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12日召开动员大会到11月21日最后一批处级干部任命名单正式公布,历时2个月零10天的新一轮机关、直属单位和院系领导班子集中调整工作日前圆满结束,一批新干部握起承前启后的“接力棒”相继“走马上任”。
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这次机关直属单位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和院系领导班子调整,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后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干部集中调整,对干部的使用和布局,关系到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部署的落实和任务举措的落地。为此,学校党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周密组织实施,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证,也发现和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
“严”字贯穿于干部集中调整全过程
干部工作是一项程序性和原则性极强的工作。从制定方案、动员发动、组织实施、研究任命等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贯穿了一个“严”字。这个严字,体现在程序和过程上就是:严密组织、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明纪律。
严密组织和严格程序是确保这次干部调整高效有序进行的前提基础。早在今年上半年,党委组织部就着手启动方案制定工作,充分调研和借鉴了20多所兄弟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校党委在多方论证、集思广益、几易其稿、审慎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从召开动员会、公布岗位、组织报名、资格审核、召开评议大会、召开民主推荐大会、确定合格人选和考察人选、考察谈话、研究酝酿、确定人选等每个步骤和每个环节,始终都注重点滴的细节和严密的程序,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学校党委派出多个由政治素质好、认真负责的同志组成的考察组和考核组,对院系班子成员和成为合格人选的170多名同志进行了考核和考察,形成10万多字的考察材料。这10万多字沉甸甸的材料凝聚了人心和民意,为校党委研究使用干部提供了厚重的参考依据。
严格标准和严明纪律是这次干部调整工作能够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下选好人用好人的重要保证。在9月12日召开的动员大会上,校党委书记谷焕民强调要用科学发展的眼界使用干部,校长刘志刚要求要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校领导这些重要指示和要求为全面做好此次干部调整工作指明了总的方向。学校党委首次提出了干部竞争上岗和院系换届的“十不准”纪律要求,校纪委也明确了干部选任期间必须遵守的五项政治纪律,这些严明的纪律要求为公平选人、公正选人奠定了保障基础。在考察和使用干部的过程中,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德”作为评价干部的首要标准,充分尊重各被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群众的评价、意见和愿望。在以德看干部的基础上,学校党委把胜任度和匹配度作为用人的一条基本标准,也就是把最合适的人选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作为酝酿研究和讨论决定干部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正是在这个原则之下,充分尊重得票多少的“民意”和“评价”,又不简单以年龄取人、以学历取人,使得一批有能力、有经验、有才干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也使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实人”走上了新的平台。
“广”字是体现这次参与程度的贴切描述
之所以称“广”,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进行的这次机关直属单位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和院系领导班子调整工作在制度设计上给出了选贤任能的自由空间,使得更广泛的同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也是这种广泛的参与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党委选人用人的视野。
在这次干部调整中,学校教职员工参与踊跃,在这些同志中既有党员干部也有民主党派和普通群众,既有机关的管理骨干也有一线的优秀教师,既有中年骨干也不乏80后。
通过这次竞争上岗,在每个不到10分钟的竞争报告中,包含了每名同志经过深度思考后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许多思路和举措既具有科学性、前瞻性也具有能够落地的可行性,特别是对促进转型升级工程这一重要战略转化为战术步骤和对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于理清今后工作思路、找准着力点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竞争从来都是无情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学校的竞争上岗也是如此。在对待竞争结果上,参与的同志都普遍表示能够坦然看待,“无论竞聘成功与否,我都将一如既往地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在大家的报告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朴素的承诺。形式总是服务于内容的。竞争上岗的功能除了选拔人才之外,就是发现人才。通过这次竞争上岗,也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党委选人用人特别是储备干部后备力量的视野。启航学术报告厅的报告台,不单单为在评委们的严格考评下脱颖而出成为合格人选、走上新岗位的同志提供了舞台,同时也为那些尽管没有成为合格人选优秀同志提供了一次展示才华、贡献智慧的广阔舞台。
“新”字赫然成为新一轮竞争上岗的关键字
直属单位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和院系领导班子调整,与以往相比一个突出特征是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办法举措上的新和人员结构上的新。
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实施方案和操作过程上推出了新的举措。在干部竞争上岗和院系考核中,首次对机关、直属单位实施了“全岗位”竞争,首次对机关干部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提出政策规定,首次对院系班子考核调整模式进行改革,首次对岗位任期年限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根据学校党委去年出台的《处级干部轮岗交流暂行规定》,对机关和院系“在同一岗位上任职满3个聘期或者9年的”处级干部,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有利事业发展、干部成长的角度集中进行了轮岗交流。在机关直属单位竞争上岗评议组构成上,首次邀请一线教师代表参与评价,这一细微的程序设计,体现了强化广大教师对干部工作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度的鲜明态度。结构为体,功能为用。这些在形式和结构上的变化和举措,没有一处是为了求新而出新,都包含着学校党委着眼于推动事业发展这个“用”的深思熟虑和长远考虑。
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薪火相传,都需要新的结构、新的力量和新的血液。通过这次干部集中调整,学校干部的整体结构又一次得到优化和完善。这次共提拔干部36名、调整交流50名,这些干部占到全校处级干部总数的45%。与2009年第四轮竞争上岗后的结构相比,平均年龄由46岁下降到目前的43岁,硕士以上学位比例由74.7%提高到87.9 %,具有副高级职称的由82.5%达到目前的83.3 %。此外,干部队伍中女干部45名,党外处级干部11名。新的布局和结构不仅为学校的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新的生机,同时也必将会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和成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干部调整中广大干部在对待“进退留转”这个问题上体现出了较高的姿态。在学校干部全部“卧倒”期间,学校的各项工作按照既定计划有序推进,没有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因为新老交替而耽误了事情影响了工作,也没有一个同志离岗脱岗,这些看似平常的平稳过渡和有序交接,也在一个侧面体现了和表达出学校干部的素养和品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全校上下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我们坚信我们的广大中层干部也必将是学习十八大精神、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示范和表率;我们也坚信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创新完善干部工作机制,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就一定会形成各类人才竞相涌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大好局面,不断为早日建成研究型大学凝聚智慧、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