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行走的党课“走新”又“走心”
——记航建学院行走党课之“校内外红色样板路线”
作者
赵琳琳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6-11

分享

细雨中的6月1日,距离七一30天,航建学院师生党支部出征,途径军工操场等12个校园红色景观,用时100分钟,以行走的党课方式学党史、知校史、明院史,在风雨中迎接建党百年。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航建学院创新方式方法,用年轻人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传播方式、形式载体,开展行走的党课系列学习活动,为全校师生踏出一条“校内外红色样板路线”。行走的党课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党史、校史、专业建设史与科研、教学、人才培养融合,将党课学在校园小路上、学在青岩碧瓦间、讲在龙江大地上,让党史知识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让听党话跟党走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更具有了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行走的党课“走新”又“走心”

“通过‘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实现‘学一学、悟一悟、讲一讲’,最终达到让行走的党课‘走新’又‘走心’。”航建学院党委书记于欣欣说,“行走的党课就是要以可移动的课堂形式,让党员们学会随时学、随处学。”

为此,航建学院党委设计了红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切合个人实际的“校内外红色样板路线”,分为“校内红色研学路+校外龙江精神践学路”。

校内路线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采取“9+X”模式,将军工操场等9个校内标志性建筑设为固定打卡地,X为自行选择研学路线学习。“校内红色研学路”配有手绘地图及线上打卡小程序,师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程序,每到一个打卡地便可通过小程序点亮地图上的党旗,并通过程序中语音、文字进一步了解该地点蕴含党史校史故事。

“校外龙江精神践学路”主要途径一曼街、靖宇街、尚志大街、兆麟公园、防洪纪念塔等党史故事标志性区域,通过边走边学上党课的形式,让党员做黑龙江省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行走中学习,学习中感悟。航建学院各师生党支部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选择校内或校外路线,学好党史这部书,迎接建党百周年。

一堂行走间的党史校史课

“少年强则中国强。钱学森,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印在国人心中,您的成就、您的情怀,都是我辈青年学习的榜样,追求的目标……”在导弹工程系旧址,飞行器动力工程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严五金以青年视角与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隔空对话,向同学们分享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从立志科学报国到献身航天事业壮阔人生,启发师生感悟和学习钱学森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怀。

以学校导弹工程系旧址为行走党课的第一站,飞行器动力工程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师生党员跟随演说情景回溯钱学森回国、中国导弹工程系建立、中国第一代导弹“东风一号”仿制成功、哈军工前辈以祖国需要为使命完成科研任务,场景浸入式地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再现和心灵对话。

“从不知道眼前的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楼,就是传说中的导弹大楼,记录着钱学森老先生与两弹一星事业的创立,记录着学校的历史,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奋斗的目标。”学生党员王帅分享学习心得。

在受命群雕前,工程力学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48名党员向群雕深深鞠躬,学生代表向前辈们敬献鲜花。“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精神的洗礼;每一次对红色故事的回眸,都是信念的传承。以满满的仪式感开场,是致敬先烈,更为激励后人。”支部书记丁伟民说。丁伟民在《受命》群雕前为党员们分享了中国抗美援朝、哈军工创建等史实。“‘受命’的背后,是新中国对中国科技强军的期盼,是哈军工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的责任担当。”“原来抗美援朝战争与学校创建息息相关”“我为自己是哈军工传人而自豪”……在交流环节,同学们分享学习感受与领悟。

研学环节丰富多彩,党课讲述方式鲜活生动,党员们通过“校内红色研学路”打卡点“实景参观、沉浸体验、研讨式交流”,通过一个个故事,学习党史、校史、专业建设史。

一节特殊的专业思政课



“11号楼承载了太多红色记忆,朱德、邓小平、周恩来都曾到此来视察工作……”支部书记米海蓉的话音刚落,教师党员展开讨论。

“沿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在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区别西方,在抗震方面效果很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教师党员梁文彦。

“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这类建筑用到了建筑设计、结构力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晦涩难懂的理论在身边找到了最好的佐证。”教师党员董茜茜。

“启航活动中心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亮点是什么?”行走到启航活动中心,米海蓉的一道开放式命题,激发了老师们的兴趣,大家相互讨论。他们边走边学、热烈讨论,所到之处成为校园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党支部将党史学习与教学相结合,在行走间开展集体教学备课,将党史学习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在校园的红色资源中寻找与专业紧密结合的课程思政元素,从党史校史、楼宇建筑中挖掘课程思政的鲜活教材,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红色养分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动力。

一次感悟龙江精神伟力的旅行

“黑龙江成为很多师生的第二故乡,肥沃的黑土地养育了一批批到此工作学习的师生。饮水思源,让师生们深刻了解黑土历史,才能更好地为振兴龙江贡献力量。”于欣欣道出了“校外龙江精神践学路”设计的初衷。将学习党史同地方史相结合,让行走的党课走出校园,感怀龙江精神、悟实践内涵,学百年党史,用眼、用脚、用心感受黑土地无私的情怀和力量。

东北抗联精神是龙江四大精神之一,在一曼街、靖宇街、尚志大街、兆麟公园这些熟悉的地点重温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与这座城市的故事,院直党支部、工程力学系党支部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的20余名党员踏上感悟龙江精神伟力的践学路。

党支部书记曾繁丽在一曼街起点讲述了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监狱中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大义凛然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读起赵一曼留给儿子的家书。“走过一曼街,思考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幸福的意义,回想这些抗联将士勇赴国难、忠贞报国的壮举,让党员永远不忘初心,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奋斗。”党员杨金水说。

在冰雪严寒中吞下棉絮枯草为食、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杨靖宇,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仍严守党的机密的赵尚志,在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李兆麟,每到一处,党员们重温烈士的故事,吸取奋斗力量。

“从上学到任教,黑龙江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四大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我将扎根黑土地,做好学生的领路人,为龙江大地培育时代新人。”支部党员梁艳艳说。

“重走东北抗联英雄命名地,感受他们的献身精神,我愿做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者,将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学生党员吴纪涛说。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学校党委的指导部署下,航建学院党委充分利用“校内外样板路线”的红色资源,挖掘红色记忆,通过场景带入、沉浸体验、思想升华三个层面,讲好红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名片,让党员沉浸在“走、听、看、写”的红色文化体验中,使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入心入情,达到党史知识随地学、随时学,党史故事人人能讲的效果,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活起来、深下去营造良好氛围。

编辑:赵琳琳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