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创星空】“病毒克星”诞生记
——记“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团队“睿净科技”
作者
谷雪 陈晓雪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11-06

分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民抗疫,势在必行。怀揣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绵薄之力的初心,在航建学院贺征教授的指导下,刘月聪、刘承聪、丛诣钦等人所在的睿净科技团队,研发出一套堪称“病毒克星”的高频离子空气消毒系统,经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显示,对病毒、细菌的消杀率均超过99.9%,能够应用在多个场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团队凭借“病毒克星”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一拍即合为战“疫”

“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为抗‘疫’做些事,我们也觉得学以致用,特别有成就感。”睿净科技团队负责人刘月聪说。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爆发,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刘月聪、刘承聪、丛诣钦身处河北、河南、山东不同地方,看着周围医护人员在层层叠叠的防护服之下,病倒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十分痛心。

“如何快速灭活病毒”成了全民抗“疫”关注的焦点。2月初,一次线上相逢,三个同学不约而同地想到,将团队正在做的“舰船系统中的高频电离技术和电离吸附技术”项目中关于空气消毒净化的部分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希望消灭空气中的病毒,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三人在腾讯会议室热火朝天地讨论了很长时间,对项目的可操作性、应用环境、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等问题逐一分析,直到夜深人静……刘月聪激动地拨通了贺征教授的电话。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远在哈尔滨的贺征的全力支持,并在技术上、软硬件保障上随时给予指导与支持,有了导师作为后盾,睿净科技团队由此诞生。

疫情期间,团队成员被困于家中,首要障碍就是拿不到曾经的设计数据,三个人相互启发、推理演算,凭借着“最强大脑”,大家一点点回忆研发的数据,通过云计算等办法,“拼”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牢了基础。

巧电病毒“百分百”

刘月聪介绍,团队研发的高频离子空气消毒系统,采用的是国际先进的高频电离技术和电离吸附技术,通过高压脉冲放电的形式将气体激活,这个过程所产生的大量具备高能量的氧离子一旦和空气中的微生物(例如病毒,霉菌孢子、细菌)接触,就能立即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以及病毒的蛋白质衣壳等,能够高效灭活传播速度快、致病性高的病原体微生物,并能同时去除空气中超过99.9%的有害组分和灰尘。

当时拿到“病毒克星”的病毒灭活检测报告时,≥99.9%这个无限接近100%的数字让团队成员兴奋不已。这份由中科广州检测和广州呼研所联合完成的检测报告,证实了“病毒克星”超强的消毒灭菌能力。“这个成绩让我们很惊喜,有了它,我们心里更有底了。”团队成员刘承聪说道。

经过高频离子空气消毒系统处理后的空气带有高能氧离子,这种高能氧离子可以存在数秒,并持续作用于其所能够到达的各个角落,从而对进入有效净化空间的人、物表面附着的病原体微生物进行杀灭处理,在有人环境下形成持久保护。高能离子灭活病毒这一原理让它相对于喷洒消毒水、介质过滤、紫外线照射等传统空气消毒手段和市场上现存的空气净化器,具有简洁高效、耗材少、低能耗且易维护的优点。

“病毒克星”还有一个亮点——模块化设计,该设计可以让系统轻松地根据目标空间的建筑结构和空间体积进行调整,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伸缩自如。也正因如此,它才能够适用于医院病房、专业科室、商场门店、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公众场合以及公交车、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破解难题的法宝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来之不易。将在舰船系统中应用的高频电离技术和电离吸附技术,有效应用在陆地环境的病毒消杀,面临着温度、湿度、盐度、微生物种类和特性……一系列环境参数的改变,让团队成员们不得不重新考虑选材和金属元器件的使用。而这必须经过反复的分析和实验,受到居家条件限制,对于他们来说,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番波折之后,团队联系到了疫情期间在校研习的研究生袁阔和李白羽。为了顺利完成实验环节,团队与袁阔和李白羽时时视频连线、隔空对话,一边出想法、想对策,另一边动手操作、记录数据,经过了反复的磨合,团队终于拿到了准确的试验数据,顺利完成了实验环节,并于3月份做出了高频离子空气消毒系统的样机。

要使产品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做到降低成本和功能优化,保证安全。为了降低成本,团队成员对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精打细算”,货比三家,多次尝试,找到性价比最高的进行组装。为了保证安全性,团队成员更加细心耐心,每一个微小的环节都要互相商量,谨慎评估。“我们设计的产品要让老人、孩子都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所以不能有可能产生危险的设计和部件。”刘月聪说道。

为了全面了解产品的实战能力,该样机曾在学校进行试用,一段时间后,老师们指出了样机使用过程中噪声过大的问题。团队成员们立即重返实验环节,对样机进行改造,经过一番努力噪声终于降了下来,生产成本也因为选材合理,设计巧妙而大大降低。

除了技术和选材,沟通也是团队研发道路上的一大难题。因为疫情无法返校,为了方便交流,团队项目方案的讨论统一使用腾讯会议,并辅以书面交流,但网络交流并不如面对面交流来得方便,难免出现曲解和误会。团队成员凭借彼此的信任与默契,及时沟通化解了技术难点以及沟通不便造成的误会。三人分属不同专业,空闲时间难以统一,所以腾讯会议常常从晚课结束直到深夜。

“我们就是有必成的劲头,坚持做成这件事。”刘月聪说。团队成员顶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坚持进行项目研发,但是没有一个人有过放弃的念头。“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恨不得1天当作两天用。”丛诣钦说道。从除夕夜敲定方向到样机送检,每个团队成员脑袋里都绷着了一根弦,他们顶住压力,也通过电脑屏幕,不断给彼此加油打气,互相鼓励。获得“挑战杯”金奖后,团队成员十分高兴。“这是我们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非常开心,我们能够为祖国做一些事情。”刘月聪说。

从灵感火花的迸现到获得“挑战杯”金奖,“病毒克星”的诞生经历了荆棘满路,才有了鲜花盛放。以冰心为炉,铸防疫利器,学校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教师是他们坚实的后盾,必成的劲头和精诚合作的精神是他们克服困难的法宝。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