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 至25日,第三届21世纪和谐核电系统国际会议(ISSNP2010)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召开。大会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国内外相关单位合办。本次会议目的为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国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搭建起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国际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促进中国核能技术的进步。
深圳特区30年充满奇迹热词浓缩历史沧桑(组图)
央行多数官员反对加息
为期三天的会议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丹麦、挪威、芬兰、加拿大、世界经合组织(OECD)等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核领域的50余位国内外专家参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杨德森代表学校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此次会议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学院继2008年第二届21世纪和谐核电系统国际会议以来主办的又一次盛会。
会议主题围绕世界核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前沿问题,探讨核领域的新技术与方法、核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核安全评估方法。大会组织参会人员进行了分组讨论,论文作者介绍了所研究的内容,与同行共同讨论,共同提高。大会同时组织了“中日韩学生夏令营”,夏令营学生参加大会的所有活动。大会还组织参会人员参观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核动力安全仿真中心实验室以及哈电集团。会议期间,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刘志刚会见并聘请日本宇津宫大学 松冈猛 教授为学校客座教授。
本届大会主席、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张志俭 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作用,促进了核电在全世界的复苏与快速发展,仅中国大陆在未来20年就将要建设大约6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约50多座核电站。核电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核安全,只有发展先进的核能技术才能保证核电的安全与经济运行,使核电与人类、环境和谐共生发展。
杨德森在致辞中指出: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在船舶工业、海洋开发和核能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作为国内最大的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将在会议的交流和努力下,为世界核能和平利用和核能与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8月26至27日,国际部分核领域专家还将就“先进仿真技术、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先进早期故障检测、社会与组织因素影响等问题还将在学院进行为期2天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