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教师“沉浸式”入企 校企结成科技振兴龙江命运共同体
作者
霍萍 仲崇娜 方超
来源
科研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12-24

分享

编者按:学校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聚焦工业强省建设目标,落实省委关于打造龙江研究生教育高地的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区域融合、探索国际合作,创新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推动龙江工程师学院和龙江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建设,打造龙江产教融合范例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杆。

“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主动融入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模式,围绕建好龙江工程师学院,发挥好龙江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作用,引导校内科研团队,集成优势力量,与企业结成“科技振兴龙江命运共同体”。首批126名教师积极对接省内46家科技企业,梳理对接117项技术难题,16名教师“沉浸式”入企挂职,3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入企实习,成为学校服务振兴龙江的先锋队,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为产品升级注入新活力、为地市成果转化催化助力,趟出了一条服务企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新路子。

瞄准“龙江智造”,入企先锋“穿针引线”助力转型升级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回应社会需求。2021年上半年,学校广泛走访调研了龙江部分企业,加强与企业的深度交流,全面了解企业的人才和技术需求,深化与企业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合作,助力推动“龙江制造”向“龙江智造”和“龙江创造”转变。

5月末,哈尔滨工程大学选派动力学院的杨晓涛副教授“沉浸式”入企来到哈电集团,担任哈电集团中央研究院舰船动力研究所所长,推动该前端研发机构正式运转。杨晓涛依托哈电集团中央研究院院内相关专业力量,开展舰船动力系统设计及先进电力推进技术研究。他深切明白自己肩负着学校寄予的“解决企业真问题,为校企合作搭建纽带桥梁”的期待,竭力为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穿针引线”,积极促进动力学院杜敬涛教授团队与哈电集团共建减振降噪主流专业团队,围绕船用推进系统减振降噪方法研究,推进零碳绿色动力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学校共与哈电集团对接船海装备领域18项技术需求,共同推进水下智能装备产业化生产。船舶学院郭春雨教授、丁宇教授团队与哈电集团共同开展第一个泵喷推进器研发设计,推动取得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方面技术新突破;智能学院梁利华教授与哈电海洋智装装备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减摇鳍,实现国产减摇鳍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机电学院王立权教授团队研发的水下生产系统、水下机械手臂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发技术,动力学院范立云团队LNG燃气内燃机技术以及王玉甲教授团队水下机械手臂技术等多项技术也在哈电集团找到需求结合点,校企双方深层次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依托水面无人艇、船舶动力等多项技术,联合哈电集团、黑龙江省航运集团打造东北地区第一条全电力推进内河船舶,目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政、校、企携手共建,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学校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与黑龙江各地市携手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哈尔滨市长、齐齐哈尔市委书记、牡丹江市委书记、鸡西市委书记等市地领导先后带队进校举办宣讲会、“人才周”。校地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共建、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命运共同体。

学校积极与中航气动力院、新光光电股份公司探索构建稳定的合作模式,通过设立校企合作项目资金池等举措,有力支持双方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共同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学校与中航气动院联合成立了“先进声学测试与降噪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推动共享多型风洞、水声水池等大型仪器设备,联合开展声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声学测试传感器研发、主被动降噪技术研究、声学技术成果工程应用与转化等方向科研合作,首批启动联合支持5项合作项目。

在学校“三海一核”优势学科领域,校企合作有序推进,同时,通用学科和文科学院也踏遍白山黑水寻找“用武之地”,深挖科技助力龙江发展潜力,共建一批多种类型的科研成果转化、留才引才用才的人才工作站、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并推进相关科研项目合作。

学校材化学院与鸡西市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哈工程鸡西碳材料创新研究院,与鸡西市普莱德材料、唯大新材料等十余家企业,围绕石墨产业开展合作研究,梳理企业需求13项,服务对接9项,校企联合立项2项。

计算机学院联合黑龙江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共建“大数据与智能应用联合实验室”,助力龙江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了数据处理方面的难题;联合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公司建立“天有为—哈工程车载智能显示终端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应用国产芯片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航建学院与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海洋先进材料与装备联合创新中心”,针对复合材料在海洋装备应用中新技术、新工艺等方向开展协同创新攻关。

信通学院与中电科49所等4家省内企业牵头申请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并获批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同时还与多家企业开展信息通讯技术相关合作,技术成果将服务支撑政府部门相关需求。

人文学院与牡丹江市共建黑龙江省首批省级社工站试点,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协助鸡西市制定养老服务中长期规划体系。

截至目前,学校与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等地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5家企业共建头雁工作站,已完成校企联合立项59项,获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9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参研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2项。

教师“沉浸”企业一线,挖掘“真问题”、开展“真科研”、锤炼“真本事”

教师通过“沉浸式”入企,真正走到企业技术研发一线,下沉到企业生产一线,挖掘“真问题”、开展“真科研”、锤炼“真本事”,打破以往校企零散式合作,促进校企合作精准发力,助力打通产业链条中基础研究阶段与产业化阶段之间“最后一公里”,致力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企业解决供给侧匹配的新方案。

物理学院张扬、吕博进入东北首批科创版上市企业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位教师入企后,与企业各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在雷达、红外复合、嵌入式系统、毫米波、显微成像系统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基于国产化片上系统的红外制导信号处理平台和用于视觉感知类智能终端的AI模组两个项目已进入开发阶段,纳入校企合作项目资金池。

动力学院国杰与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针对涡轴发动机改涡桨发动机项目积极对接,针对数字化发动机技术、IETM电子手册技术与公司售后部门建立了联系,提供的案例对于支撑企业这一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机电学院张忠林、李立全与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核电巡检机器人底盘与导航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他们深切体会到学校服务龙江这一重要决策具有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政府和学校已经为校企合作搭台拉幕,老师们要成为‘登台唱戏’的主角,助推校企合作、服务龙江这一战略长久持续下去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校企联动办“大教育”,创新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学校意识到,高校不应在几千、几百亩土地上封闭起来培养人才,而是要在集结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中办“大教育”,不断创新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教师“沉浸式”入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获得企业真认可,促进双方人才、技术、资金双向良性互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吸引优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入导师队伍,推动“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联合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动力学院杨晓涛与哈电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积极沟通,将哈电集团多名业内专家引入学校作为兼职导师。同时,以项目为依托,动力学院与哈电集团中央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首批研究生14名,已参与哈电集团项目,与企业共建的研究生课程《现代测试技术》得到企业多名专家的支持。

材化学院与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8名、本科毕业生2名,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施理论-实践互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培养,联合培养的博士已入职该企业,为龙江输送了高质量人才,也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化学院还与鑫科纳米公司共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和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将企业的两位高级工程师聘为材料与化工专业的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培养研究生。

“十四五”期间,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教师“沉浸式”入企,聚焦制造企业的技术和人才需求,加强标志性成果应用推广,为龙江发展留人、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为产品升级注入新活力、为地市成果转化助力、为俄乌智力作用发挥铺路搭桥、为龙江国防工业新布局开路,助推实现知识-成果-经济链式发展,为龙江振兴积极贡献哈工程的智慧与力量。

编辑:赵琳琳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