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为学生发展上好课
——副校长吴林志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焦点问题
作者
文宣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7-01-13

分享

编者按:几周来,为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特色领域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报告要点和有关制度进行了解读,不断凝聚起全校上下的改革共识。如何纲举目张,系统推进5项改革落实落细见到成效,副校长吴林志从“为学生发展上好课”这个基本立足点出发,回答了广大师生关注的改革焦点问题。

记者:课程体系是支撑学校肩负起培养“三海一核”领域创新人才重要使命的根本载体。请问如何设计具有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的专业课程体系?如何分解落实课程建设的主体责任?

吴: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是其在长期办学和建设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在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上,学校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到课程体系的构建优化,从整体提升的全面建设到品牌培育的重点建设,都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优势。

课程是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基本单元,更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拓宽视野的重要载体。按照“三海一核”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要求,学校对标国际一流大学培养体系,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来指导课程体系建设,遵循两点原则:一是课程体系要有效支撑毕业要求搭建的能力结构,二是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以学生学习成果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最终目标,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与世界一流学科紧密融合的课程体系。

在职责划分上,学校负责制定全校教育教学工作规划及相关政策,研究解决全局性教育教学问题,监督、保障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等工作。学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主要负责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等。基层学术组织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主要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与执行。基层学术组织应全面承担课程建设责任,明确课程负责人,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系统规划,对课程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教材建设与选用等予以全面考虑,整体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形成“抓一课而动全局”的改革合力。

记者:学校将大力培育特色优质课程与教材,作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请谈谈,学校将如何支持“三海一核”特色精品课的发展?怎样选拔并吸引优秀教师来讲这些重要课程?

吴:特色课程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师资力量、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施等诸多方面。学校立足行业特色,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统筹设计特色品牌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内容,使其与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相匹配。在学校日前启动的首批品牌课程建设工作中,遴选了26门课程予以建设,对优质人文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三海一核”特色课程予以优先支持,特别鼓励“兴海”学术团队承担课程建设任务,在确定建设的品牌课程中,有10门课程的建设队伍中包含“兴海”团队成员。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建设高水平特色课程的关键。针对“三海一核”特色品牌课程,学院和基层学术组织应牢记职责,严格把关,精心遴选,选拔并吸引优秀教师参加课程建设。高校教育应回归本分,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教书育人。教是手段、育是目的;教是过程,育是结果。学校要实现育人中心目的,就必须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2017年,将继续为教师打造多维度国际化交流平台;通过教师教学培训、教学改革研究、课堂教学评析、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咨询服务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多元化教学培训;深入发挥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示范作用,搭建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与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提升特色课程教师职业能力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

记者: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怎样加强特色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进一步扩大自编教材使用率,为我国“三海一核”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吴: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不仅是开展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材,在内容上有利于教材更好地分析、更形象地阐述重点概念和理论,体现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和研究的过程性,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吸收。学校坚持以政策制度为引导,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工作,追踪学术前沿,在教材中体现专业的新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促进教学科研良好互动和相互融合。

“三海一核”特色教材需要作者深入理解学校“三海一核”办学理念,全面了解学校“三海一核”办学体系,对国内、国际同类教材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定位有明确的认识,充分体现“三海一核”内涵。学校日前启动了首批“三海一核”系列特色教材的专项建设工作,对于确定建设的14项教材,学校将集中资源,统一规划,整体出版,打造特色,形成品牌。今后,学校将不断推进“三海一核”特色教材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从立项、建设到出版的全过程管理,形成闭环。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推出,不断提高“三海一核”自有教材的编写和外校使用比例,努力建设一批适用于精英人才培养、高水平、有影响的系列教材。

记者:“十三五”期间,如何增强学校核心课程的在线建设,进一步扩大特色及核心课程的影响力?

吴: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十二五”期间,学校在线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绩,但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尤其是对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标准,仍存在较大差距。全体教师要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更新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适应转型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共享,加强具有“船海核”特色的在线课程建设,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学校本科生立项建设在线课程38门,引进优质网络课程51门,研究生立项建设在线课程14门。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手段,虚拟现实技术、手机端微课等新事物走进学生课程。网络在线课程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程门类,学生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开始尝试并适应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学习,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优秀的网络在线课程,学校积极开展课程建设立项工作,同时加大对高层次、高水平成果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记者:您如何看待课程评价?学校对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有哪些考虑?怎样考量教师是否将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理念转化为价值追求与行动自觉。

吴:课程评价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对课程的评价应综合考虑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等三大方面,通过对课程的设置和执行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课程不断完善。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将课程评价指标从以评教师为主向评教师、评学生并重转化,建立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健全配套保障政策,构建多维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明确各环节教学基本规范和质量标准,通过评教反馈激励教师,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广大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育人育才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课程特点,注重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实施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灵活的教学,课堂问题设计合理巧妙,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通过与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实现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文章录入:B_lijiaheng 责任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