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0日,动员大会之后,我校教育实践活动开局良好,正按照要求,健康、有序地开展。今天,我们利用1天的时间进行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目的就是在前一阶段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讨论、学习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落实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的要求,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就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经得起检验、令全校师生满意的成效”形成共识,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下面,我们9位常委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谈谈心得体会。首先,我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学习调研心得:
一、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恪守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石,群众路线则是宗旨意识的具体体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与理解问题,我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1.群众路线的历史由来和精神实质。群众路线是在红军时期孕育产生的,是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1945年党的七大,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1956年党的八大,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把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后来,党的十二大党章又加了一句话:“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五句话,就构成了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观点,也就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说明了党的正确决定是从哪里来的、再向哪里去。群众观点加上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是群众路线的总概念。历史事实表明,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2.群众路线是我党传家宝。毛主席讲,“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解放人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我们党从来没有丢掉过“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正是因为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因此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支持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愿意跟着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为穷苦人打天下。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我军以少胜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先后有500多万民工参与战役,我军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19,因此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依靠的是沿途沿江人民群众动员了300多万民工运粮、修路,征集9000多只木船,9万多名船工冒死运送解放军。因为我们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人民群众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党中央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有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必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认真践行群众路线,也就必然得不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一点,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必须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当做我们的座右铭。历史证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得越牢,群众路线的贯彻就越彻底,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越兴旺发达。
3.党员干部要在“一来一去”本领上下功夫。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贯穿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切实践中。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践行群众路线,关键要在增强“一来一去”的本领上下功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领导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承的两个环节。二者的连接点就是调查研究、科学决策。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要把群众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以行动,并在群众的行动中去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的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1956年,邓小平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不是尾巴主义者,当然懂得,群众的意见一定不会都是正确的和成熟的。我们所谓总结和集中,并不是群众意见的简单堆积,这里必须要有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但是,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学校党委的各项目标与决策部署能不能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在“一来一去”上运用得好不好、功夫下得深不深、自身本领够不够。坚持群众路线,既要深入基层、广泛征求、多方听取意见与建议,又要以全局的高度、战略的思维、发展的观点、群众的立场对待意见与建议,更要作出促进发展、惠及师生、切实可行的决策与部署,还要制定积极推进、稳步实施的任务书、路线图与时间表,把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期盼、稳当前与促长远、现实性需求与根本性需求、个性化要求与群体化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联系到我个人实际,由于自己在领导岗位上的时间长了,群众观点有所淡化,确实有“官气多了、接地气少了”的问题。平时,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更多的是依靠班子成员和下级领导干部,这无疑是对的,但还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听取广大师生员工和群众的意见,这一点我就做得很不够。究其根源,还是在自己的心中,没有真正把广大师生员工和群众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在“时刻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今后,要增强服务广大师生员工和群众的意识,努力实现师生对学校发展最核心的期盼,努力把学校办好。
[NextPage]
二、践行群众路线,必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在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凸显出来。“为了谁”,就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关系到方向问题;“依靠谁”,就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这关系到工作方法问题;“我是谁”,就要明确我们是人民群众的公仆,这关系到自身定位问题。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就会离群众越来越近。
