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行业大院、大所拿到offer?
招聘的每一轮面试应该怎样准备?
10月末,在船海楼报告厅,4位已签约的博士、硕士,向80余名同班同学们倾囊相授求职“秘诀”,活动在大家热烈提问中一再延时。
这是船舶学院海洋运载器研究生1班和2班联合开展的2023年秋季学期“导学下午茶”。研究生辅导员孙延超在活动中鼓励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的殷殷嘱托,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树牢科技报国志,让青春在海洋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光彩。
纵向贯通式的导学思政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走进研究生心里,成为船舶学院硕博纵向一体化班级建设的亮点之一。
所谓硕博纵向一体化班级就是师从一个团队(学术研究方向)的不同年级硕博士组成的班级。相比原来的按年级划分的横向班级,纵向班级打破按学生类型和入学年份的班级划分壁垒,以大学术团队为核心,以研究生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为主线,完成以基层学术组织为基础的硕博纵向一体化班级的建设,学生的归属感和协作性更强。船舶学院目前已设立11个这样的纵向研究班级与党支部、24个团支部,进一步压实研究生培养导师责任制,充分发挥不同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团队文化传承和学术交流。
船舶学院党委书记李荣生表示,纵向班级依据研究生人才培养实际情况设立,激发了基层学术组织的办学潜能,推动办学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学术团队和导师的育人功能,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育人能效的创新性举措。
“运载器2班”班长、博二学生王赢璇说,虽然班级成员贯通了从研一到博三、博四的学生,但凝聚力却是实打实的增强了,“党团班”即党支部、团支部、班集体协同联动,让新生第一课、毕业欢送会以及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船舶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刘永超表示,我们致力于将每个研究生班级打造成为“铁打的营盘”,形成“专职辅导员统筹管理为面、研究生辅导员专项管理为线、研究生导师具体管理为点”的点线面一体化管理体系。
“运载器2班”的研一学生孙宝贺记得,研究生入学的新生第一课,学术团队负责人、院长李晔在水下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创始人徐玉如院士塑像前,为同学们讲述徐玉如院士敢为人先、勇攀科研高峰的感人事迹,让在场学子深受感动,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矢志海洋强国梦的理想信念在新生的心中深深植根。
“一些内陆省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蓝色粮仓’的重要指示,在淡水湖设置网箱养殖海产品,我由此萌生了研发用于清洁网箱的水下机器人的想法。”孙宝贺从“科创小白”成长为“科创达人”的过程正是受惠于纵向班级 “传帮带”的科创氛围。博一的冯睿将自己和团队同学用于研发水下有缆机器人搭建的技术平台和算法分享给孙宝贺,让他的好点子找到适宜的技术土壤,迅速开花结果,研发了网箱清洁水下机器人样机,并入选第15届全国创新创业年会科创作品展示,还获得了全国海洋航行器大赛、triz杯全国大赛一等奖等一系列奖项。
船舶学院党委副书记苏智表示,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合力育人管理队伍,是学院硕博一体化纵向班级建设的重点。
“运载器2班” 研究生辅导员孙延超是学院这支研究生育人管理队伍中辅导员的突出代表。他表示,朋辈教育“传帮带“重在两方面,一是科研、科创的互助与共享,二是科研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关于如何管理好这样一个学年覆盖面广、学生人数多的“大班级”,孙延超的经验是“有紧有松、张弛有道”。在将学校“五个三年行动方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指南,推动管理下沉、压实责任上要“紧”;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上要“松”,要选准有责任心、服务意识强的班级干部,切实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着力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