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扶上马,送一程——学校“四个平台”支持大学生创业
——学校打造理论、实训、赛事、孵化“四个平台”支持大学生创业
作者
贾天添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4-04-24

分享

 

打科技文化牌 千万资金助力学生创业

 

创业联盟旗下的子公司逐步运营成熟,学校会选择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进行孵化,帮助其成立实体公司。作为企业的孵化基地,学校国家大学生科技园为孵化企业免费提供场地和办公设备,设立500万元的孵化种子资金,并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小额贷款、经营咨询等“一条龙”综合服务,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在创业过程中,学校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优势,实现科技创新与创业的双盈。从联盟走出的15家实体公司中,就有11家主营科技类产品。其中,在学校孵化成功的郭天祥创业团队,目前已经成立哈尔滨祥鹏科技有限公司,其团队编著出版的《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在业内反响强烈。机电学院学生于欣龙创建的哈尔滨奥松机器人有限公司,致力于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其产品远销港、澳、台及海外地区,年营业额超过百万元。研究生宋超创办的杭州微触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点触式验证码云安全系统” 已有2000多家网站使用,成功募集风险投资200万,入驻杭州传媒梦工场创新园……

如果说在这个工科为主的大学里,学生创业打出“科技”牌,属于情理之中,因地制宜,那么,选择文化创业,则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开设选修课,到成立鱼皮画社团,再到成立福鱼公司,同学们盯准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画中的商机,走出了一条具有文化底蕴的、保护非遗的特色创业之路。为了支持学生创业,学校为福鱼公司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和2万元的无息贷款。目前,“福鱼”的销量超过400件,营业额近十万元。

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中,创业者如鱼得水,而千万创业基金的注入,更为学生创业吹起了东风。2011年,学校获得哈尔滨天手食品有限公司捐款500万,学校配套资金500万,设立了“学生千万创业基金”,主要用于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服务,促进学生的科研成果等转化为创业项目。截至目前,已扶持“玉伦文化”等虚拟、实体公司10余个。提到捐赠初衷,董事长孙军说:“我非常认可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就像在一堆珠宝中寻找钻石,我觉得在这所学校找到真正创业人才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20138月,哈尔滨奥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校友于欣龙向创业教育学院捐赠创业基金10万元。接过“创业导师”的聘书,于欣龙感谢学校在创业初期给予他的支持与帮助:“在创业教育学院学习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如今,我愿尽绵薄之力,为致力于创业的学弟学妹提供创业平台和资助,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编辑:B_lijiaheng  审核:coast

上一页 [1] [2] [3]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