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强化转型意识 促进转型发展
刘志海:以四聚四抓为主线 推进学院发展思路破局升维
作者
刘志海
来源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3-03-23

分享

物理学院根据学校的总体工作部署,以“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励学利民”院训精神,以“聚焦问题抓根本、聚焦目标抓重点、聚焦能力抓基础、聚合资源抓改革”为指导思想,努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聚焦问题抓根本——聚焦“精神特质”抓“精气神”

近三年来,在“五问五答”的思路下,学院梳理制约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缺乏标志性成果、教师参与教改动力不足;科研方面小富即安;学科方向过窄、物理学科建设视野不开阔;引进人才难、引进人才层次不高;条件建设方向散乱、各自为战等等……

在此基础上,又梳理出问题导致的9个难题:平台建设散乱,难以形成大平台;科研项目发散,难以承接大任务;研究成果发散,难以凝练大成果;创新层次低,难获奖;论文水平低,难评优博;教学水平低,难出精品课;难以形成大团队;难以突破人才项目;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

这9个难题的核心是“散”,也一直被作为学院问题的根源。但在系统研究了麻省理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梳理了学科27年的发展历史后,发现上述问题其实一直伴随着国内各类院校的发展过程,这些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只不过表现出来的“表象”不同罢了。对于物理学院而言,“散”仅仅是“表象”。如果仅着眼于解决学科骨干流失等问题带来的“具体问题”,目标和精力都放在“如何保住学科排名”,即使这一次学科评估“排名”没掉队,学院从“思想”上也已经掉队了。

在学校科研大会、人才大会的学习、落实过程中,在校领导的启发指导下,学院得出结论:学院的根本问题是“精神特质”出了问题,没有真正的做到“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气度”,其中“自信”和“劲头”是“根本的根本”。要实现学院学科发展的“升级版”,就必须实现“精气神”的转变。

从2022年下半年,学院紧扣“五个行动方案”,开展了“凝共识、建制度、重宣传、提自信、增劲头”一系列具体的举措,让“跳起摸高”成为学院全体师生的普遍共识,让“敢为、必成、开放、合作”成为学院全体师生的“精神特质”。

聚焦目标抓重点——聚焦“学科目标”抓“团队目标”

要打造学院学科发展的“升级版”,实现学科的“二次创业”,就必须调整学科的发展目标。

黄维院士在《大学问:南工创建一流大学初探》一书中提到:大学之志在于志存高远,奋斗目标一定要高,气可鼓不可泄。对于物理学院而言,即有“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这样的天时,又有“哈、烟、青”三地的地利,还有近三年队伍“稳中有升”的人和,我们理应具有引领科技前沿的胆略。通过分析和对标,学院提出了“到2025年末,光学工程学科从全国前30%提升到全国前10%,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当水平”的发展目标。

“五个行动方案”,都将“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我们将“学科目标”的实现自然地聚焦到“团队目标”的实现这一重点上。

学院与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A)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按照光学工程的学科内涵重新调整学科方向,明确了四个学科方向的负责人,并将原来的16个研究方向精炼为12个,统筹规划布置了哈、烟、青三地的学科布局。根据光学工程学科进入前5%、物理学科ESI进入1%的数据,进行了整个学科目标的细化。依据光学工程、物理学科方向整合科研团队,按照每个细分领域保留一个团队的原则进行整合,实施团队分类优化。整合后,学院团队由原来的13支科研团队、2支教学团队,整合为5支科研团队(含青岛、烟台)、1支教学团队。

学院又从学术水平、技术能力、科研能力、人才队伍、人才培养等5个层面,将学科目标细化到学科方向上,从学科的角度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人。之后,又按照学科评估的体系将学科目标细化为三级办学指标,进一步明确学院、基层、团队、个人的定位及任务。最后,在将这些细化到个人的任务,整理汇总为团队的发展目标与办学指标。

近期,学院正在结合“五个行动方案”,制定完善《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一流团队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团队办学指标,明确团队负责人责、权、利,实施团队发展动态监测。

聚焦能力抓基础——聚焦“核心能力”抓“基础研究”

学科目标与团队目标,多是以表格、数据、指标等形式体现出来的,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坚定发展的信念、明确努力的方向。这些指标、数据能否达到,是以学科的核心能力为依托的。可以说,核心能力决定了学科特色、学科高度、导师能力、学生水平、获奖层次、课程水平等一系列的学科核心问题。

为此,学院充分发挥四个委员会(学科国际咨询委员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作用,与青岛创新发展基地联动,与国内多位院士以及领域内30余位知名专家共同研判学科发展趋势,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学科重大科学与技术项目形成机制,确定了学科四个研究方向的核心能力。这也是我院光学工程学科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建设“学科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学院进一步与国内外专家和学科方向负责人共同提炼出提炼学科发展基础科学问题,依据学科核心能力、基础科学问题,细化团队的核心能力与基础科学问题,带动团队学术水平、技术能力、科研能力、人才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力提升,从而达到学科目标的实现。

聚合资源抓改革——聚合“办学资源”抓“配置方式”

成事要有破局思维,办学要有资源意识。完整、自洽、尊重学科特点与规律的资源配置体系是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

学院认真梳理办学资源,发现围绕学科建设统筹布局优势:青岛、烟台、三亚的地缘资源,基础科研业务费、学科发展经费、学科建设经费的校拨资源,由学院管理费、专利转化收益、社会捐赠构成的经费资源;课程、教改、教材、研究生名额等构成的教学资源,由重点实验室、大型设备构成设备资源,有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学会、期刊构成的渠道资源,有学术同行、校友等构成朋友圈资源,也有大院大所、科技企业构成的社会资源……

学院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资源配置改革的工作思路。确立“大光电、大物理”格局,遵循“资源随团队走、随贡献走、随公共平台走”的原则,充分利用“哈烟青”平台,以学科建设目标为牵引,青岛、烟台、本部三地建设方案统筹联动,学科发展经费设立联动专项,支持三地教师相互支撑、相互协作。尝试以关键能力建设为牵引,基础科研业务费向设备建设倾斜,与学科条件建设经费共同支持关键共用设备建设,为人才成长筑基。实施资源包投放机制。以大团队、大人才、大项目、大成果为目标,量身定制团队发展专项资源库,集中有限资源投放,打造特色科研团队。如2022年引进国家级人才金磊教授,学院就充分发挥了青岛的地缘优势,团队引进到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发展,在校拨资源的基础上学院本部予以经费的支持,在博士生招生方面本部设立专门的通道予以解决,与航天102所、中电科41思仪公司、武汉高思光电等企业直接对接,为成果应用扩展渠道等。学院根据青年人才的成长特点,与光纤传感团队共同为青年教师从访学、优博、教学等方面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并予以资源支持。

古人云: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目标规划要清楚,扎实稳健更重要。学校“五个三年行动计划”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生动实践,物理学院将深入贯彻“开新局 赋新能 谱新篇”的会议精神,踏踏实实执行“十个抓落实”“六个要坚持”工作要求,与学校同频共振,持续推动学科向纵深发展,开辟学院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学院发展破局升维。

编辑:刘涛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