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六月初夏,又一批毕业生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在这个热情奔放的季节,他们用火热的青春放飞梦想和希望。四年的大学生活,他们遨游学海、醉心科研、热心公益、勇于创新……他们用奋斗书写青春最美的样子。随着2018年毕业金榜的出炉,他们的奋斗故事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让我们走进金榜,于璀璨星光中思考青春该有的样子。
“创新之星”周泽才:做新一代“船海人”
周泽才,中共党员,曾任船舶学院114班党支部书记,学院团委副书记。他是陈赓奖学金获得者,是工信创新奖学金特等奖获得者,入围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本科期间,获各类奖学金11次,获奖学金总额超过10万元;获省三好学生、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毕业生等各项荣誉称号13次;在省、国家级以上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奖21项,在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被保送至浙江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周泽才依托学校“三海一核”的学科优势,在海洋无人系统领域开展了多项创新项目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十余项,主持校特殊资助型立项,参与申报装备预研2017年中船集团联合基金,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为满足未来海上无人集群协同作战的需要,使我国海军现役舰艇能在短时间内改装并具备快速搭载收放无人艇(器)的能力,在老师指导下,首次提出并初步完成“尾升降式+吊臂式”的舰载无人艇(器)搭载收放通用技术方案设计。他时刻关注水下仿生机器人技术的国际科技前沿,带领各专业领域的本科生团队,首次实现了将仿生机器鱼与水下滑翔机相结合的仿生型AUG,并制作出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样机模型,该模型具有航程长、机动性强、噪音低、附加阻力小等特点,被《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等媒体报道。
为解决复杂水体环境中监测作业存在不便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两型水空两栖水质监测无人机的研制,实现自主规划路径下的水空两栖作业、水质参数实时回传、定点多点采集水样等多种功能,可适应复杂水体环境中的水质监测任务。该成果受邀参加了2017年上海国际海事装备展览会,也曾受到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同志的现场指导。
“创业之星”康晓啸:勇于创业 吹尽黄沙始到金
康晓啸,中共党员,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康晓啸现为两家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黑龙江省长4次亲临公司视察,获工信创业奖学金一等奖2次及开拓创业型生涯明星人物等创业荣誉10余项;他是校园“双创传奇”,在“挑战杯”、“互联网+”等比赛中获奖20余项,获省三好学生、陈赓奖学金等荣誉50余项;他是师生眼中的“创业服务典范”,捐赠12万元成立了双创基金,讲授双创课程100余课时,双创一对一指导学生累积200余人次,其个人事迹被《科技日报》、人民网、黑龙江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报道、转载。
为了推广使用创新项目,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一家专门将其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公司应运而生,注册资金100万元,康晓啸为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兼研发实验室负责人。但这种转型对一个本科生来说就像一堵跨不过去的高墙,太多的东西是一无所知的。起初他对市场一窍不通,第一次项目路演甚至商业模式都回答不出来。但他用信念鼓励着自己和团队:这个世界没有穿不透的高墙,只要希望和信心还在,就有下一次成功的机会,不会的我们可以学,失败了我们可以再来。经过了找资料、咨询、学习,创业的希望在努力中一点点燃起,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混合现实消防培训演练系统》,已经推广到黑龙江省10余家消防体验馆和30余家中小学校、企业。两年内,公司从外包服务升级为研发销售为一体,实现了快速发展。从最初3个人发展到29人,从社会招聘全职人员19人,另有兼职硕博10人。公司核心产品——国产CAE工业仿真软件研发支撑平台,致力于打破国外对中国在工业软件平台研发方面的技术垄断,填补行业空白,已与上海交大、船研所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平台公测好评如潮。
公司步入正轨,发展不断壮大,第二家公司2017年在青岛成立,注册资金500万,依托学校在船海领域的优势,以船舶领域为起点,带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CAE软件发展,直接瞄准解决国产CAE软件发展缓慢的问题。他在2017年获评工信部创业奖学金一等奖,并在“互联网+”等创业大赛中斩获颇丰。
“创业之星提名奖” 孟思源:自研3D打印机“打印”炫彩创青春
孟思源,蒙古族,中共党员,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现担任哈尔滨万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哈尔滨妙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兼执行董事,曾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工信部创业奖学金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双创奖项十余项,组织编写《3D打印与科技创新》系列课程,作为大学生双创代表登上中央电视台《寻找科学达人》、黑龙江电视台《王牌创客营》等栏目,个人创新创业故事被新华社、《科技日报》、《黑龙江日报》等十余家媒体多次报道。
