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秉承军工优良传统,以真诚的爱心、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常年活跃于城市乡村,进行集中式的社会实践志愿者行动,建立了多个社会实践服务基地。今年,由黎华街工委牵线,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来到其帮扶单位哈尔滨市巨源镇城子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双方共同对城子村开展支农帮扶活动,形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城市、乡村互动合作的“街校村”三方共建的新模式。
2007年7月24日,由哈尔滨市黎华街工委牵线搭桥,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12人在一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哈尔滨市巨源镇城子村开始了为期八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构建了“1235”活动体系,即为了一个根本目标——“为龙江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围绕两个主题——“服务农村长才干,三方共建促和谐”,依靠三个支撑—“黎华街工委、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道外区巨源镇城子村”三方的密切合作,扎实开展五项实践活动——“义务支教、普法讲座、走访扶贫、农业实践、大学生活展”。
城子村印象
此次赴城子村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由2005级和2006级两个年级的12名学生干部组成。很多学生来自城市,特别是队伍里仅有的三个女生——王秋滢、曲直和杜雪,她们从小就生活在哈尔滨,从没有离开城市的生活,更别说是这种只有黑土、平房的真正农村。所有的队员都在暗暗担心,这三个“金枝玉叶”能否习惯这里的生活,能否坚持住呢。
青年志愿者们的住所很简陋,三个女生住在村委会的办公室中,睡在临时用篮球板搭成的“床”上,男生们则只能睡在老年活动中心的桌子和椅子上,白天有成群的苍蝇徘徊,晚上则要忍受蚊子的侵扰。习惯了自来水的他们要去重新接受需要过滤才能使用的井水。
城子村百年纯朴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她的孤独和苍凉,望眼欲穿的黑土地,卷起的层层黄砂,令所有人对这个位于市郊的农村的现状表示惊讶。志愿者们表示,在来的那刻,他们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决不当逃兵。
支教流年
在城子村小学校进行支教工作是大学生们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城子村小学包括六个年级,共用仅有的五个教室,51名在籍学生,大部分是贫困生。有些孩子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每天他们回家后先要帮助年迈的老人干些农活,然后再开始写作业。志愿者们根据城子村小学现状迅速分成两支队伍:一支在小学进行支教工作,另一支在全村范围内走访调研,了解村民对小学校现状的一些看法。
在支教的第一天,志愿者们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孩子们用怯怯的眼神看着他们,眼底流露出的成熟是本不该他们这个年龄所有的。黝黑的小脸和一双双小手上都布满了尘土,志愿者们拿出纸巾为孩子们小心地擦拭,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支教志愿者杜雪很有感触。来的时候,大家准备了很多铅笔、橡皮和本子作为奖品发给答对问题的孩子。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当她把铅笔奖励给答对问题的男孩时,班长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我们不要奖品!志愿者们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唯一想要的奖励就是知识。在支教的每一天,队员们被孩子们的认真感动,也被孩子们求知的渴望感动。支教回来,虽然嗓子沙哑,但脸上都挂着彩虹般的微笑。志愿者王立鹏说他忽然明白了,徐本禹为什么单枪匹马到贫困的农村,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倾颓的教室,如果将来孩子需要他,他会义无反顾地来到这里。所有志愿者也会坚定地说:我愿意!快乐似水在“三下乡”过程中,志愿者们还开展了普法讲座、大学生活展、农业实践等活动。在曾斌组织的普法讲座中,智鹏飞、李想、邹宏峰等人利用自编自演的一个个精彩短剧,将劳动法、土地法、义务教育法表述的淋漓尽致。城子村村民在笑声不断的同时,增加了对这几部法律的认识。“大学生活展”是王秋滢、曲直和韩守利的独创,分别展现科技的力量、美丽的校园、刻苦钻研的莘莘学子、多彩的大学生活,丰富的课余生活等主题。展览时,看到孩子们抢着看,眼中溢出的快乐和对大学的渴望,每个队员都感到安慰。突然有个孩子问道:老师,我能上大学吗?所有人都深深的点点头,孩子的脸上马上荡出快乐的涟漪,他的快乐深深刺痛了大家的心。农村孩子的心地就像雪山般纯洁,他们的快乐就是如此的单纯。
为了更好的体验农村生活,志愿者们来到了城子村葡萄园进行实践劳动,体会到了新农业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发展中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来到乡下的几天中,变化最大的要数“三朵金花” ——王秋滢、曲直和杜雪了,从愁眉苦脸到欢歌笑语,她们已经将快乐的喷泉洒向城子村,洒向城子村的孩子们。
奔走小巷
在为期八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依次走访十个贫困生家庭,并为他们送上学习用品,捐资捐物,为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一点点学习用品带给他们的并非是物质上的改变,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触动。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株株小苗必将成长为参天大树。在走访的同时,志愿者们还进行了有关“村民自治”的调研。调研不仅仅是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验证,也希望利用自身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
走向高潮
天道酬勤。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城子村村民的一致好评,这也为“街校村”共建的成功启动做了美好的前奏。7月31日下午,黎华街工委、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道外区巨源镇城子村“街校村共建”三方共建仪式启动。启动仪式上,黎华街工委、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分别向城子村捐赠了电脑、电视机、图书等物品。三方共同表达了对“街校村共建”合作愉快长久的美好祝福和衷心期待。
启动仪式之后的文艺汇演是将社会实践活动推向高潮。演出现场,黎华街道的市民、城子村村民、小学生与大学生载歌载舞,其乐融融,为自动化学院的2007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不说再见
尘土轻舞飞扬,时光悄然流逝。队员们踏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八天了,八天的朝夕相处,他们对城子村产生了难以割舍的眷恋。队员们原打算不告诉孩子们离开的时间,因为他们已经承受不起孩子们的泪水,可是最后一天的支教,三个女孩的泪却不争气地流出来了,她们亲了每个学生的脸颊,泪已经分不清是她们的还是孩子们的,所有学生将12个队员们围在当中,拽着他们的手不让老师走。
老师们不走,他们的心已经留在了这里,这里已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队员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幕,当他们乘坐的大巴已经开动时,孩子们追着车边跑边哭喊着:老师再见!
不说再见,因为还会相见。志愿者们表示,他们会利用休假日回来看孩子们的。
队员们在城子村为期八天的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与城子村的感情却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