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致迈入大学的你:一次郑重的告别,一个勇敢的担当
作者
王俊红
来源
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9-10

分享

新学期,又一次奔赴奋斗路程。此时,是不舍温馨的港湾,还是逃离冲突的战场?

心理学认为,个体发展到青春期,需要完成的成长任务是实现人格的独立。人格独立意味着行为准则的破陈出新,也常常表现为对父母的叛逆。

一、可以沟通吗?

在所有的关系建设中,我们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我们能够顺畅地和朋友沟通,但是面对父母时,却常常不愿意讲话、甚至态度恶劣?有同学说,那是因为,当我想要和父母聊聊我喜欢的明星时,因为年龄差异大,他们不了解、也不喜欢,甚至还会批评我不务正业。

是的,和同学去聊时,即使同学不了解,可能也会带着好奇地兴趣说:“我不了解,你来跟我说说吧”。这里展示的不仅仅是我们可能有共同的爱好,更重要的是一个愿意倾听的态度。因为不熟悉,想要亲近,所以展示出热情。当关系很熟悉,不害怕失去的时候,就更容易拒绝。

二、为什么不说?

(一)不易失去,就展示最坏的自己。关系不易失去,就更疏于沟通。这里预设了父母的爱不那么容易失去。

父母的爱不容易失去吗?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了这个印象?还记得小时候,无论父母多累,当孩子需要的时候,他们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陪伴,来解决孩子的困难。夜里打雷,“宝宝别怕,妈妈在呢”;初学走路,“放心吧,妈妈保护着你呢”;动手操作,“勇敢去尝试,失败了老爸会教你”……慢慢地,一种“爸妈总会有办法”“爸妈的爱永在围绕”的氛围形成了。可是,父母的爱真的不易失去吗?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倦了的身躯,他们力不能及的领域,他们逐渐衰老的容颜……

父母的爱一直都在,是他们在负重前行。当你经历一些事情,你看到他们的局限和欠缺,你就知道,这份爱,多么来之不易。

(二)曾经伤得太深。

世界上有一种职业,从来没有经过培训,要做的事很繁琐,不给工资,不准请假,也没有退休。做得好了,没有表扬,做的不好,常被责怪。如果可以选择,谁也不愿从事这样的工作。但是父母却义无反顾地上岗了。

孩子成长需要父母的引领,但是父母本身的胜任力并不能保证他们总是提供最恰当的资源。伤害总是在所难免。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这些都是被研究证实的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养育方式。

受过的伤,即便随着时间推移,已经忘记了具体的事件,但是行为反应倾向却固定了下来,包括潜意识以及身体的反应倾向。所以,即便父母不再要求,即便父母不在身边,反应的倾向都具有了当初形成的特点。

(三)想要成为父母的父母

孩子被打,能够清晰感觉到曾经的痛苦。长大后,反思,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对,总希望告诉父母,“你们错了”。看起来,像是孩子在教父母如何成为父母。但是,试图去改造父母,都会失败。并且,父母老了,学习能力下降,会遇到很多学习的困难。

改造父母,就与当初父母试图按照自己理想的模板塑造孩子一样,是无法达成的。所以,与父母的和解向来不是和真实的父母,而是和想象中的父母。

三、怎样释然?

父母的爱一直都在心里,那些错误的教育方式,是基于他们的局限。接受面对他们当下的样子,讨论能讨论的话题,不能相互理解自己做决定并承担责任。大学生的你有能力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不再把父母的爱当作理所当然,让他们歇一歇。“当苦思冥想一道题,或者游戏玩得热烈,父母送过来水果,我可能连看都没看一眼。”换个思路,如果送水果的是室友……试试对父母使用敬语,他们无愧你的尊敬。

父母的爱并非永恒存在,习以为常的温暖也会消失。夸张一点儿,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把每一次离别当作最后一面。像他们爱我们一样,尽管会犯错,但依然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表达爱。

家,是人格的摇篮。生活没有幻想的完美,此次奔向远方,勇敢担当。认真和家人道别,感谢他们艰难中的坚持,感谢他们无奈中的努力,感谢他们在你臭脾气之后仍然笑着爱你。问一问他们年轻时如何恋爱,怎样做出了擅长的一道菜;听一听他们的无助,陪他们说一说,笑一笑,看见你的担当,他们也更能释然,体会到辛苦后的甘甜。

编辑:刘涛  审核:刘涛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