从小就喜欢动手的孟思源,刚上大一就迷上了科创,从开始的慧鱼创意组合模型(fischertechnik)到多功能测距仪、室内运载机器人、智能机械手等一系列“大家伙”,肯钻研能吃苦的他在学校创新大军中迅速脱颖而出。2015年他与3D打印正式结缘。创新项目需要设计零件,但市场上买不到,特种加工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零部件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一时间问题多如牛毛,重重压在他的身上,身边同学都劝他放弃,但是孟思源使出了钻“牛角尖”的劲头,找到了零件、完善了技术,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台3D打印机。在学校支持下,加上孟思源个人的努力与制作,目前孟思源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拥有两家3D打印公司,哈尔滨万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妙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技术与产品日趋完善,市场前景看好。
从灵感的诱发到创业初期的艰辛,从第一台3D设备的问世到把项目应用于社会,孟思源就是凭借着对于技术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坚持,每一次都将牛角尖钻出洞来,每一次受挫后重获加速,用3D打印机“打印”出自己绚丽的大学青春。
“道德之星”林奕:正能量是我前行的动力
林奕,中共党员,曾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省三好学生、校励志标兵、陈赓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校十佳歌手冠军、校十佳主持人,合唱比赛一等奖和最佳指挥奖,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黑龙江省三等奖,“创新、创意、创业”二等奖等。
林奕家庭条件贫困,租房居住多年。从小父母离异,母亲身患残疾,并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母子二人依靠退休金每月两千多元维持生活。林奕心疼母亲,为给母亲筹备治疗费用,让她过上舒服些的日子,只要有时间就用来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总在到处奔波,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大学赚够了足够的生活费、学费。
面对重重困难,林奕依然乐观开朗。他认真学习,学习经常熬夜到后半夜,出门打工坐公交车的路上,经常能看到林奕拿着大学课本在学习。凭借努力,他曾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多次,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他热衷科创,在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得黑龙江省三等奖,独立完成作品参加创业大赛,获得TRIZ杯校三等奖,“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校二等奖。他乐观开朗、热爱生活,他积极参加校十佳歌手、校十佳主持人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作为“海之韵”合唱团的副团长,他带领团队排练、参赛、演出,丰富校园文化。
林奕乐于奉献,时刻传递正能量。因他的文艺特长,许多学院邀请他帮忙排练节目、准备校内外文艺赛事,他不辞辛苦,鼓励大家,与大家并肩作战。他曾先后多次献血,累计2.4升。
“道德之星提名奖”任佳威:自强自立,廉洁奉献开出道德之花
任佳威,曾任531党支部书记,水声学院学生会主席兼学习指导中心主任,校廉洁社团主席。曾获国家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校奖学金一等6次,二等1次,获校自强标兵、优秀共青团员标兵、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任佳威,来自山西省汾阳市杏花镇小相村,从小家境贫困,一家六口的生计,仅靠父母种地获得的微薄的收入。任佳威心中暗下决心:“当父母被压弯了脊梁,你就应该勇敢的挺起胸膛。”他努力学习考取哈尔滨工程大学,除了学习,勤工俭学是他大学中最重要的事情,校内勤工助学岗他从未间断,每个月240元的补助是他巨大的生活来源,他尝试过销售路由器、帮技术公司编程,白天学习、夜晚编程,他每天只睡2个小时,虽然瘦了10斤,但是当他把一个月全部所得的5000元交给父母时,开心极了。任佳威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收获了学业,也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大学期间获得奖学金31600元,兼职获得工资30000元左右,减轻了家庭负担,并有独立能力偿还24000元的生源地贷款。
“奉献之星”孟驰:以爱为铭 志愿奉献
孟驰,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大学期间积极参加、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带领成员,为支教、助老、助残、保护动物、大型赛事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志愿服务表彰制度、创新志愿活动模式,为我校学生提供更大的志愿服务平台,大学期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800余时。在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大赛等国际、国内赛事中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
