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首届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创新基金评审会召开,19位入围校长创新基金的申请人进行现场答辩。经博士生本人申请、学院审核、学校组织专家评议、公示,最终10名博士研究生荣获2024年度校长创新基金资助。
学校设立“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基金”),配套出台《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创新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基金”申报条件、评审程序、考核与结题、“基金”管理等作出明确规范,为大力提升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期邀请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苏屹对“基金”及《办法》进行深入解读。
一、请介绍一下学校设立“基金”的背景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学校经过不断改革探索,先后出台《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工程硕博土培养改革专项行动方案》等制度性文件,为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有力支撑。8月,学校召开暑期务虚会,校长宋迎东作题为《五个坚持、五个注重,加速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报告,强调“坚持学科牵引、注重学术为魂”,提出学科要明确发展目标,建立以学科发展为导向的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10月,学校召开系列专题会议加快推进“学术振兴”“学科攀峰”行动,强调要注重学术为魂,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特别要提升基础研究能力,营造浓厚的基础研究氛围;要主动谋划学科布局,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凝练学科特色,突出优势,推进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博士研究生质量提升与学校“立足‘五个坚持、五个注重’加速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任务一脉相承。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反映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想方设法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要举措。
学校设立“基金”是对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全面系统改革的战略呼应。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创新能力,既强调理论突破与发现能力,又强调实践和发明能力。博士研究生经历了本科阶段基础知识的积累、硕士阶段科研能力的锻炼,博士期间是其学术科研能力迸发阶段,易产出高水平成果。此次,学校设立“基金”,是通过“基金”立标杆、强牵引,激励引导博士研究生开展挑战性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加快提升博士研究生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从而涌现一批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一批学科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基金”的设立与评选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一是“基金”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同等重要。由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晚于学术学位人才培养工作,故而社会上出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含金量低于学术学位”等错误看法。2023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两种类型教育同等地位、同等重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基金”分类设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申报及结题要求,强化基金申报者必须具备创新潜质。对于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偏重考察其科研创新能力和体现创新能力的科研成果;对于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偏重考察其专业实践能力和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
二是“基金”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宁缺毋滥”的原则。当前,学校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突破千人,“基金”每年资助数量不超过10项,是在校研究生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希望通过这个政策激励引导更多的博士研究生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产出水平高、分量重的创新性成果。明确“基金”申请人学位论文选题须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激发博士研究生创新潜力,引导博士研究生潜心前沿学术研究,勇于突破国家急需关键技术,强化顶级学术论文、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科技奖、专利奖等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的持续产出。
三是“基金”注重挖掘申请人的综合发展潜力。博士研究生培养遵循学校可靠顶用、拔尖创新的新时代“工学”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基金”申请人进行综合发展潜力的挖掘与评估。获基金资助者要具备从事创新性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要能在相应领域中展现出卓越的科研能力和潜力,毕业后,有望成长为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在推动“基金”落实过程中,“基金”申请人、导师、教学科研单位、学校等不同层面的职责与定位是什么?
答:《办法》中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受资助期间必须在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报告,引导“基金”申请人通过在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汇报自己的成果,拓展自身的学术朋友圈;在“基金”完成后,申请人需要基于博士学位论文,申报国家一级学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学会优博),为博士研究生今后的学术生涯之路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学生申请“基金”过程中要给予指导,明确推荐意见,对申请者的研究能力、学术潜质、工作态度及研究课题水平等给予评价;在“基金”开展研究过程中,精心尽力投入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为博士研究生创造参加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机会;激发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活力,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
各教学科研单位配套设立“院长创新基金”,做好“校长创新基金”蓄水池,强化“基金”培育、推荐、指导与考核工作,助力学科发展。负责对结题材料的规范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是否达到结题要求进行审核。
学校层面全面梳理研究生人才培养各环节,强化校院两级联动,优化评选管理流程,压实学院在“基金”培育、推荐、指导与考核过程中的职责。加强“基金”的年度考核,对结题材料的规范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是否达到结题要求进行审核。年底,学校将举办研究生学术年会,对“基金”获得者进行成果宣传展示,通过研究生学术讲座做好经验分享,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