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打造“社工+”育人新模式
17名“知心姐姐”走进本科生班级
省内高校首家“学校社工站”正式成立
作者
霍萍 李瑶
来源
人文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3-24

分享

“副班主任参与我们的班会,走进我们的课堂,在职业道路规划、日常兴趣爱好、困惑烦恼等方方面面与我们真诚地一对一交流,让我们感受到切身的关爱。”人文学院大四学生张晨瑶对一年来学院向班级派驻的社工专业研究生作为副班主任,开展的日常思政教育工作赞口不绝,许多同学把这样亦师亦友的副班主任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这一举措依托人文学院试运行1年的省内高校首家“学校社工站”,打造了开省内高校先河的“辅导员+班主任+社工”协同育人新机制。

3月23日,“学校社工站”线上举行了正式成立仪式暨班主任工作交流会。社工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经过1年的试运行,逐渐探索出一条破解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瓶颈和盲点的“学校社工站+日常思政”新模式,探索“社工+班级”新路径,既使社工专业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学以致用,又让学生工作更加贴近学生需求。

社工站正式成立后,在先期委派4名社工专业研究生担任4个本科生班级副班主任的基础上,再次遴选17名社工专业研究生作为副班主任,实现学院16个本科班的全覆盖,将着重在班级学风引导、考研就业辅导、科创竞赛指导三方面开展日常思政教育工作。

人文学院院长郑莉表示,社工专业研究生担任副班主任,有助于日常思政落地、落实、落细,发挥好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社工研究生的协同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生在专业学习、人格修养、心理健康各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过去一年负责学院大四班级的2021级社工专业研究生胡耀方表示引入社工专业的生态视角和优势视角,疏导同学们在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三个方面产生的现实焦虑十分有效果,在干预服务中,她与学生们相互受益,自己也获得了成长。

日常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相关规定中被确定是辅导员的职责,但在实践中,单靠辅导员来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政教育,往往存在辅导员在知识储备和校园治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时滞现象,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一矛盾,学院党委书记崔彬表示,“社工+”模式创新性地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融入到高校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学校社工站站长、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景杰表示,这一模式强化了朋辈指导作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人文学院拥有社会工作专业较强的专业实力,近年来,学院在2省多市建立社工站,学术带头人杨国庆曾获“中国十大社工人物”称号,多位专家学者,在行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承担2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民政部等实践项目,多次荣获省部级、国家级奖项,该专业每年招收约70名研究生,学习实践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国家级荣誉。

编辑:霍萍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