孟驰,大一时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在明天支教团,积极参与支教团各项活动,大一学年个人支教时长达600小时。大二时,作为“汇流·班助一”项目负责人,在校内征集爱心班级115个,筹集爱心基金69000元,资助哈尔滨市区及齐齐哈尔市、汪清县贫困孩子115名,他加强项目执行的正规性,制定项目执行流程、制度等,同时实行项目多人化负责制度,对爱心钱款实行透明化管理,2015该项目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大三时,他担任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在明天支教团团长,在章程优化、活动细化、职能明确等方面对现有支教团进行制度上的改革,从闭环反馈、活动责任制、严格把控招收志愿者质量等三方面对现有品牌活动做以优化,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他将支教活动的范围从学校、社区扩展到贫困地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爱在明天支教团”荣获“黑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大四是,他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积极推进黑龙江省志愿服务平台平台注册人数从84人增加至12936人,平台统计参与志愿服务学生23632人次,志愿服务时长53644余小时;积极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指导爱心超市进行义卖,为我校学生筹集爱心基金8440余元;指导“爱在明天”支教团,引导我校学生为联系小学学校提供课业辅导、课外拓宽,累计参与人数576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728小时……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青年志愿的精神,在献出爱心的同时,得到的却是内心的满足与幸福。今后,孟驰将以爱为铭 志愿奉献,发扬青年志愿者的光荣传统,热心于公益事业。
“个人突破之星”丁铮锴:零的突破
丁铮锴,中共党员,担任体育部院系学生会主席、团委副书记,校乒乓球协会主席,校第九届学生委员会委员。他多次获得国家、省级以及学校的各项荣誉,曾获校优干标兵、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取得了体育部历史上零的突破。2017年代表我校参加黑龙江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专业组获得男子单打冠军,实现了我校在该黑龙江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专业组金牌数零的突破。
丁铮锴,为提高体育俱乐部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以学校43号文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导,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为学校学生体育素质整体提升做出贡献。丁铮锴先后组织策划了莱飞跃杯首届校足球教学俱乐部联赛,首届校“轮滑之夜”荧光滑行活动,以及校园足球技能挑战赛,面向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的阳光体育运动,激发了同学们的运动热情,提高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丁铮锴同学作为校乒乓球协会主席,开展了各级乒乓球联赛以及每周进行的社团技术培训,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乒乓球运动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带动学校体育文化,乒乓球社团被评为校“十佳社团”荣誉称号。
比赛中,丁铮锴以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省十校联赛乒乓球比赛等赛事中获得多项荣誉。2017年获黑龙江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单打冠军。实现了我校在该黑龙江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专业组金牌数零的突破。丁铮锴用汗水和激情挑战体育高峰,用“零的突破”为目标,让青春绽放光彩。
“个人发展之星”张敏: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张敏,该生成绩优异,以专业排名第三的总成绩保送我校硕博一体化项目。曾获国家奖学金、哈船院79级奖学金、7次校奖学金。曾获黑龙江省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三好学生等荣誉。
张敏,自大二起加入理学院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组进行学习,两年间结题国家大学生创新立项两项、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立项一项。其中,2018年春季学期结题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综合实验装置》获优秀。该生参加多项科创竞赛及立项,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H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多个国内外奖项;他兴趣爱好广泛,曾获校十佳歌手、校园风采讲解大赛一等奖;他热心公益,参加多项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第十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优秀志愿者”,“你好大学”全国大学生联名活动志愿者,参与“国防七校”暑期三下乡活动,并获校三下乡先进个人等荣誉。
张敏,在寝室担任寝室长,与三位室友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寝室4名同学以专业前五名保研,并获校优秀寝室标兵荣誉称号。
“全面发展之星”石晓磊:全面发展 遍地开花
