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五个坚持、五个注重”办学原则,推动《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高质量落实,在全校范围内营造青年教师人人“想成才、可成才、会成才、成大才”的氛围,学校举办“兴海·人才面对面”座谈交流系列活动,邀请国家级人才为青年教师解答成长之惑。本期推出动力学院国家级人才杜敬涛教授分享的关于青年教师如何成长的经验体会。
青年教师如何成长成才?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以及工作实际,我谈一谈关于“根”“本”“重”“要”的心得体会。
夯实基础研究,打造学术标签,扎深学术生涯之“根”
青年教师入职初期,研究方向怎么定?为什么要申请基金?参加学术会议能带来什么收获?文章数量就代表学术成果吗?……这都是我曾遇到过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研究方向并坚持做下去。博士阶段我研究的方向是轮机工程,入职时正是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国家需求旺盛期,结合学校特色,我坚定选择船舶动力装置振动噪声控制作为研究方向,并紧密跟踪学术前沿和行业需求,逐步迭代优化,经过十余年的坚守,逐步形成自己在振动主动控制、噪声预报与控制的学术标签。回头看,尽早明确研究方向,并以久久为功的心态不断深耕振动噪声控制领域,为我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要注重高质量学术成果产出。论文、专利和专著等研究成果是我们进行学术交流的载体。以论文为例,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代表我们在学术界的贡献和声誉,要平衡好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刊发高水平、高质量和顶刊论文为目标,提升自身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引领性,让研究成果能够真正为学术进步和学术交流做出贡献。三要积极申报基金开展前沿探索。基金的申报过程能够有效助力青年教师提升在学术界的竞争力,对已有学术创新进行再认识和再提高,青年教师要积极做“使命担当+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熟悉青年基金、面上基金、重点基金、重大仪器专项申报的脉络流程,逐步实现“成长+申报”的正向循环,为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基础。四要善于用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影响力,在成长阶段参加学术交流往往是从参会起步,这时要以有效融进学术圈为目标,由浅入深掌握参会、办会、履行职务等会议事务的要领,将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会议组织、学术访问等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融会贯通,逐渐巩固自己在主流学术圈中的一席之地;同时要积极开展学术兼职活动,通过担任学术任职、担任期刊审稿人等兼职,与学界同仁形成基础研究共同体,持续提升并增强自身学术影响力。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固守教师职责之“本”
我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生活里的关怀、思想上的引领,让我终身受益。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秉承仁爱之心,积极走近学生,给学生以启迪指导。学校毕业金榜学术之星贺彦博,我和他共同开启了我们团队此前从未触碰的课题,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他在本科阶段以第一作者在EI检索刊物发表论文2篇,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学术基础。除了学术启迪,教师更要做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耐心呵护为学生们的成长,以“青出于蓝”的目标引导学生更上一层楼、不断超越。二要潜心课程建设。教学本身也是学术,值得我们每一名教师认真研究。我以“打磨精品课和一流课程”为目标,认真备课、激情授课、课后反思,力求把教案编写好、把教材优化好,用心讲好课、用力建好课。教学改革要以学生成长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磨练教学内功,提高教学技能,努力让自己的课程成为学生受益的“金课”。三要尝试以赛促教。从教学经验的积累到教学能力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竞赛是提升教学能力一个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好学校教学创新的培训竞赛一体化平台,通过与同仁开展技艺切磋,实现展示交流、改革示范、资源共享,得到名师指点、专家引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服务国家战略,攻关核心技术,聚焦科研技术之“重”
对于我所在的振动噪声控制研究所的老师们来说,主动面对国家战略需求,既是第一要务,更是一生事业。我们团队长期坚守减振降噪技术,几代人致力于给祖国的船舶装上动力强劲的“中国心”,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我认为做科研:一要坚持战略导向。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科学问题凝练,深耕核心技术攻关,立足学术发展前沿,瞄准核心关键难题,要用行业的视角提炼和解决问题。二要打通“学术转为技术”关。如果说“顶天”是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那么“立地”就是要让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够落地扎根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要加强基础科学问题的凝练,重点观测自己的科研成果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激发自己的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三要深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在重大项目课题上,要充分利用好行业平台资源,积极与重点行业、大院大所大企协同创新,在校企合作中找准自身定位,客观了解行业需求并寻找成果应用切合点,积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更多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拔尖创新人才,全力支撑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国际交流,助推学术创新,把握科教提升之“要”
国际合作交流是学术创新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我一直与自己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及学术交流时的同仁们保持紧密联系,这些国际学术资源为我开展学术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我体会,一要全面开展国际交流,青年教师要积极拓宽国际视野,充分挖掘国际学界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源,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通过论文宣读、分会场主席、会议主办、期刊编审等各项学术事务,逐步明确有1-2个固定参加国际年度会议。有过海外联合培养、博士后、海外引才、访问交流经历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自身海外资源应用到教学科研实践之中。二要善于运用国际平台,通过国际合作科研、育人为开展相关工作赋能,重点关注海外专家引智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等平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希望各位青年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锚定目标担当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培养更多“可靠顶用、拔尖创新”的新时代“工学”人才,为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