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从属、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我们提出,将实践教学提升为创新教育中的主体、主导角色之一,使实践教学由后台走向前台。”校长刘志刚说,学校构建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包括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的实践教学工作在“三分天下”中占居其二。
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登上《中国教育报》12月30日头版头题,成为《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系列报道》专栏的首发文章。文章以“打造集约化实验教学平台、重新定位实验教师身份、每个学院推出特色赛事”为引题,系统介绍了“十一五”以来学校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的各项政策、举措与实效。
“整合改造之后,实践教学条件好比从独木筏一夜乘上了万吨巨轮,一到没课的时候,中心就人头攒动,都是做实验的老师和学生。”为了让实践教学真正从后台走向前台,学校统筹分散的实验教学资源,打造集约化的实验教学平台,今年,总投资3000万元的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工信部立项,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让从事实验教学的老师们感到有所作为,有广阔的舞台。”首先把实验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由过去的“教辅人员”转变为“实验教学队伍”,实施实验教学队伍分类管理,即实验教师+技能型人才;设置实验教学型教授,单独制定评聘条件;设立实验教学人员出国研修培训项目;加大实验教学奖励力度等。今年,学校又推出新举措,设立专项奖励经费120万元,用于奖励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团队和个人。
从2006年起,学校提出“一院一品”,即每个学院面向全校推出一个具有学院特色的品牌赛事,如船舶学院的新船型设计竞赛、航建学院的纸桥竞赛、自动化学院的智能汽车竞赛等。在赛事牵引下,学生在实验室里“扎起了堆”,产生了“滚雪球”效应,开始参加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竞赛。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类国际级别竞赛中获奖近60项,国家级各类竞赛获奖335项。
原文阅读:《哈尔滨工程大学实践教学从后台走向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