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生活方式与美好生活建构”国际研讨会在校召开。来自中、日、俄、印度的50余位学者参会。校党委副书记杨冶出席开幕式。
会议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联合主办。
杨冶在致辞中说,生活方式研究是哈工程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为学校社会学学科赢得了学术声誉。作为哈工程精品文科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社会学专业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本省的社会民生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致力于将社会学打造成为文科中的一流学科,密切关心和高度认可社会学在学科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原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在致辞中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日常生活的两个基本层面,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问题变得日益重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劳动时间缩短,休闲娱乐生活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寻找面向未来、美好、健康与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全球学者的任务,也体现了本次会议的宗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委会副会长王爱丽说,哈工程王雅林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启了生活方式研究的探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研讨会具有特别意义,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以专业的方式为祖国的七十周年华诞献礼。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我校教授王雅林,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双聘教授王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唐钧,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教授邢占军,中国文化研究所休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马惠娣,日本环境社会学会会长、日本法政大学教授池田宽二等学者分别做题为《生活方式研究在中国》《流动的灵魂伴侣:“耳机族”的音乐消费与音响世界》《整体健康观和生活方式》《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休闲时间的利用与休闲方式的选择》《“人类世”的可持续生活方式:针对环境政策展开的分析》的报告。
会议做出“新时代生活方式研究的共识倡议”,呼吁继续扩大对于生活方式研究的国际性研讨、比较与交流,聚焦“如何对人自身的生活品质进行提升”,为解决人类从“底线型”到“发展型”的生存问题,做出更多的智力贡献。
本次研讨会由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提供学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