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打造海洋教育“金课堂”
通识选修课《海洋中国》线上开课
作者
李宏 记者赵琳琳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05-14

分享

“同学们,你们认识海洋吗?自然、社会的视角关注的海洋有什么不同?认识海洋的意义是什么?”5月13日,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的熊学军老师空降《海洋中国》的课堂,为我校学生带来海洋类通识选修课的首讲《认识海洋》,除选修该课程的学生120余人到课外,还吸引了慕名前来“蹭课”的数十人,近200名学生齐聚“云端,在主讲教师的引领下,进入奇妙无穷的海洋世界。

熊学军从海洋的自然形态和资源特性、海洋在人类社会文明中的作用、认识海洋的方法论等方面带领师生“认识海洋”。他讲课思路严谨且善于旁征博引,启发学生们不时提出问题、积极互动,课堂气氛热烈。“为什么渤海的地势浅,是由于地理位置影响还是其他原因?”“老师,海洋的深度有定论吗,在未知的深度下有哪些资源值得去探索?”……同学们纷纷在留言区提出问题,参与互动,课后老师还将在线下虚拟平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内容扩展,逐一讲解。

《海洋中国》为学校海洋文化馆开设的蓝色海洋类通识选修课,共6讲18学时,由5个专题1个课程实践组成,其余5讲依次是科研院院长殷敬伟教授主讲的《海洋科技》,船舶学院段文洋教授主讲的《数字海洋》,校长助理严汝建主讲的《建设海洋强国》,以及海洋文化馆负责人李宏主讲的《哈尔滨工程大学与海洋》和《海洋中国》实践课程。

课程以构建“海洋教育金课堂”为目标,打造“集中学习、注重研讨、强化实践”三位一体式学习平台,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课程创新授课模式,以师师评析、师生互动、课外延伸、实践体验为四大特色,通过邀请海洋领域学术大咖进课堂进行内容评析,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课堂讨论、场外连线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回应学生关心、关切的问题;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相结合,通过课上教学与虚拟论坛互动教学结合的方式,打造开放的公共领域,实现教师与学生线上时时交流,使问题与思考不断线;利用线上课堂直播优势,将国家海洋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类博物馆直播连线等实践环节引入课堂教学,增加学生体验感。通过在内容设计、活动策划、课程组织、考核模式等方向的创新,充分体现“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该课程负责人介绍,《海洋中国》通识类选修课以学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为引领,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以海洋文化馆的内容框架为蓝本,打破空间与时间限制,从古至今、由浅到深、由内及外地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海洋知识、深挖海洋文化、主动走近海洋,达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目的。其中《建设海洋强国》《哈尔滨工程大学与海洋》专题,通过追述学校历史,讲述代代哈工程人谋海济国的历史贡献,建设海洋强国中的责任担当,在广大青年学子心中埋下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种子,将“三个第一”的价值追求融入血脉,增强“为船、为海、为国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主动投身到建设海洋强国的队伍中。

编辑:赵琳琳  审核:霍萍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