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是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智海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30名具有学术潜力的青年教师入选本届“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本报“走基层访榜样树新风”栏目将走近这支即将成为学校发展中坚力量的后备军,为您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关注他们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向上生长“化苗成树”的奋斗之路。
翻开靳国永的履历:80后,工作半年后即提升副教授,30岁破格提升教授,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以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一系列荣誉背后,是一个醉心于结构声学和噪声主动控制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十余年的孜孜以求。科学研究无止境,靳国永就这样一直在这条路上奋力奔跑。
搞科研要坐得住板凳
2002年研究生入学时,靳国永在41号楼与导师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两人深入畅谈了几个小时,也正是这次交谈,确定了靳国永噪声主动控制的科研方向。“以后,无论公务多忙,导师都要我们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导师的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着靳国永。
“读研究生时,三甲实验室冬天没有暖气,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中,他也能单独在实验室待上一天”,靳国永的师兄、师弟们都为靳国永刻苦钻研的精神深深折服。提起在科研工作中经历的困难,靳国永淡淡一笑:“我并不是很聪明,只是能坐得住板凳、禁得起失败”。他深有感触地说,“导师是我在科研路上的指路人,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踏实、谦逊与宽容为人,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现在,我也这样教育我的学生。”
从研究生阶段,确定“结构声学及其控制”的研究方向后,十余年来,他每天都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科研。甚至在吃饭时,他也常常在思考未解决的问题。“做学问要持之以恒,不追求大而广,而应细而专,不能浅尝辄止,有时候看似是一个小问题,如果我们深入探究,能从中做出大学问。”
“对于科学研究,任何一种创新,从想法成为现实,都需要脚踏实地。只有尝过努力中的涩,才能品味成功后的甘”。经过不懈地努力,靳国永先后在《JournalofSoundandVibratin》、《JournalofVibrationandAcoustics》、《声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本领域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30篇,并成为当年动力学院学生发表SCI论文的第一人。
靳国永从事的科研工作偏重于基础研究,且正处于研究积累的阶段,承担的项目多是一些经费偏少的基金类项目,相比于从事工程应用类研究的人员,研究经费的压力较大。“入选‘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后,学校提供的配套科研资助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也为我减轻了经济和生活上的压力。此外,学校优先支持‘青年学术骨干’争取各类科研项目,使我能够更加潜心地继续从事原创性的基础研究。”
做学术需要广阔的视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读书期间以及毕业后参加的学术会议,给了靳国永很多灵感,尤其是那些高水平的国际会议,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的学者和最前沿的科研领域。
2005年,还是在读博士的靳国永与杨铁军等老师一起去葡萄牙里斯本参加声振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第十二届声学与振动国际会议(ICSV12)。在此次学术会议上,一位国外学者作的结构声学及其主动控制方面的报告让他特别感兴趣,瞬间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会议结束后,靳国永回校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那篇报告,这也为他后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术交流,各个国家和学校的学者进行交流、互动和知识共享,我们的知识缺陷可以得到弥补,也将拥有更广阔的学术视野。”2013年年底,国际振动与结构声学国际会议(ICVV2014)在我校召开。此次会议后,靳国永的研究领域开始拓展。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他将新材料、新技术运用到船舶减振降噪的研究中,并不断取得新进展,收获了在交叉学科领域创新发展的硕果。
学术交流不仅是科研的外延,更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入选“青年学术骨干”后,学校为他和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知名学者开展广泛交流并建立深入、长久的合作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政策支持。“我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的力度,扩大国际合作项目,并深化研究成果;积极组织、参加本领域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期望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建立良好、长久的合作关系;并定期邀请本领域国际顶尖学者到学校讲学和交流。”
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走不远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在团队的力量下,我们才能针对本领域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共同攻关、取得突破并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没有团队,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走不远。”“在科研中,我是一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导师总会提醒我说:‘钻牛角尖’ 是一种值得鼓励的科学精神,但是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会有更大的发现。”靳国永所在的振动噪声控制研究所,面向海军装备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以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发展目标,围绕各研究方向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奖励一项和省部奖励多项,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研究所以海军装备和舰船动力振动噪声为研究核心,十多人围绕着这个方向,组成了一个“大家庭”。靳国永提到了“大家庭”中一个独特的组织——“庆祝委员会”,每当团队中有人过生日或有其它重大活动之时,大家便聚在一起庆祝。靳国永说:“在这个和谐融洽的团队中,我们能快乐地做科研,大家不论职务高低、年龄长幼,都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这也是我能够获得一些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团队紧紧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做“顶天立地”的科研,“顶天”,是指要做前沿的技术研究;“立地”,是指基础研究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团队通过与国际本领域权威学者和高水平科研团队的交流互访与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大大提升了本团队的国际地位与水平。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和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学术带头人。该团队还是以动力系统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为主要方向之一的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动力机械及工程”人才梯队的支撑团队,靳国永也成长为这一梯队的后备学术带头人。
以强校、荣校的使命感快速奔跑
船舰减振降噪是国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我国海军准备建设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船舰定量声学设计和控制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
“我们要瞄准学科和国际学术前沿,深入开展相关的船舰结构声学及其控制方向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说及未来,靳国永拟以团队的力量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深入开展舰船结构声学及其控制方向的原创性基础和应用研究,重点研究和突破舰船声学定量预报方法、声振机理及其控制等关键科学理论和技术问题,为舰船减振降噪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采访中,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有个关于狮子和瞪羚的非洲谚语: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80后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只要稍微松懈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我们要以强校、荣校的使命感快速奔跑,为国家多做贡献。”
悠悠十余载,弹指一挥间。从学生到教授,靳国永执着于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如今,他在减振降噪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对于学术的不断追求和创新却从未间断。他说,“不能取得一点儿成就,就停滞不前。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做科研,我们就不可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就是靳国永,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始终在科研事业的路上奋力奔跑着,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