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2001年9月,学校与海军签订依托培养军队干部协议,开始了国防生的培养工作。2008年7月,学校在体育军事训练部(武装部)和海军国防生学员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防教育学院。以服务国防为第一使命,以部队人才需求为第一牵引,以适应新军事变革为第一目标,努力培育心系国防、忠诚奉献的可靠人才,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的顶用人才,勤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创新人才。截止到2012年10月,学校为部队累计输送毕业国防生1065人,总政治部授予我校“国防生培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本期人物】李韧,国防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09届毕业生,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社团联合会主席、国防学院区队长,获“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毕业后分配到海军某基地,期间在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防化兵指挥专业受训一年,先后获得“总政优秀学员”、“北海舰队优秀学员”、“海军优秀国防生”等荣誉。2011年,高分考取我校研究生,任校研究生会主席。
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脚踏着大地。国防生李韧也有三个梦想——
国防梦圆
青色的石鹰
金色的校园
我们从这里走向壮丽的明天
遨游在军事科学的海洋
畅想着未来战争的凯旋
渴望投身风雪边防
青春染绿万水千山
……
这是李韧在防化学院受训时,亲手写的队歌。正是因为怀揣着献身国防的梦想,李韧在毕业分配时,放弃了担任军代表的机会,放弃了核电站的高薪,坚定信念,到一线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国防生,带着“哈军工传人”的优越感,李韧走进了防化学院。百余名刚刚毕业的后备军官组成的模拟营,只有9个海军国防生。防化学院的教官有些戏谑的称他们为“水军”,在训练中有意无意地“刁难”他们。再加上,防化学院的强化训练原本就是出了名的严格,俯卧撑150下、仰卧起坐200下、一天3个5公里负重跑、一晚10次紧急集合……一连串的“下马威”,“打击”得李韧蒙头转向。
“成才快者,还要耐得住磨砺;领风骚者,还要受得了委屈;谋大业者,还要沉得住气。”李韧不怕输,也不服输。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李韧不仅在和教官的体能PK中完胜,在思想教育、防化业务学习等方面也成了模拟营中的“顶尖高手”,靠实力当上了模拟营的教导员,被队员们戏称“海军领导了陆军”。
担任模拟营教导员期间,李韧带领队员们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8名队员加入了党组织;为了做好军民共建工作,李韧带领队员们拆房子、布电缆,为了植树挖坑用坏了两把镐;为了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李韧组织演讲比赛和板报比赛,并获得防化学院一等奖;为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李韧带领大家写队歌、办队报、建网站、参加运动会并包揽几乎所有第一名;在第二课堂上,李韧把在学校当学生记者时学到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技巧传授给大家,手把手地教大家摄影……
在防化学院受训的一年时间里,发生了许多让李韧终身难忘的事,也正是通过这种“魔鬼集训”,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完成了由一名地方大学生向合格军官的蜕变。
艇长梦碎
2009年,李韧被分配到海军某基地。那时的李韧万丈豪情,梦想有朝一日成为潜艇艇长,驾驭蓝鲸,驰骋大洋。可是,报到当天,指挥海上金戈铁马的梦想就被从事技术保障的现实打碎了。在潜艇基地,搞技术保障的不要说当艇长,平时见艇长一面都很难,那种失落感就甭提了。
上班的第一天,站长领着李韧进三废处理车间,交给他一把刷子和几桶油漆,还找来一个老兵教他如何给车间里的管路重新上漆。李韧暗想:“让一个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来这儿刷油漆,真是大材小用。再说,跟一个初中学历的老兵能学到什么东西?”然而,随着接触的增多,李韧对老班长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兵入伍20多年了,是三废处理方面的行家里手,无论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他只要一看一听一摸,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并能手到病除,大家都叫他“降魔神兵”。两年前,老兵服役期满,地方核电站十几万年薪请他去当主修,却被他谢绝了,原因是部队堆维修人才青黄不接,需要他继续服役。老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报效国家,怎样献身使命。他的事迹深深震撼着李韧的心灵: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就是要把祖国看得无比神圣,把岗位看得无比重要;就是要凡是祖国需要的,凡是岗位需要的,就一点一滴去做,全心全意去做,无怨无悔去做,无私无畏去做。
“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犹如导航的明灯,指引李韧把个人前途融入到事业之中,成为他成长进步的动力。他虚心向老兵和技术骨干请教,每天都加班学习,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掌握了车间几百套设备的结构布局、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夏天,一伸手就能拍死个蚊子;冬天,凛冽的海风吹得人牙齿打架。当基地有任务的时候,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李韧还要和普通战士一样每天值班6到8小时。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后,为了及时掌握辐射情况,监控辐射对我国北方海域产生的的影响,李韧和战友们常常是24小时守候在监测车里。为了提高防化技能,李韧带领战士们利用休息时间练习,每天穿戴防毒衣数十次,还把自己在防化学院受训时学到的理论知识整理成册,发给大家。最终,李韧和战士们在海军某基地防化比武中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原本单调、枯燥的生活,因为有了对事业的追求和热情,变得充实而又美好,就像李韧所说的那样:“今生或许无缘驾驭蓝鲸驰骋大洋,但在小岗位上一样能报效国家,有所作为,只要国家需要,哪怕让我干一辈子的技术保障工作,我也无悔无怨。”
军工梦归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李韧抓紧课余时间认真复习文化课,于2011年高分考取了我校核学院的研究生。从军营回到学校,同时兼顾军官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李韧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
重回校园后,李韧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积极建立所在部队装备部门与核学院课题组之间的联系。现在,双方已经初步拟定开展吊车改造工程以及共同开发防化分析实验室等合作。如果说,本科期间搞科创是为了兴趣爱好,那么,现在李韧搞科研,则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工作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李韧以本科毕业设计已开发的“三废处理工艺三维动态演示仿真模型”为基础,做了一套满足工作实际需要的模型,用于培训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提高了培训效果。现在,李韧又开始开发“酸碱平衡计算”、“液位控制”等应用计算软件。
加入校研究生会后,除了“研会帮你搬宿舍”、“共建文明城”、“以雷锋的名义做件好事”等志愿服务,李韧还带领研究生会建立维权信息平台和就业信息平台,打造“研会热线”、网络教学资源库,举办校园雪雕大赛、研究生体育文化节、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留学生文化节、校园达人秀、元旦晚会、研究生毕业晚会等活动,不仅实现了为同学们服务的初衷,更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
当选研究生会主席后,很多人问李韧,研究生会举办了这么多受欢迎的活动,你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李韧总会回答:“三流学生会做活动,二流学生会做维权,一流学生会引领思潮。能够传播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才是研究生会存在的意义。学生会主席,要做最大的志愿者,要有更高的服务能力、服务时间、服务强度以及服务时效,而服务的重点是帮助在校研究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
今年夏天,李韧赴井冈山参加全国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社会实践。在看望贵溪村留守儿童时,李韧被孩子们贫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深深震撼。他和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成员们相约,每年去一个贫困地区,为当地做一点贡献。时至今日,李韧仍在资助3个孩子,还经常给他们发励志短信。通过在新疆志愿服务的校友,李韧得知新疆缺乏汉语书籍,于是积极与校团委接洽,搭建爱心资助平台。他还与赴吉林支教的校友相约,要去汪清看一看。他想把校友们支援边疆建设、投身边疆支教的经历拍摄下来,去感染更多的人。
在日前举行的国防教育月启动仪式上,李韧和全校国防生一起,庄严地举起右手。军礼无声,誓言铿锵:“我愿做潜艇上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紧紧地铆在祖国的核盾牌上,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在走向深蓝、报效国家的伟大航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