1.只有解决好了“为了谁”,才能始终坚持为群众谋利益。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会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人民群众对我们学校的期盼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希望我们把学校办好,让学生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广大师生员工对我们的期盼是什么?我来学校这几年,很深的一个感受就是教职员工对学校充满了感情。有位退休教师对我说,他在这个大院生活了一辈子,从上学到工作到退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着学校有发展、有大的发展。我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就要把人民群众的这个期盼,把广大师生员工的这个期盼,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忘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忘掉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对他们的期盼麻木不仁,损害他们的利益,说到底,就是“为了谁”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我个人而言,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忙起来,往往就事论事多,对群众和师生的根本利益考虑得还不够,还没能做到把这些作为考虑问题、决策问题的出发点,和工作的落脚点。我认为,这个问题相当重要,是个关乎党的根本宗旨的原则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真正做到师生至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2.只有解决好“依靠谁”,才能始终把群众当做最大“靠山”。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毛主席经常谈到依靠群众问题,他讲,党和群众关系是鱼水关系,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是儿子和母亲的关系。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他们是我们搞好工作的真正“靠山”。回顾我校建校60年的历程,作为一所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一代一代人在60年的历程中主动谋求发展、矢志追求卓越,励精图治、坚定前行,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二次党代会做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学决策。三次党代会提出了“转型升级”、“能力提升”、“位次前移”、“进入上游”等超越思想,明确了“未来五年要继续推进‘四大战略’,完善‘六大体系’,加速转型升级”的路径。我们的理念、思路、目标都有了,但反思这几年的工作,我在几个不同场合也讲过,我们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我们办学水平提升的程度和效果,与老一辈创业者比起来,与师生员工的期盼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产生这个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依靠谁”的问题上做得还远远不够。今后,一方面,我们要从转变观念,转变思想,转变作风入手,在工作中真正依靠师生员工,服务师生员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问需于他们,问计于他们,凝集他们的智慧,发挥他们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发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依靠他们帮助我们查找“四风”方面的问题,帮助我们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学校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突出问题。
3.只有搞清“我是谁”,才能始终摆正同群众的关系。我们党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毛主席讲,我们党“生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我们这些党员干部也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理当生根于人民群众、生根于广大师生之中。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又向哪里去,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一句话,不能忘本!忘了本,就会不知道自己半斤八两,就会飘飘然,甚至迷失方向。我今天能在这里,是党和人民培养教育的结果,是师生员工支持帮助的结果;同时,我也深知,我能站在这个岗位上,并不是我比自己的同龄人更优秀,也不比现在班子里的其他同志能力更强,尽管有自己的努力,但离不开机遇的眷顾,因此我常怀感恩之心。然而,由于特权思想的侵蚀,也有自我约束的懈怠,不知不觉中自己一定程度脱离群众的现象是有的,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但自己却浑然不觉。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思考、查找问题,使我醒悟,进一步认识了“我是谁”。今后,自己要努力强化服务意识,摆正同群众、同师生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与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当好师生员工的勤务员。
[NextPage]
三、践行群众路线,必须铲除“四风”
优良作风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体现。要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必须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而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是否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问题。过去战争年代,我们党犯过错误,但是人民群众跟着党走;解放后,我们党也犯过错误,但人民群众还是跟着党走;现在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好的,决策也是对的,但有时人民群众就是不高兴、有意见。这是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干部的作风有问题、特别是存在“四风”问题。这“四风”就像一堵墙,把我们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隔开了。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此,中央决定,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突出作风建设,强化正风肃纪,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在7月20日的动员大会上,我讲过,我校广大党员、干部是好的,在学校教学科研和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冲锋在前,忘我奉献,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肯定。与此同时,我还摆出了我们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作风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我和校长分别走访了一些老校友、老领导、老同志,与一些干部进行了个别谈话,召开了几个部门的座谈会,就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四风”突出表现、学校发展建设初步征求意见与建议。今天想借着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的机会,结合学习、工作体会与切身感受,点点问题,初步谈点想法,供大家讨论。
1.我校“四风”问题的不良表现。根据前一阶段的基层调研,结合近几年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的意见与建议,对照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梳理分析的“四风”22种表现,我认为,当前我校校处两级领导班子以及干部队伍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22种表现,在我校不全有,一些表现,在我校出现频率低或程度轻。但个别表现,在我校集中出现且程度较深,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速度与力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深化内涵建设、加速转型升级的深度与广度,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长期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问题的思想根源之一。具体而言,集中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落实不力、不思进取这4点上。一是忽视理论武装,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学而不思、学而不用,缺乏高端视野和国际视野。二是学用脱节,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不强,攻坚克难的办法不多,将校党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师生自觉行动的效果不佳。三是抓工作总是慢半拍,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四是安于现状,满足于现有学识和见解,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不创新业绩。究其思想根源,说到底就是学习劲头不足、担当意识不强、争先决心不够、超越信心不足。在客观条件上讲,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当初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主观思想上,那种争当第一的竞争意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与魄力,扛起发展使命的担当与勇气,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老一辈比起来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将竞争超越思想转化为自觉行动,追求卓越、永不懈怠上还存在不小差距。近两年来,师生对于校级领导班子的意见与建议集中在“校级领导班子要把工作重点落在抓方向、定规划上,不应陷入具体事务管理中,加强外部调研、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工作等重大问题上统一思想、集中精力、实现突破”上。今年6月,工信部人事教育司在函复我校办学水平提升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专家组评审意见时指出:该实施方案是一个能统领学校发展、能有效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的可行方案,但应充分体现群众路线和群众意识。方案的实施应能体现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充分调动院系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把实现办学水平提升工程的各项指标转变为师生员工普遍关切的自觉行动,推动办学实力得到有效提升。专家组敏锐地指出了学校在推进提升办学水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学校应更加重视,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领导班子要拿出将办学水平提升指标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的办法和实招。
