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院系目标责任考核中,船舶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学院、材化学院、数学学院、核学院、经管学院、人文学院8个学院获评“优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站在2020年这一崭新的起点上,本报特邀8个学院院长,晒发展亮点、抒建设心曲、话新年心愿、谈未来展望,借以从另一角度展现学校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情况,凝心聚力,不懈攻坚,以期在2020年描画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更美画卷。
船舶学院院长·薛彦卓·
回顾2019——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托,“海洋工程学科研究方向与关键词修订”研讨会在船海楼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70余位船海领域专家学者参会,共同研讨海洋工程申报代码下设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年度指南中,在工程与材料学部下将增设E11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代码,这对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为船海学科领域的基础科研提供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将催生助推船海学科发展的强劲动力,为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年内,船舶学院科研经费总额、新立项科研项目经费总额均达2亿余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0项,立项率30%,其中杰青、重点项目各1项。船舶学院基金立项数量与质量稳居学校首位;获批高技术远洋客船网络化服务等一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张阿漫教授入选杰青,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又一成果。
新一届党委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特色、有实效,党建工作获好评;苏玉民教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获批全国一流专业建设,新增国内首个海洋机器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拓展新领域;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启用,回归人才培养初心;获批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学科与支撑平台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位居学校首位,基础研究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能力显著增强;科研成果亮相国际海事展,受到央视报道;承办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立德树人抓牢抓实抓成效;《邓先生,90岁生日快乐》累计点击量10万+,学院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展望2020年——
2020年是船舶学院发展的关键一年,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夯实学科基础,积极拓展新的学科方向,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扩大学科国际影响力,在新一轮的学科评估中再创佳绩,进一步提升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船舶学院“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UV关键技术研究”海试。
自动化学院院长·赵玉新·
回顾2019——
2019年是自动化学院连续第四次获得学校目标责任考核优秀评价。回顾一年,自动化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建设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省一流本科专业、“机器人工程”新工科专业、自主设置“人工智能”目录外二级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新增两名国家高层次海外特聘专家,严浙平、张勇刚、蔡成涛教授入选国家级人才称号;教学成果方面,荣获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首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获得立项,年度科研到款近3亿元、新签合同额近5亿元;积极布局新兴交叉学科,扩大学科国际声誉,启动设立人工智能专项基金,依托ICNAME等国际会议平台,大力推动智能船舶、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发展,科研成果亮相国际海事展,受到央视报道;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学生在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130余项;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打造“哈工程、爱丁堡自动控制暑期夏令营”品牌活动,拓展优秀本科生赴国外短期课程学习项目;在构建校企协同创新新模式方面,工业4.0示范创新中心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展望2020年——
2020年是自动化学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更是奋发进取、砥砺前行的新起点,学院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进一步明确学院发展定位和目标,以教学和科研为两翼助推学院发展,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二是坚持以国家需求和学术前沿为导向,承担国家及国防重大任务,投身海洋强国和世界一流海军建设主战场。三是全力塑造“一流文化”,激发师生“守正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追求,形成“发展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院”的文化自信。
自动化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水声学院院长·乔钢·
回顾2019——
2019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杨德森院士获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不仅是杨德森院士个人的荣誉,也是水声人为船为海为国防的时代缩影和集中体现。2019年,国家级重大项目非线性水池大型试验设施建设项目获批,总经费2.6亿元。学院目标责任考核获评优秀;学院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评定为“好”;学院党委副书记抓学生工作被评定为“好”;让每一名师生都参与学院建设,让每一名师生共享学院发展红利。越来越好,这是水声学院师生朴素又真挚的期望。
展望2020——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工作,水声学院将把更多的教师拉入到水声金课的“微信群”中来,教育教学质量和创新创业教育要像“微信支付”一样便捷高效,行政管理要为学院师生提供更加细致周到全方位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水声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面向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做好人才引进和社会服务,不断扩大水声学院的“朋友圈”。
水声学院打造《振动与声基础》等金课。
材化学院院长·杨飘萍·
回顾2019——
2019年,材化学院把围绕“三海一核”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作为学院发展的重点和补齐发展短板的有力抓手,发挥基础研究优势,着力补齐发展短板。
材化学院基础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共发表SCI论文255篇,新增热点论文5篇,约占全校的36%,新增高被引论文7篇,约占全校的19%,多年来一直高居学校首位。学院连续四年共计13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支撑学校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并维持相对稳定水平。2019年,材化学院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类一等奖1项,位列学校首位,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2项,学校排名第2。
以基础研究为抓手,材化学院在着力发展基础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通过发展基础研究,补齐学院发展短板的方式,本着“干实事、落实处”的工作要求,扬长“补”短,依托基础研究,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野依良治教授为我校荣誉教授,学院特聘教授冈本佳男教授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1人入选“龙江学者支持计划”,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个团队获批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建设项目;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生徐加廷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学院团委获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2篇,创历史最高,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9项,连续三年位居学校首位。
展望2020——
学院需要继续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同时利用基础研究优势,在人才培养、应用研究方面下大力度,争取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五类金课)建设取得新进展,在人才培养综合评价理工组排名前移,申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凝练落实重大科研项目,力争进一步提升材料和化学学科ESI排名。
材化学院共建“面向创新应用的先进纳米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数学学院院长·沈继红·
回顾2019——
