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日前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15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深入总结2014年度运行工作,研讨并部署2015年相关工作。
教育部、工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船舶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相关单位领导,中心管理委员会、中心主任委员会有关成员,中船工业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中海油总公司、中集集团、中国船级社等5家核心企业及所属的14家成员单位负责人,我校、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6所中心核心成员高校负责人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由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我校校长刘志刚主持。中心主任委员会主任、我校副校长夏桂华做2014年度工作报告。我校副校长姚郁出席会议。
夏桂华从2014年度中心运行概况,创新平台落实重大项目,创新团队协同攻关,人事制度改革、团队培育和人才培养新机制,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其他工作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七个方面向与会代表做了深入报告。
中心2014年度工作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在对中心工作成绩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中船重工集团副总经理杜刚、中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吴强表示两大集团将继续加大对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核心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加盟中心,重大合作项目予以向中心协同单位间倾斜,把集团规划和中心目标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助力中心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郭大成会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黄平涛理事长表示可充分发挥两大行业协会、学会在行业组织中的引领作用,抓准行业的最急需求,依托中心力量全力攻关,中心要和两大协会、学会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两大协会、学会将给予中心全面支撑。
中心核心高校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院士代表成员高校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优质资源,深化中心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协同创新形成高校集群优势以更好的服务支撑行业发展。
中心核心企业中国船级社副总裁朱恺发言中指出中心取得的实质性工作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各方协同的良好结果。建议中心要深入做好相关技术领域的差距分析,依据差距分析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要多方共筹来支撑中心发展,要把中心的国际化发展当作重要一极,通过中心这个平台,进一步提升整合资源能力,以事业为基础,以项目为纽带,继续共同推进协同创新工作。
国家自然基金委水利与海洋工程学科李万红主任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中心建设对国家基础研究的重大支撑作用,建议中心核心企业集团与国家自然基金委应探讨成立船海领域的联合基金,用于共同推进行业基础研究工作,表示国家基金委将从人才项目、重大项目等角度统筹支持中心发展。
工信部人教司高东升副司长在讲话中对中心在科技成果、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建议中心要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的重大需求,全面担负起国家行业智库作用,表示工信部将继续给予中心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与渠道支持,下一步将全力助推中心得到国家认定。
教育部科技司邰忠智处长发言指出中心在人才培养、科研模式、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举措具有一定创新引领性,充分认可了中心对船舶及海工行业发展的支撑服务地位;他对中心下一步重点工作提出了多项发展建议,并传达了教育部2015年度“2011计划”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
刘志刚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各方对中心的长久支持和帮助。他说中心在近3年的建设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支撑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心最主要的特点是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真正做到了面对面的、无缝的连接,产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协同创新成果。中心正在牵头推进的“数值水池”等几个重大行业创新项目已经取得了业界的普遍关注。但中心发展还有很多不足,他表示通过此次会议,中心将进一步凝练发展目标,深度做好机制体制改革,吸引更多优势力量加盟,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中心早日成为我国船海科技领域最重要的、世界知名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综合平台而努力奋斗。
在深入讨论中心2014年工作报告和听取各方建议的基础上,会议还深入讨论了中心2015年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日常运行等重点工作,并就极地船舶及平台、深海空间站、低速发动机等重大创新项目的协同推进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