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贺飞:让基础研究走进本科生的世界
作者
20141012班班主任 贺飞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8-10-12

分享

班主任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学业发展的重要责任。我在毕业后就担任了材化学院20141012班的班主任。从学生到班主任角色的快速转换,让我有很多新鲜的“第一手经验”可以提供给同学们,对学生的学业方面也有更多关注。

担任班主任以后,我总在思考,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在大学四年里需要怎样的成长?在四年后,他们将以怎样的状态和身份离开学校、走入社会?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对专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学生们创造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有学者在针对高等理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志向的双重缺失是目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因此,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成“学术志趣”,是研究型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结合材化学院基础研究较强这一特点,我认为应该让更多本科生参与到学院的科学研究之中,让他们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在研究实践中学以致用。这样的做法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化学和材料学科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让本科生多接触科研实验有助于他们对于专业的深入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材料以及化学专业领域内的实验操作难度相对较低,对学生由浅入深逐渐熟悉和理解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再次,开展课外的科研实验工作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本科阶段获得一定的学术成果,对其今后的研究生学习以及出国深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本专业对研究生素质的要求来看,具备科研经历的同学通常会更受导师和学校的欢迎。此外,让本专业的学生更多地接触基础科研,为学校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提升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是建设研究型大学面临的重要任务。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在本科教育阶段保证一定量的科研时间投入,并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不仅可以带动本科生学风转变,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多次向本班同学们介绍与科研相关的内容,带领他们参观我所在的微纳米新材料研究所。这让一些同学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促使他们开始主动地思索自己未来的方向。其中,以武利鹏同学为代表的几名学生向我表达了希望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工作的意愿,在选择专业时也都选择了本学院化学或者材料方面的学科。同时,他们通过学校开展的“五四杯”以及大学生创新计划等活动,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开展相关方面的创新实践。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既是确保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也对学校专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相关专业领域内较强的国内高校的经验,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该校本科生,尤其是化学以及材料专业的本科学生以及硕士生毕业出国率一直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早出国深造的中科大学生在相关领域中取得了国际上的认可。根据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上一年代全球百大化学家名单,可以看到有12位华人学者入选,其中一半以上出自中科大。在材料以及化学专业领域,中科大学出身的专业人才已经具有十分可观的规模,其中杨培东教授在去年还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这种影响力对该校相关专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在最近两年新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里,也可以看到李亚栋和谢毅这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身的科学家。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中科大多年前就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让他们的本科生同学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基础研究的工作中,例如优秀学生的提前毕业制度,还有学术成果向学生学分转化制度。如果想让我们学校化学与材料专业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就应该以培养专业领域内高水平人才为重要理念。此外,学生可以作为桥梁,让本校的学术研究与外面高水平的研究相结合,促进学术组织之间的交流。最近几年间,我所在的微纳米新材料研究所中已经有三人得到了出国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他们也真正起到了这种学术交流的桥梁作用,对研究所以至于学校与国外高校之间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学生们怀揣着各自的理想与憧憬走入校园,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希望,引导他们去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将他们作为一颗颗种子,播撒在专业领域内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只有这样,在未来他们才能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