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教育部召开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交流会。我校被授予“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我校党委书记谷焕民赴京出席会议并上台领奖。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林蕙青出席会议。50所年度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代表、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林蕙青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批示精神,2009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对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强调,当前正值2012届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创业;大力开展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重点做好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和帮扶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90个毕业生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居部属25所院校首位,其中对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排名第一。对37个用人单位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满意度在25所部属院校中同样排名第一,其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的工作中实践知识更新和意识创新、团队意识和工作精神、在单位的稳定程度的满意度均排名第一。
在实地考察阶段,专家组总结了我校就业工作的三个特色:第一,坚持以“三海一核”办学特色为引领,以国防和海防为导向,以行业和项目建设为依托,服务国防,服务企业,带动就业;第二,以精英教育为目标,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科技活动开展好,“一院一品”活动参与面广,效果好,获奖多,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第三,重视市场调研,重视就业研究,就业服务针对性强,就业设施功能完善,满足需求,毕业生对就业服务满意度高。
多年来,我校始终以保持高就业率、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在就业工作中坚持“内修,外联”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内,以努力培养具有工程大学特色与优势的“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为目标,努力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强化服务、求真务实。对外,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根据学校“三海一核”的专业特色,积极加强与相关用人单位的联系,依托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同时联合兄弟院校,加强合作,努力提高学校在用人单位中的知名度,打造就业工作品牌。
学校连续5年位居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榜首。自2003年以来,除2009年遭遇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本科就业率下滑到93.55%外,我校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其中约45%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约90%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相关,约80%的毕业生认为签约结果达到或超过预期,93.4%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或非常满意。2011年,学校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7.57%,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96.34%。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本、研毕业生比例约为10%。我校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航天科技人才贡献奖”、“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2011年9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在全国高校开展2011-2012年度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评选工作。整个评选分为申报推荐、专家初选、社会调查与实地调研四个阶段进行:部属高校自主申报、省属高校由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共产生125所高校;教育部组织专家对125所高校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筛选产生82所高校;教育部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2000多家用人单位和30000多名毕业生对高校的满意度调查,产生了56所高校;教育部组织专家分14组对56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最终产生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今年入选的50所高校中,教育部和其他部委所属高校14所,省属本科高校27所,高职高专院校9所,27所省属本科高校分布在21个省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