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助学大网,不漏一个寒门学子
哈尔滨工程大学关爱贫困生纪实
作者
何春中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7-11-27

分享

11月8日,立冬。北国冰城哈尔滨当天的天气预报显示,最低温度零下3摄氏度。对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信通学院的大三学生小周来说,尽管冬天已经来临,但他心里却感到非常温暖。就在前些日子,小周凭着一张学校发放的“爱心卡”,从学校的“爱心超市”领到一件厚厚的棉衣。

像小周一样,该校已有近千名贫困生在立冬前,从“爱心超市”领到了御寒的衣服。

哈尔滨工程大学有近1.5万名本科生,贫困生有3000多人,其中特困生1000多人。这个惠及众多学子的“爱心超市”,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团委和信通学院共同推出的。

“爱心超市”让学子沐浴爱的阳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始终高度重视贫困生工作,党委书记王树权说,要创新扶贫助困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要动员全校力量,整合校内外资源,确保实现党和政府“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

今年秋季开学后,“爱心超市”在学校的启航活动中心一楼343室正式“营业”,之后,便成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帮助贫困生的阵地。

“爱心超市”不但收集各类衣物、图书,还接受日常学习生活用品的捐赠。校团委每周将“爱心超市”的最新物品信息在网上发布,可以网上预订,极大地方便了贫困学生。

“爱心超市”的创办不仅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还得到了学校后勤集团和校资产处等部门的鼎力相助,学校工会还组织了集体捐赠活动。

哈尔滨工程大学团委书记陈凯云结合建设创新型团委的探索与实践告诉记者,校团委在工作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团队文化,那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陈凯云回忆,“有一天晚上,学校党委书记王树权来到‘爱心超市’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他对寒门学子的关心很实际,还在校园网上查看了贫困生的需求。”

在“爱心超市”现场,记者了解到,“爱心超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员聘任制度、工作人员值班制度、爱心超市物品管理制度、大型活动的组织制度、财务制度。

“感谢学校,感谢捐赠的同学们!”一名来自山区的同学在“爱心超市”挑选了一件棉夹克、一条运动裤。他对记者说:“今年家里不用操心我的冬衣了。我十分感激学校创造的条件,一定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别人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毕业后,我也要尽可能多地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信通学院的一位学生志愿者表示:“作为爱心超市的工作人员,我感到十分自豪。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这么多同学获得帮助,我觉得青年志愿者这个称号挺光荣的,自己累点也是值得的。”

按照陈凯云的想法,“爱心超市”在初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在学校范围内进行,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社会资源来拓展和突破,可以将积聚的多余物品捐赠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同时,还可以吸引企业来关注“爱心超市”或注入爱心基金,建立长效的企业合作机制,从而将社会资源最大化地运用到“爱心超市”的发展中来。

完整的助学体系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刘志刚认为,要站在学校人才培养战略的高度,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要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从机制、经费等各方面为贫困生助学工作提供保障。

目前,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学生工作处专门设立了学生资助办公室。在学校的统筹安排和学生处、财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建立了“以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辅助手段,以奖学金为激励方式,通过勤工助学将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全方位帮困助学保障体系。

next page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杨妙春告诉记者,国家每出台一项新的资助政策,该校的相应管理办法就迅速配套出台。为更好地为贫困生服务,哈尔滨工程大学还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实行校内特困补助制度,学校每年拿出100万元,给贫困生发放困难补助,年受助学生1500人左右;

设立贫困生“自强奖学金”,用于奖励那些品学兼优、自立自强的贫困生;

设立贫困学生大病周转基金,解决了贫困生看病带来的经费周转难题,3年来,共有100多名学生受益;

2003年起每年入冬前,学校都拿出10万元左右为贫困生购置冬衣;

每年寒假期间,学校都要拿出10多万元给因贫困而不回家过节的学生发放春节补助,并为学生免费提供丰盛的年夜饭,学校及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与他们共进晚餐,欢度春节;

成立家教中心,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截至2006年12月,已为3100多名学生安排家教工作岗位;

建立阳光助学网,为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宣传窗口和交流平台;

广泛争取社会上更多的资源,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

此外,哈尔滨工程大学还先后设立了优秀新生奖学金、创新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自强奖学金、国防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既避免了贫困生有接受社会救助的心理压力,也激励了学生更加努力发奋学习。

为确保贫困生工作公平、公正、顺利地开展好,学校一方面强化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催缴制度、校长报告制度、违约学生曝光制度等有效措施,帮助银行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还注意在贫困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让他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能够以一颗懂感恩、讲诚信的心去回报社会。

多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严格执行国家助学政策,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截至2006年年底,该校共办理1.5万笔助学贷款,总金额6600多万元,贷款额度和受助人数居省内高校前列,基本满足了该校贫困生的贷款需求。

该校还充分挖掘潜力,大力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目前共有校内本科生勤工助学岗位900余个、研究生“三助”岗位3000多个,年发放勤工助学工资300万元左右。

学校积极联系适合学生特点的校外勤工助学岗位,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利用寒暑假集中安排学生到校外做信息员、宣传员等工作,每年为学生联系和提供校外勤工助学岗位500个左右。

为让每个贫困学生都能顺利走入校门,学校每年在迎新现场开辟“绿色通道”,保证贫困新生顺利入学。2005年和2006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共有900多名贫困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

几年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就读的大学生中,没有出现一个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完成学业的情况。

在帮助贫困生改善“物质贫困”的同时,哈尔滨工程大学更注重“精神帮困”。学校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贫困生走出消极思想误区,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人际交往活动,并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咨询,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深有感触地说,“大学的贫困生工作不是单一的解困助学,而是一项寓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和谐校园建设和人才培养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做好。”

编辑:B_shenwu  审核:B_chengweilu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