石晓磊,中共党员,动力学院本科生内燃机专业党支部书记。曾连续3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连续3次获得黑龙江省三好学生,连续7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一次中国电信•飞Young奖学金,连续2次获得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共青团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共青团干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一等奖,“工程学子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三等奖,“第8届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思想上,不忘初衷,方得始终。石晓磊思想积极进步,政治觉悟较高,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平时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同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2016年7月荣获 “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学习上,成绩优异,勇攀高峰。石晓磊主要基础课程成绩优异,多门课程都在90分以上,前六学期平均学习成绩92.24,专业排名前5%,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天津大学读研。曾连续7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连续3次获得国家奖学金,3次获得黑龙江省三好学生。科创方面,不断学习,逐步上升。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科技创新竞赛,并在相关专业老师的课题组科研项目的辅助工作。曾获东三省数学建模大赛、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杯创新发明竞赛等多个奖项。文体方面,坚持锻炼,竭力争先。石晓磊以拼搏的体育精神,勇攀一个个体育高峰,个人在运动会跳远、100米短跑取得好成绩,带领系篮球队在校篮球比赛中夺得亚军。公益方面,利己利人,提升自己。石晓磊热衷公益,其连续三年参加无偿献血公益活动,带领班级参加“班助一”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捐款捐物。
“希望之星”张晶:用信念成就青春之美,用奋斗谱写希望之歌
张晶,蒙古族,中共党员,其总成绩平均85.44分,专业排名前20%,获得校少数民族预科优秀学生奖学金7次、龙港励志奖学金1次。曾获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双创导航员和优秀毕业生等。科技创新方面成绩突出,获国家级科创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4项,发表一篇期刊文章,荣获2017年度工信部创新创业一等奖学金。现已保送我校攻读硕士学位。
张晶,来自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镇汤头村,家庭贫困,全家仅靠几亩地生活。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条件较差,英语比较薄弱,他为了追赶自己在学习上的劣势,他坚持每天六点起床学习英语,复习白天的功课到深夜,中午休息时间完成勤工助学的工作后,到操场上练习口语发音。经过不懈的努力,他逐渐追上了同学的脚步,顺利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连续三年获得少数民族预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张晶的家乡作为第一批被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他的长辈们深知是中国共产党给了他们新的幸福生活,因此他从小耳濡目染,盼以早日入党。他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党员的标准审视自己的言行,在大二的时候,他终于有了入党的机会,经过组织考核光荣的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张晶获得了许多荣誉,但他深知成功属于过去。未来,他将继续努力,用汗水浇筑青春,用理想谱写奋斗之歌。今后必将回报社会,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为祖国贡献力量。
“学术之星”郝留磊:学术先锋、创新助力
郝留磊,中共党员,曾任校TRIZ与发明创新协会主席、校学生工作处助梦团副主席,是英国皇家造船师学会(RINA)和黑龙江省创新方法研究会的一员。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校二等奖学金四次、校三等奖学金一次。熟练并掌握数学、制图、多媒体编辑等软件。
郝留磊勤于学习、苦与钻研,他努力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无论是课上、课下,他都认真细致地学好每一课,走好每一步。他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来进行科研探索,在国内外数学建模大赛、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多次获奖,发表学术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立项1项、校级立项3项。他还积极与研究生展开合作,研制项目《基于气浮技术的仿水母清油平台》,并申报“杰瑞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从网上注册到作品初评,再到全国总决赛,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终于在2017年9月的全国总决赛上与全国高校的研究生同台竞技,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他也是参加此类比赛的唯一本科生。他积极带动周围同学、低年级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中来。他曾担任校第九期“大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公开课”授课人,主讲《TRIZ创新理论基础》,对全校低年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培训。积极向学生讲解科技创新经验,解决多名同学关于学术科研方面的困惑,在学生中发挥了良好的学术科研带头作用。
“学习之星”周资群:尽力而为,无愧于心
