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至17日,我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首次国际评估暨第一届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启航活动中心贵宾会议室召开。会议以“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国际评估”为主题,综合分析了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现状与未来。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志俭,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林志分别出席了反馈会与汇报会。
哈利法大学Philip Albert Beeley教授任评估组长。来自美国田纳西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瑞典联邦核安全监察局、芬兰Fortum能源公司、美国密西根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欧洲核教育网络、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国家电投、北京大学等13位国际核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应邀来校,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发展计划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吴林志在致辞中感谢各位专家为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把脉建言。他说,核学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实现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他希望通过此次国际评估,了解当前学科的发展状态和实力水平,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与国内外同类院校的差距,瞄准未来发展趋势,采取相应举措,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力争成为核工程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主力军、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重要依托力量。
评估主席Philip Beeley在发言中说,本次国际评估小组较第一届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扩大了规模,邀请了委员会以外的4位来自欧洲、台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专家。评估小组成员涉及领域广泛,富有评估经验和专业特长。他表示,过去4年中,我们看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核学科各方面取得的进步,祝贺学校核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第3名。这次国际评估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明确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和途径。评估组将认真做好评估工作。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副院长高璞珍教授向专家组做学科总体情况自评报告。她从学科历史与发展、学生教学与实践、学院科研与师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阐述了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
会后,评估专家考察了图书馆、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等部门,查阅了试卷、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档案和文件,与教师代表、行政部门代表、毕业校友等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深入调查了解了学科发展情况,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建议。
7月17日,评估专家组反馈了初步评议意见,对我校核学科的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实验条件、科研项目和经费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科的师资队伍、引进人才、发展方向及合作、留学生教育等提出具体建议。
张志俭出席反馈会。他表示,学校将围绕评估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核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国际评估是学校继2018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国际评估以来的第二个学科国际评估,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思路、“十三五”规划与“双一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而开展的诊断式自我评估,目的在于以国际视野评价学科现有建设水平,分析学科发展优势与不足,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成步伐。学校将长期坚持开展国际评估,并制度化、常态化,作为后续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促进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