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牢记嘱托 再立新功】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哈工程教师再创佳绩!
作者
闫雪
来源
本科生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5-08

分享

日前,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黑龙江赛区)现场赛落幕。哈工程27位教师获奖,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他们立足三尺讲台,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淬炼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

本届大赛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全省共有39所高校535个教师(团队)被选拔参加省赛,经过专家网络评审,最终130个教师(团队)角逐省赛现场赛。比赛最终评出特等奖14项、一等奖43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130项,获得特等奖的14名教师(团队)将代表我省高校“出征”国赛。

获奖名单

特等奖

周素莲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点”“线”“面”进阶式教学育高阶能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试点)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集实践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联系一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

课程主讲教师周素莲及团队教师面向港航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基于新工科建设,聚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学得怎样?”提出的课内外翻转项目进阶式教学方法创新,通过融多学科融思政模块化课程内容重构、线上线下协同一体化教学资源创设和多元协同形成性进阶式考核创新,创设了进阶式教学环境,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支撑课程目标达成。

特等奖

葛坤 《工程热力学》——基础与创新并重 高阶与挑战共存

《工程热力学》课程主要研究各种能量转换的原理、规律及其工程应用,是能源动力类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纽带。

课程主讲教师葛坤及团队教师紧密围绕新工科建设以及第四次能源革命背景下《工程热力学》课程目标,聚焦教学痛点问题,基于“重基础融创新 真翻转育高阶 全定制增挑战”的创新思路,提出“强基增新的课程内容重构、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创设、混合翻转的教学方法创新、多元个性的教学评价改革”创新举措,以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课堂的有效翻转,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积极参与中完成热力学思维模式的养成和高阶能力的获取。

特等奖

刘志林 《工业机器人》——自主科研技术反哺 数字化转型赋能

《工业机器人》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为目标,致力于使学生具备机器人领域的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和科研思维。

课程主讲教师刘志林及团队教师依托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产出的“数字孪生、VR沉浸式虚仿、远程遥操作”等新技术成果,开展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教学实践。建设了课程类、实践类、虚仿类资源池,依托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虚拟教研室实现开放共享。团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际机器人系统案例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知识介绍与重点科研案例讨论相结合,问题式讲解与启发性思维引导相结合,将新兴前沿技术手段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探索适应机器人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特等奖

姜海丽 《大学物理》——“聚理融工 数字赋能 激发创新”

《大学物理》课程是面向全校理工类本科生开设的大类教育课程,课程作为黑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及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懂知识、会分析、有担当、能创新的卓越工程人才,有力支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主讲教师姜海丽及团队教师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学生成长需求,针对教学实践中的痛点问题,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内容与方法的理工融通。通过创设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赋予全新能量,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建设多样化、全程化、个性化、开放化的多维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多措并举,共同助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为我校培养创新人才蓄足新动能!

一等奖

王贵新 《内燃机结构》——融虚仿、育高阶 培养船舶动力一流设计人才

《内燃机结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在支撑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课程主讲教师王贵新及团队教师针对《内燃机结构》教学中遇到的内燃机结构复杂、尺寸巨大,无法开展实物教学,教学效率低、教学局限性大等难点问题,开展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和考核方法的创新研究。通过虚实融合,构建了逐级进阶的教学新模式,建设了特色鲜明的船机数字化教学资源,进一步突出了船机的行业特色与优势,形成了以船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引领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形成了以船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引领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和独具特色的船机结构类课程教学体系。

一等奖

滕婷婷 《统计信号分析与处理》——“一体四翼”,点燃求知求真的热情

《统计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是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和新工科专业—海洋信息工程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主讲教师滕婷婷及团队教师围绕新工科建设,以价值引领和实践创新为双核心,以问题-应用-成果为导向,面向国家战略、产业需求、技术创新、交叉融合重构进阶式教学内容;基于虚实结合多平台创设多维度教学环境;基于BOPPPSP模型建立进阶式线上线下闭环教学方法;以科研精神、专业使命、价值追求为引领浸润课程思政;建立闭环-多维-动态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实现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协同统一。

一等奖

刘晓瑜 《大学物理》——“聚理融工 提素养 促创新”

《大学物理》课程作为重要的大类教育课程,为全校理工类本科专业的学生奠定物理基础,也是哈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课程主讲教师刘晓瑜及团队教师锚定哈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教学实践中的痛、难点问题,围绕“聚理融工 提素养 促创新”的核心育人理念,多种方法重组教学内容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预习数据驱动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借助线上、线下双通道将自主探究、实验演示,以及讲授式、研讨式、项目式多种教学方法多维混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课-赛联动的教学、评价方式,长效激励学生创新发展,以师生双向反馈保障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一等奖

周薇薇 《解读英语词汇》——“三融五区四维”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设计

《解读英语词汇》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小班制通识类课程,支撑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发展,构成英语语言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全球话语能力。

课程主讲教师周薇薇及团队教师聚焦全球话语能力培养痛点,重构教学内容,融入多元思政元素,形成以词汇为点、精神为线、应用为面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运用“智能+”教学手段,进行全语境思政培育,让教学过程与时代发展的同声相应;设置多重观测角度,构建新的评价系统,涵养学生自信展示科技成果,融通介绍中国文化,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一等奖

李彦涛《军事理论》——“四元”创新实践 赓续红色基因

《军事理论》是一门面向大一本科生开放的通识必修课程,和军事技能训练课程一道,共同构成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必修课程体系。课程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选课人数38万余人,选课高校190余所,为国内兄弟院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及国防教育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党委武装部李彦涛老师及课程教学团队以提升国防教育育人效能为目标,进行了以教师能力提升、考核方式改良、教学方法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为主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四元”创新与实践,解决了制约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痛难点问题。多年来,课程主讲教师李彦涛及团队教师砥砺奋进,建成了课程体量最大和精品课程最多的国内一流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本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黑龙江赛区)是历届中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全省39所高校的近6000位专任教师参加校赛,专任教师参赛率达到17%。学校多年来坚持以省赛为引领、以校赛为基础、以院赛为拓展,推进赛训一体化,不断完善“校赛-省赛-国赛”三梯队进阶培育模式,全覆盖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编辑:赵琳琳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