周资群,中共党员,曾获得校陈赓奖学金、学习标兵、共青团员标兵、国家奖学金三次、中国电信奖学金、省三好学生、校一等奖学金七次、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等诸多荣誉及奖项。最终以第一名94.88分的成绩保送浙江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周资群从大一到现在,学习成绩位居全系榜首,连续五个学期均为院系第一,连续三年每年平均学习成绩第一。他始终一丝不苟地耕耘着自己的学业,“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是他奋斗的目标。在第一年学习中,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基础课程的学习上,课前及时预习,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各科目的笔记,课后抓紧时间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复习,认真踏实,不骄不躁,至今每一门课程的笔记本还被很好的收纳在书桌里。他深深地体会到学习不是以做题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将原理和方法融会贯通。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警言时时铭记在心,坚信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所以他每天晚自习下课后仍然坚守在书桌前复习,直到教学楼封楼。无论何时何种情况,他都能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各项考试都取得了优异额成绩。
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他不仅能够处理得游刃有余,他还积极帮助身边的同学并与他们共同进步,在学习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在809班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热心帮助同学,讲解题目,809班从全系十个班中挂科率最高的班级变成现在全年级综合平均分第二的优秀班集体,30名同学有8人保研。他入选学院学习助教、担任学子论坛第623期的主讲人、担任科创导航员,他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他人,带动他人共同进步。
“学业先锋寝室”10公寓401寝室:钝学累功至真至善
10公寓401寝室,由2014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学生车帅、杜鉴昕、房玉良、高志超、孟祥银、杨自牧6人组成。他们一心向党、品学兼优,不但投身科研与公益,而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6人同心同德,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而奋力向前。
10公寓401寝室6名同学均为学院及班级干部,中共党员3人,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班级学风建设。6人中有4人平均学习成绩名列专业前十名,5人获保研资格,其中3人分别被保送至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为了学习国外前沿核能技术,放弃保研至清华大学资格,选择出国深造,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密歇根大学录取,另外1人考研至清华大学。作为班级中的学习先锋,寝室成员经常与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促进班级良好学习氛围。他们积极与学弟学妹们交流学习和个人发展经验,对核学院2015级3个班的12个寝室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并在学院支持下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60余次,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学习和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参与人次达3000人次。其中,高志超同学还被评选为校优秀双创导航员,面向全校开设科创讲座及公开课共计110学时,讲解科创比赛及专利方面相关知识,累计参与1700人次。寝室成员积极参与科创活动,参与率100%,在“TRIZ”杯创新方法应用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科创赛事中取得多项成绩,寝室成员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校级普通型创新创业项目2项,开创性地设计了规则球孔多孔介质结构插件,填补了核能领域在滑油冷却器方面的空白,并申请了4项专利。
四年来,10公寓401寝室的6个人凭借着刻苦钻研与拼搏奋斗的精神,以及他们凝聚在一起所迸发出的集体的力量,作为学业先锋不断地激励着身边的同学。以后,他们将继续怀揣着实现中国核电事业崛起的伟大理想,秉承着核电事业“安全高于一切,责任大于一切”的精神,继续为我国的“碧水蓝天”而奋斗终身!
“最高升学率班级”20140531班:齐头并进 创造奇迹
水声工程20140531班,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过去的四年时光,在学院老师的殷切教导与督促下,他们在学习、科创、社会实践、学生工作、公益服务等方面表现出色,被立为学院各班学习的榜样。在升学情况统计中,20140531班创造了保研率50%,升学率100%的奇迹。其中继续留校读研23人,中科院声学所6人,上海交通大学1人,中船重工715、726所各1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古语14531全班同学都明白,成功大门只为勤奋和有准备者准备着,全班同学四年来早晚自习从未间断,每天七点,21B教室准能传出14531班朗读英语的声音,半个小时后的奥列霍夫广场回荡着14531班整齐的跑步口号。班级成员,无论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都以集体荣誉至上为标准,不允许一人掉队,考试前班长多次组织班级进行考前集体复习,同学们相互答疑,14531班创造了《信号与系统》“零”挂科人次的水声记录。考研期间,同学们集体复习,学霸们无私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同学们在考研的巨大压力下,相互激励、督促着,在14531班,学习就是风尚,同学们齐头并进,创造升学率的奇迹。
