讲出来,让人记忆深刻,不仅展示项目本身,也能够再现科研成果背后的哈军工精神。”水声学院周天表示。
组建由老校友、专家、大学生组成的“老中青”三代志愿者宣讲团,既满足师生党员学习需求,也培养挖掘一批知道历史、会讲故事的人;推出“军工记忆”“藏品有话说”系列口袋书,让文物说话,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体验者”;推出校内红色精品线路,编印了《哈军工文化园——党史学习路线图》,将书本学与行走学相结合,为师生学习哈军工和学校发展历程提供了便利。
“大讲堂 大讨论 大练兵” 表达力系列培训备受青睐
“要靠小细节抓住受众的心,除了要在新闻标题上设置悬念,还要在内容上做到以真感人,以事服人,以情动人。”9月15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全媒体运营部苏鑫以《靠小细节抓住观众的心》为题,在N201教室为哈工程学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培训。
党委宣传部党支部以“学生为中心”,主动谋划、精准找点,利用媒体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在育人上守正创新,开展了以“大讲堂 大讨论 大练兵”为主题的表达力系列培训共计6次12学时。党支部邀请新闻媒体记者开展专题讲座,带学生走进广阔的大千世界,鼓励他们关心时事,以当代大学生的情怀记录时代的进步。除此,支部党员利用工作之余走上讲台,结合实战工作经验,通过新闻写作、短视频制作、艺术表达等课程帮助学生们提升在文字、语言、视觉等方面的表达能力。
哈尔滨日报社高级记者陈南以《记者的镜头 百姓的眼睛》为题,通过一幅幅其深入新闻现场拍摄的珍贵图片,为同学们讲解了相机基础操作、新闻照片构图等摄影技巧,鼓励大家做一个善于发现细节、能用照片讲故事的记录者。人文学院喜爱摄影的学生袁伟铭,:“相机不仅可以拍摄风景,还可以真实的记录时代,讲座让我爱上了用镜头讲故事。”“过去喜欢看,不会拍,想得出,不出片,听了讲座,我感觉拍摄这件事有了一个骨架,以后拍片应该感觉不同啦。”
讲座培训、探讨交流、线上线下,形式多样、内容实用的表达能力系列培训共6讲,深受学生欢迎。“写文章找不到头绪”“羞于在大众面前表达”“摄影作品不聚焦”……长久以来工科学生的共性问题,在培训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人类生存离不开沟通,善于沟通的人在社会生存中更占优势。通过表达力系列培训,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视觉表达、摄影和摄像表达,弥补工科学生不善表达、怕写文章的短板,同时找到自己的优势方向和兴趣所在,树起自己表达方式的长板,而决定人能走多高的,其实是一个人的长板。”宣传部党支部书记吕冬诗道出了表达力系列培训的初衷。
“通过语言、文字、图片、视频任何形式去表达思想,是件很有意思的事。”研二学生方旖旎参加培训后成为宣传部新闻中心老师的兼职小记者,新闻中心的老师们结合具体实操项目,给学生发放选题,学生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一批方旖旎这样的工科学生成长为“能力会文”学生记者。
千万级融媒体爆款让党史学习教育生动立体、入脑入心
“今天,哈工程掌声热烈,送给歌唱党恩的91岁院士和这些最闪亮的星!”6月30日起,我校“91岁杨士莪院士红歌唱红师生眼眶”视频新闻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转载,点击量破百万,网友纷纷转发留言,“为杨院士点赞,不图名利,一心一意爱党做学问”“感动得热泪盈眶,向老人致敬。”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党委宣传部党支部利用融媒体手段,精心打造的爆款新闻之一。
如何发挥宣传的力量,利用媒体影响力,及现代的声画手段让党史学习教育变得生动立体、入脑入心。党委宣传部党支部从业务入手,深度挖掘党史故事,积极探索融媒体发展规律、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渠道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新途径,利用融媒体手段打造师生喜爱的爆款新闻,使党史学习教育不在枯燥,在师生中形成主动学、乐于学的良好氛围。
“做好裁缝、当好司机”党支部成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转变角色以服务的心态深入基层单位,挖掘故事、参与策划、产出精品,服务各单位党史学习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分别以海军节、航天日为契机,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学院专业优势,与船舶学院、航建学院、信通学院深度策划《今天,哈工程在红色文化中致敬人民海军!》《矢志深蓝!从军工圣殿这个梦想开始的地方启“程”!》等融媒体作品,让师生通过一篇篇生动的作品学校党史、了解校史,坚定大学生海洋强国、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
10月25日,抗美援朝71周年纪念日之际,学校以《长津湖》电影为热点,结合党史校史,深度策划融媒体产品《致敬英雄,哈工程人不会忘记……》,带师生在视频、影音,以及生动的图文中回顾老一辈哈军工人的英雄事迹,“新形势下,必须把党史校史学好,总结好,把哈军工精神传承好、发扬好。”“铭记每一位英雄,继承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许多网友留言互动,抒发学习感悟。
利用融媒体技术进行打卡互动的《三条路线不寻常!哈工程,你有多少宝藏是我不知道的?》,与杏花育人文化结合推出的《燃!巨幅党旗献给党,杏林红歌千人唱》,以传承哈军工精神为主题的《这才是“披荆斩棘的哥哥(姐姐)”!难忘哈军工的拼搏岁月》等多篇融媒体产品深受师生喜爱,让党史校史的红色宝藏登上融媒体平台C位,用一篇篇形式多样的微信推文、一条条信息量充足的的微博、一个个选题生动的短视频,激发了师生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情,也为“十四五”“双一流”凝聚起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