2.“四风”不良表现对于领导班子及其干部队伍建设的不良影响。学风不正、学用脱节、落实不力、不思进取这4点“四风”方面的突出表现,致使领导班子引领发展能力不强、领导干部攻坚克难能力不强,成为影响校党委公信力、制约学校科学发展、不能满足师生发展期待的思想根源,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学风不正、学性不专、学趣不浓,在我校不是新问题,我曾多次提出过干部眼界不够宽、站位不够高、看得不够远、思考不够深、行动不够实的问题,要求干部加强学习。但有的干部没有把学习作为生活方式、人生追求,谋划力、推动力、执行力不强。领导干部比较普遍缺乏国际视野和高端站位,在工作中不能做到跳出来看发展,站高处看发展,有没有国际视野和高端视野是检验我们学风和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如刘云山同志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研讨会上指出:“用国际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的战略高度和宽广胸怀。拓展国际视野,培养战略思维,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
学校党委一贯重视依靠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听取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关注师生期盼的意识很高,对调查与倾听有足够的重视,我们对历次民主生活会、教代会、科学发展观的巡视意见也都由研究分析,但我们对各方意见研究分析的高度不够、概括凝练的深度不够,将各方意见,尤其是在事关学校发展问题的核心意见上形成系统的、集中的、具有科学指导力意见贯彻下去——在这个深度上做得还不够。调查和研究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二者紧密关联,缺一不可。调查是研究的基础,重在“求实”,研究是调查的升华,旨在“求是”,缺少了研究的调查研究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只重视调查而忽视了研究就是形式主义的表现。研究是需要研究的本领和科学理论支撑的,自身本领不足,学习深度不够就不能够解决好“一来一去”的问题,对群众意见的认识理解、学习思考、消化吸收不够,就不能拿出创造性的解决关键问题和核心问题的方案,就不能将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的讲话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
要做好调查研究,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的要在四个方面下大功夫,我们也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校发展建设的成功经验,下大功夫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对我校的客观要求,下大功夫了解校内外对学校发展和改革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大功夫了解国际高校、985高校和先进典型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要对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研究,辩证思考,多角度思维,通过提炼和概括,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与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攻坚克难能力的突破口,把群众工作方法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引领发展能力的着力点,学风正不正,关键不在学习的时间够不够,形式多不多,关键看学习后领导班子的引领能力强不强、领导干部的自身本领长没长、解决发展问题的效果好不好。否则就是学习上的形式主义。
3.“四风”不良表现对于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制约作用。近几年,校党委把实现学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完善顶层设计、形成制度体系,坚持内涵建设,加速推进五大转型升级工程,全面启动九项专项行动和大学制度建设,但较高等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较兄弟院校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开展的深度、推进的速度、落实的力度还很不够,较学校发展建设的需求、全校师生员工的期盼,特别是师生对于学校科学发展的期盼还存在差距。师生期盼发展,要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加速推进五大转型升级工程。加速推进五大转型升级工程的核心,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并在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我校以“三海一核”为学科特色、以服务国防和船海核领域为专业特色,学校的许多地名、建筑名、事件名都与海、与船相关。如果把工程大学比作一艘巨轮,学科、专业就是巨轮的动力系统。巨轮的航速、续航力取决于动力系统,工程大学发展的速度、发展的潜力取决于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虽经多方努力,但我校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不尽如人意。学科、专业建设作为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迄今还未实现实质性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果。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实力不强、精英拔尖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科学研究先导功能不足,成为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高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服务师生发展期盼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转变作风,首先从领导做起。刘云山同志14日在主持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时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是党员干部的标杆。教育实践活动走不走过场,关键在一把手。”上述学校“四风”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发生在下面和个别人身上,但根子在上面,在校级领导班子。作为党委书记,我难辞其咎。我校“四风”问题集中体现的这四点,有的问题在我身上有体现,有的问题的存在我有责任。具体而言,“忽视理论武装,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问题,首先在我身上就存在。虽然主观上也很重视自身理论素养的提升,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还是很强烈的,但工作起来就被事物缠绕,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深度和系统性不够,自我主动学习的劲头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解决关键问题能力不强,攻坚克难办法不多”问题上,我之前在民主生活会上也检讨过,在一些复杂问题的推进上,虽然认识到了,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够理想,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一时还难以在短期内见到显著效果,这一方面有对问题的困难程度和复杂性估计不足的问题,也有我的视野和思路不够,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够的因素,但说到底,还是担当意识不够,不能有效担当起责任,有效解决问题所致。至于“工作总是慢半拍、不推不动拖拖拉拉和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动力”的问题,我有责任,这两个问题不是新问题,我以前几乎每逢干部大会都要讲这两个问题,可是问题解决得效果并不好,反映了我自身对于发现的问题解决起来不够果断,决心不够。上述我自身存在的学校“四风”方面的问题,我做深刻的自我检讨,并一定努力改正。我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像刘云山同志要求的那样,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深入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制定整改落实措施,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作出榜样。要切实负起责任,和党委、活动领导小组的同志一道,把活动抓好、抓实,做到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同时,自己还要按照要求,解决自身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与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切实转变作风,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大学。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