“最具创新力班级”20140408班:乐学笃行,求实创新
20140408班级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朝气,积极进取的集体。班级现有学生27人,党员3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0名。班级以“求实创新”为核心特色,曾获全国活力团支部、校五四红旗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等荣誉称号。
20140408班级27名学生积极响应国家“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号召,在科技创新方面,班级同学积极活跃,成绩斐然,每一项创新竞赛中,你见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20140408班级全员参加第六届“启航杯”科技创新普及竞赛,其中一等奖8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0人;全员参加第二十一届“五四杯”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作品竞赛,其中二等奖6人,三等奖9人;参加极速挑战竞赛共22人,其中一等奖6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1人。此外,在飞思卡尔实验室、ADI实验室、创翼协会和E维协会等都能看到班级成员身影。班级学生张耀坤、燕会臻、魏宏巍等在全国各项赛事取得优异的成绩,带动班级整体科创氛围。
从开学时的素不相识,到如今的兄弟姐妹,四年来的精诚合作、荣辱与共把成员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工至善,大学至真”“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经激励着20140408班级27名学生,用青春之笔,描绘精彩的人生梦想。
“最具发展力班级”20140113班: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20140113班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班级,他们学业突出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学院排名第一,他们文体优异,四年共夺6个文体项目冠军,他们热衷公益,四年班级成员累计公益时长共计3000余小时、累计献血8500ml,他们争做科创先锋,四年科创参与率百分之百,大型科创奖项累计32人次。班集体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校“三好班级标兵”、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等集体荣誉。
所有的成绩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学习更是如此,“互帮互助,团结共进”是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大一开始,班委将建设班级良好的学风作为重要的任务,他们以寝室为单位建立小的学习团队,寝室成员相互监督,培养大家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辅之以集体自习以及班级集体答疑等措施,调动大家学习的热情。针对班级同学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班级开办“小葵花英语课堂”,英语好的同学带头学习、主动讲解,组织大家集体背单词,长久以来,班级成员的英语成绩大幅度进步。20140113班是炫动全程全校冠军班级,它曾获得学院新生篮球赛冠军,船港杯篮球赛等体育赛事冠军;20140113班是科创先锋班级,班级成员积极参加多项国家级校级科创竞赛,立项,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2项,大型科创奖项累计32人次,科创参与率100%;20140113班是热情似火的公益集体,班级各类国际、全国型赛事活动优秀志愿者证书累计53张,公益活动时长共计3000余小时。
与其说是,26名成员组成的班级,不如说是来自天南地北的26个兄弟姐妹构建了一个小家,无论是欢笑,还是苦难都有人与你分享,分担。正如毛主席曾说“聚是一团火”,这团20140113班架起来的火焰为班级每一个人驱散了冰城仿佛没有尽头的寒意,班级的每个人、每个火种在未来,都会成为星空中最闪亮的星星。
“创新先锋寝室”16公寓836寝室:科创路艰 砥砺前行
16公寓836寝室,曾获校优秀寝室称号。她们学习成绩优异,寝室4人均获得学优推免资格,在本校继续读研深造。据统计,寝室成员累计获得各类奖学金达36次,其中包括国家奖学金1次,励志奖学金2次,工信部奖学金2次,校级奖学金28次,水声奖学金4次;在挑战杯、互联网+、数学建模等各类科技创新赛事中累计获奖18次,其中国际级奖项1次,国家级奖项4次,省级奖项13次。
16公寓836寝室成员与科创结缘,从学院DSP社团那块墨绿色的电路板与带着松香味的电焊开始,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理念下,836寝室成员参加大大小小的各种比赛,在科创中挥洒青春。第一次尝试科创类的比赛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然后初出茅庐就因准备不充分就遭遇“滑铁卢”,但是这次比赛给他们接下来的科创之路打下了良好的经验基础,航模飞行器设计大赛、挑战杯和互联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立项等等,大小的科创赛事都是她们的“菜”,她们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勇攀科研高峰,寝室成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她们在追求自身进步的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参与科技创新,多次与院系科协合作举办讲座,她们的努力得到了学院师生的认可,学院的科创氛围也在她们的帮助下越发浓厚。今后,她们依然会保持对科创的炽热,砥砺前行,不负青春时光,在科研之路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