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刘翔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咨询与临床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北京翔平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全国学习障碍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健康人格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学校心理学会会员,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他率先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中国,并撰写国内第一部介绍积极心理学的著作《给自己注入积极基因》。他主要研究乐观与积极情绪、心里流畅性、人格优势对抑郁的敢于等积极心理学课题等。日前,刘翔平做客我校第207期“启航讲坛”,与同学们畅谈如何培养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
1、为什么人们会经常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想?
答:据研究统计,人类往往对负面的信息更为敏感。例如,我们捡到手机的愉悦感远没有丢手机的悲伤感大,找到男女朋友的幸福感远没有失恋的痛苦感大,我们上网首先会先看坏消息,其次才是好消息等等。这都可以看出来人更倾向于消极的方面。婴儿刚出生时,面对悲伤、愤怒和微笑这三种表情时,他往往会先重视愤怒的表情。人们拥有好心情的保持时间往往较短,而坏心情的保持时间却要长的多。其实人类对于苦难往往是有记忆力的,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事情往坏的地方想。
2、为什么有些人的心理压力比其他人的心理压力大?
答:心理不健康的人主要不是消极,而是缺少积极。有一些人压力比其他人大,做事拖拉、效率低,大脑对幸福的感受力低,他们痛苦比较多,爱发牢骚,这种人往往具有神经质人格。
神经质人格主要有三种表现:首先,道德愉快体验过少。他们做好事没有愉快体验,反而感受到痛苦。比如考试考第一,他们仍然会焦虑,因为他们怕下次不能考第一;其次,他们违禁性行为的罪恶感或耻辱感过强。他们往往对错误敏感,遇到挫折被打击大,恢复慢。他们自我卷入过多,达则骄傲自满,穷则自卑低落;第三,他们不能享受无功利行为的快乐。他们的手段没有目的性,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例如,他们经常在考试之前苦读书,考试之后不看书,学习英语完全是为了应考,目的就是“干掉班长王小二”。 因此我们要警惕神经质性格的产生和发展。
3、请阐述一下幸福和快乐、幸福和成功的关系。
答:快乐和幸福无关。快乐的人不一定幸福,快乐是与正刺激有关的感受和情绪体验,有刺激我们会很快乐,比如看电视,品尝美食。当刺激消失,我们就不那么快乐了,其中虽然有乐趣,但感受到的有可能是空虚。幸福的人不一定快乐。幸福体现着对自己生活的总体满意感,是稳定和长久的。幸福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人生信念,它是稳定的人格特质。做了正确的事情,实现了自我的潜能,维系了良好的关系网,促进了个人的成长等等,都能使人产生幸福感。幸福是忙于做事情的过程,而不仅是有利的结果。
成功和幸福的关系不大。影响成功和幸福的因素不同,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影响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家庭背景、专业技能、运气和动机。因此,成功是外在的,表现为达成了想要的结果;幸福是内在的,是主观的感受,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
4、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如何培养乐观的心态?
答:乐观是对未来的好事多于坏事的信念,是稳定的人格素质。乐观的人坚持性强,对成功有自己的看法;乐观的人重视过程与行动,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在行动上;乐观的人认为失败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失败是个别的,而不是普遍的,他们喜欢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外部而不是内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乐观是弹性的乐观,是行动上的乐观,而不是过于乐观,乐观者会比较收益与损失,他们的乐观是灵活的乐观。
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我建议大家每天要记3件好事,坚持一星期之后,自身的幸福感就会提升。遇到好事,要学会保留。要多想一想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家要把握积极率,每天在回忆事情的时候要多往积极的方向上想,少往消极的方向上想,好事要占据三分之二以上,坏事要占据三分之一以下。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培养自身乐观向上的心态,使内心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