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是个人、是小家,“大我”是集体、是国家,两者看似矛盾却相辅相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我校航建学院贺征教授在协调“小我”与“大我”中谋求创新,通过“由海登陆”“由散向专”“由专向精”三个转变,始终以国家需求、人民满意为目标,让“小我”在“大我”中不断历练成长、绽放光彩,以实际行动诠释其科技报国的初心和朴质的爱国主义情怀。
“小我”响应“大我”,实现“由海登陆”
2020年春节,正与妻儿在山东老家过年的贺征,密切关注着新冠疫情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关心着身处祖国各地的学生。2月初,贺征与学生通话布置假期科研任务时,他敏锐的觉察到,自己研发的“船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也许可用于这场突如其来的“防疫阻击战”。贺征推掉所有假期行程、顾不上与家人的团聚,大年初四匆匆赶回学校,一头便扎进了11号楼(舱室空气环境实验室),测试设备组件、检查系统电路、调整数据参数……贺征投入抗疫设备的研发中。
“船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项目自2010年立项,应国家需求而生,为改变国家特殊用途的船舶因舱室空间狭小,阴暗、潮湿、滋生细菌导致船舱工作人员易患病而定制研发。起初,我国在舱室环境改造方面并无经验,只得引入国外技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探索,2014年该项技术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投入使用。直至今日,近10年的时间,在学校支持下,贺征和他的团队始终致力于该项目技术改进,力求在抗冲击、抗腐蚀、电磁兼容等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满足舱室个性化需求。
茫茫大海、天气多变,空气潮湿、海水易腐蚀等因素都会影响船只舱室的环境,贺征相信,“能用于船只舱室空间空气消毒,在陆地上也能适用”。贺征泡在实验室,认真比对海陆空间环境的差别,对原有船用定制设备的功率、电制、稳定性、接口等问题进行技术调整。疫情初期,面对空无1人的11号楼,贺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为了节省时间,午饭都顾不上吃,几天下来整个人瘦了近10斤,脸上口罩的勒痕与牙齿的肿痛久久无法消退,“该设备安装在密闭空间,能够将传染的概率降低20%-30%。早一分钟调试成功,便能早一些应用于抗疫一线,就能为国家减少些损失”贺征坚定信念,与时间赛跑。
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是哈工程科研工作者根深蒂固的信念,贺征此刻想着,“这些改装调试好的空气消毒设备要尽快捐给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学校科研院殷敬伟帮忙联系了武汉市某卫生服务中心,该医院深处疫情一线,急需病毒消杀设备等医用物资。贺征一人仅用3天时间,便完成了组装、改进、包装、搬运等工作,2月9日,6台满载爱心与牵挂的FG-BG-100型空气净化消毒设备踏上驰援武汉的征程,紧急捐赠到抗疫前线。2月11日,12台设备分别运往黑龙江省传染病医院、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用于隔离区、医疗区、发热门诊,以及其他需要空气杀菌消毒场所。
面对防疫阻击战,贺征勇挑重担、敢于冲锋,瞄准国家需求,完成“船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由海登陆”的重要转折。
“大我”支持“小我”,实现“由散向专”
“‘电’死病毒!哈工程‘智’造驰援武汉!……”随着全国各媒体纷纷报道学校为武汉捐赠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的消息,贺征每天接到上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谈合作的、买设备的、买技术的,还有不少单位向贺征伸出了橄榄枝。
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火了、贺征也火了,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各种诱惑,贺征坚守科技报国初心,沉心静气,思考着“如何让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在这场战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免于病毒的困扰。”
2月底,贺征瞄准前景广阔的民用市场。在学校的支持下,空气净化消毒设备被哈尔滨市科技局列入政府防疫项目,贺征带领团队的顾璇、孙丽颖、杨春英三位老师开启了从船用到陆用、从定制个性化到广泛市场化的技术探索。经过调研,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真正实现民用市场化,核心在于降低成本。疫情期间,团队的几位老师宅家科研,通过线上会议,分工讨论,各自完成计算、测试、设计、组装、试验等工作,通过技术改进,空气杀菌率从99.6%提高到99.9%,通过去掉抗冲击、抗腐蚀、抗干扰等船用功能,将设备成本降至原来的10%—15%。考虑到空间环境的不同,贺征设计了适用于大型室内场所空气消毒的集成式空气消毒净化机,空调通风系统管道式空气消毒净化器,以及适用家庭等小型室内场所的壁挂式空气消毒净化器。经历了2个多月的奋战,价格亲民、病毒消杀效果好、外形美观的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全新上市,为单位、个人抗疫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在市科技局的倡导下,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贺征团队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原有科研项目“船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实现了该项技术“由散向专”的转变。
“大我”协调“小我”,实现“由专向精”
改进后的空气净化消毒设备价格低廉、消毒效果好,投入市场以来广受欢迎,很快便受到国家专业机构的关注,国家疾控中心、长安汽车集团等纷纷联系贺征,沟通询问产品的性能等问题。国家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在了解市场有关产品的基础上,听取贺征的汇报后,当即决定邀请贺征团队参与新型防疫流动实验室的设计,以及负压救护车消毒标准的修订等工作,这意味着技术产品将从普通民用向专业疾病防控、生物安全领域拓展,进一步满足P2、P3生物实验室、医疗方舱等对精密消杀设备的要求。
面对国家最高标准的病毒消杀,技术上的难点在于将病毒消杀率从99%提高至99.99%,每0.01个参数的提高都需要对技术参数、设备部件上千次的优化。在救护车上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设备是国家疾控中心首次提出的大胆尝试,由于其空间狭小、车载电压不稳定,这就需要从结构到控制上的全面改造升级。“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距离国家需求如此紧密”,这对贺征及其团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更是光荣和使命。贺征及其团队利用近5个月的时间进行技术攻关,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向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也上交了一名高校科研人员火热的报国初心。
经历无数次的历练,贺征团队不断成长,目前该团队在船舶防疫技术方面已走在该领域的国家前沿,更让其高兴的是,他的学生团队接过了该项技术的接力棒,以“病毒克星——国际领先高频离子空气消毒系统”项目斩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国赛铜奖。
10年的技术积淀,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发酵、升华,在“大我”与“小我”之间的不断协调中,1年内完成了3次转变、创新、突破,让贺征的人生价值与祖国利益紧密相连。而这仅是个开始,冷链表面病毒消杀、邮轮疫情防控,贺征瞄准国家需要和人民需求,为自己和团队设定了新的、更高远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所说: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