2019年,数学科学学院建院礼成;建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随着国际国内高水平数学研讨会高频次举行,学院在代数、偏微分方程等领域发出了哈工程声音,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优秀青年教师加盟学院共同发展;在与“三海一核”主体学科的深度交融中,郑雄波副教授以国际领先的波浪能研究成果,率先取得“理工结合、特色发展”的新突破;本科生潘婕妤不仅摘得了首个数学专业奖,还拿到了全校仅有5个的陈赓奖学金;65位专任教师,顶住全校15000学时的课程教学压力,担当起教师挂牌、小班授课的改革先锋。
展望2020——
学院将面向四个学科群战略布局,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一手抓强化基础,加强数学学科高水平、前沿性学术活动和国际性基础研究项目合作,逐步形成基础数学领域的特色研究方向,努力在“无人区”“最前沿”培育重大原创成果;一手抓特色拓展,加快海洋数学研究中心建设,推进数学学科与学校优势方向的合作,依托两个实验室的成立,率先在船海中的计算流体科学、海洋环境中的大数据科学、海洋生物数学、海洋科技中的信息安全研究中实现新突破,把“海洋数学”拔尖人才培养这篇大文章写得更加出彩。
数学学院成立典礼。
核学院院长·夏虹·
回顾2019——
2019年,核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获评“优秀”。各党支部学习氛围浓烈,开展集中学习、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共123项。在人才培养方面,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核反应堆物理》入选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核反应堆工程》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线课程上线。承办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并荣获国家一等奖。专业建设方面,核学院所有专业获批2019年度黑龙江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成为全国核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唯一一个进校现场考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张志俭教授率领团队入选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张志俭教授荣获中核集团第五届“钱三强科技奖”,是该奖项创立以来第一位核工业集团以外的获奖者。谭思超教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并荣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多位教师受聘成为国家部委专家。在科研工作方面,关键指标再创新高,牵头国家级重点类项目4项,发表SCII、II区高水平论文92篇,获知识产权53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人均科研到款再创新高。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通过国际学科评估并获专家好评,是全国核领域第一个核学科的国际评估,以国际视野评价学科现有建设水平,精准对标国际一流学科水平。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承担教育部“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留学生培养任务的各方面配套能力不断加强,取得良好的效果;新增多个国际交流项目。
展望2020——
2020年,核学院要完成IAEA专家对国际核管理学院核技术管理硕士项目的国际评估;迎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校现场考查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建设哈工程-中核集团核科学与技术领域校企协同育人基地;整合现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对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凝练、整合科研成果,积极谋划国家级科研成果的申报;结合青岛创新基地和烟台研究(生)院,拓展学院科研项目、实验条件空间。
核学院在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获佳绩。
经管学院院长·尹航·
回顾2019——
突出亮点:充分发挥我校及经管学科特色优势,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齐头并进、相互融合。围绕龙江振兴、国防工业以及“一带一路”等研究领域,经管学院智库平台向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域政府等提交决策咨询研究成果20余项,采纳、批示类高水平智库成果大幅增加。举办“创新驱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端会议,黑龙江省市领导及省内外学者专家近200位代表参会。智库成员学术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同年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李柏洲教授主持的项目是我校首次获得的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全国管理学科仅3项、范德成教授主持的项目是本年度管理学组黑龙江省唯一重点立项。智库平台考核再创佳绩,在26家参评单位中,黑龙江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获评五个“优秀”之一,并连续两年位列参评智库前20%。
经管学院总体成绩:经管学院党委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引进学科方向带头人1人、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10人,李柏洲教授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评审组,多位教师入选智库高端人才库。工商管理专业进入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获国家级及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国家创业类慕课、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项。获批国家级项目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研到款额、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均有大幅提升。加强政校、校企合作,专业学位办学与高端培训稳步推进,为学校烟青两地拓展办学提供有力支撑,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验获教指委推广。主办哈工程第二届暑期方法班,近70所高校的300余位学者和博士生参会,获批高端外国专家引智项目、赴境外学习交流的学生人数等均稳步增加。
展望2020——
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经管学院将进一步建设大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等新兴学科方向,积极地谋划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申报,进一步提高学科成果显示度。依托筹建的大数据商务智能研究中心,推动与学校“三海一核”优势学科的全方位融合。借助工商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契机,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推动智库平台与政府、行业需求的深度契合,力争实现黑龙江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入选我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为冲击国家智库做好储备。总之,新的一年经管学院师生将再接再厉,为下一轮学科评估再创佳绩奠定坚实基础。
经管学院获建党98周年“先优”表彰。
人文学院院长·郑莉·
回顾2019——
人文学院积极落实学校“精品文科”发展战略,围绕“大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目标,集中打造两个具有鲜明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学科方向:军事社会学、俄罗斯与中东欧历史文化社会学。军事社会学研究团队本年度签约出版“军事社会学译丛”10部,向国内学界系统引介了国外经典军事社会学研究成果;在国内定量研究最知名的公众号“定量群学”上,公开推送了8篇展示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和团队研究实力的文章;汇聚了高等院校、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研究力量,牵头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研究”。俄罗斯与中东欧历史文化社会学研究团队本年度签约出版“中东欧历史文化社会学文丛”等专著译著17部,总字数800余万字,全面阐释了中东欧历史文化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和学术前沿;在《苏州大学学报》、《学术交流》等刊物开辟了学术专栏,向国内学界展示了研究团队最新科研成果。全面奠定了上述两个方向在国内学界的引领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2019年是人文学院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人才引进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通过校长办公会15人,学院教师数量年增长28%;“大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全年签约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SCI、SSCI、《光明日报》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省长批示2项;主办国际国内会议4次,举办学术讲坛21期,获得2020年社会学教指委全体会议的承办权;新增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学生获得中国社会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学生调研团队获得“南风窗”调研中国项目“全国10强”。
展望2020——
2020年,人文学院将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二是提前谋划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三是力争获得社会学一流本科专业,助力学校完善文史哲学科布局,强化理工科人才人文素质;四是提升学科评估位次,力争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五是为“哈烟青”一体化建设布局谋篇,积极融入学校主体学科建设。
人文学院召开生活方式与美好生活构建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