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新晚报:第六届“我供自己上大学”勤工助学招聘会侧记
作者
佚名
来源
新晚报
点击数
1518
更新时间
2011-07-10

分享

我们在勤工助学中学会成长,我们在自强自立中迎接挑战昨天,霏霏细雨中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军工操场上,由本报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南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移动哈尔滨分公司协办的第六届“我供自己上大学”勤工助学招聘会,再次火爆开场。1.5万名省城在哈各高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家在哈市的外地大学生,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带着就业企盼,倾心、倾情与企业对接,找寻自己中意岗位,让青春的笑意再次在人生的舞台上飞扬。

外地学生暑期留哈寻锻炼

这是一次走出校门前的自我检验,这是一次从学校迈向社会舞台的成功对接。昨天一早,哈尔滨工程大学大一学生罗彭早早就来到了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现场这名来自四川省的大学生,今年暑期放弃回家,希望通过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找一份兼职,寻求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活动现场,罗彭与一家教育机构签订了初步合作协议。罗彭说,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该教育机构招聘的岗位负责与学生家长沟通,他认为这样的工作对自己的表达能力会有提高。“家乡离哈尔滨较远,往返一次花费的时间也较多。并且,对于年轻人来说,在步入社会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对人生是非常有帮助的,于是决定参加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找一份合适的岗位,锻炼自己。”罗彭说。

不为钱多少,只为求经验

昨天记者在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现场采访时,在一个企业展台前听到一名学生这样对负责招聘的人员说:“给多少钱不重要,几百块也行,我就是想能锻炼锻炼,多得到一些工作经验,希望能得到这样的机会。”说这句话的是来自黑龙江大学的李建伟。

学生的真诚打动了企业招聘人员,不但热心地帮他完成填表,还表示有机会的话一定录用他。李建伟就读于黑龙江大学电器工程自动化专业,在昨天活动现场转了几圈的他,终于决定在一家机械公司试一试。“开学就要上大四了,到时候学校的课程将有所减少,所以我希望不仅是在这个假期,包括下一个学年,希望自己能够多积累些实际工作经验,并且一定是要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就像我刚才所说,在我供自己上学活动中,挣钱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获取到更多实践经验。”李建伟说。

多兼一份工,就多成熟一分

招聘会上,21岁的重庆女孩岳辉忙着和各家招聘企业交流,家教、促销员、酒店服务员,什么工作她都愿意干。一个牛奶促销员的工作,每天底薪只有15元,工作三个小时,需要长期室外工作。很多同学觉得这份兼职挣得少、又辛苦,连不少男同学都迟疑地走开了。但是岳辉还是给企业留了电话。她告诉记者:“这份工作虽然底薪比较少,可是工作时间短,下午还能再兼职一份工,这样就能赚两份工资,一个假期就能赚几千元生活费。”

岳辉对记者说:“我是一名特困生,为了供我上大学,我爸也来这边打工,特别辛苦。对于我来说,汗水是唯一的资本,我必须尽最大努力给父母减负,也让自己快点成长起来,在这个城市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特长生”在招聘会上找到自信

高珊珊是一个喜欢动漫,也正在学习动画专业的女孩。在报纸上看到勤工俭学招聘会的信息,高珊珊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招聘会现场。“没想到,这里这么多动漫企业都在招人,他们看到我是学动漫专业的,又有作品,都抢着要我。”

冰城三维动漫公司的企业负责人在了解高珊珊的情况后,急切地对她说:“你一定要来我们公司啊,我们一定重点培训你。”这让高珊珊喜出望外,“在学校里,总觉得自己不够出色,担心以后找不到工作。今天来到招聘会,没想到我会这么吃香,自信心一下子就找回来了。”

老乡、舍友“组团”找假期兼职

“我们几个江西老乡今年暑假不回家了,听到"我供自己上大学"的活动后,我们就一块来找工作。家教、兼职等都可以,不怕累,这也是我们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昨天,在招聘会上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汪佳兵告诉记者。

据了解,汪佳兵、冯上淼、谢仁利等都来自江西,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等学院上学,今年暑假开学上大二。汪佳兵介绍,他们的家乡在中国的最南面,上学在中国的最北边。单趟火车的时间就要一两天,回来的火车票还不好买。再说,暑假家里挺热,哈尔滨相比很凉快,他们就决定暑假不回家了。平时,也和父母经常打电话,他们对我们很放心。在招聘会上,他们老乡对家教和短时促销很感兴趣,冯上淼告诉记者,他们通过上网了解,“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已经办了第六届,并且在哈尔滨各高校的大学生中有很好的声誉和很大的影响。放假前,一些师哥师姐也向他们推荐这个活动,看到消息后他们就来了。在“报达家政”前,谢仁利对记者说,家教是他们最愿意从事的兼职,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家教相对稳定,在孩子接受的情况下,可以一直做下去。

招聘会上提前储备生力军

在昨天的“我供自己上大学”招聘会现场,冠丰地产展位前围聚了一波又一波前来咨询、填表报名的大学生们。该企业的销售部经理杨鑫告诉记者,企业今年是第一次参加“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的招聘会,没想到展位一展出即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注意,前来报名和咨询。不到上午9时30分,已登记应聘者60余人。杨经理告诉记者,由于近两年来房地产行业非常的火,许多年轻人愿意尝试和了解这个行业。虽然今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几轮调控下,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进入到相对淡季,但在这种形势下,企业才觉得更应是个储兵养兵的好时机。在淡季时养兵,旺季时才能冲得出去。而“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企业和学院的学子们提前互动、沟通,为企业人才储备了生力军。

勤工助学维权台受学生关注

昨天招聘会现场,南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置的咨询展板及咨询台受到了学生的关注。“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如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打工过程中被黑中介骗了,如何维权?”这些问题在活动现场均找到了答案。南岗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不仅带来了60余家爱心企业,同时还在现场通过展板、宣传单、咨询台等方式,为大学生勤工助学、就业、创业等方面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小夏认真地记下了维权电话,“看了这些宣传之后才知道如何防止上当受骗,以后勤工助学时候遇到黑中介也知道找谁维权了”。

昨天的招聘会现场,南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在现场开展为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和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有关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包括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期间以及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劳动合同签订、变更、履行、解除、社会保险的缴纳、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劳动保护、创办企业“零出资”和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政策上的指导。

今年“准大学生”成家教报名主力

我们报达家教已经连续6届参与“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今年头一次迎来这么多高三毕业生前来报名,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报达家教的现场负责人孙桂林告诉记者说,往年招聘会上,大多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报名当家教,但今年不但有不少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准大学生来报名,还有一些准大学生的家长受孩子的委托前来报名的。在报达家教的招聘展台前,一位四中毕业的准大学生小王和妈妈商量着报了名,他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平时比较内向,马上要上大学了,孩子想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提前适应一下社会,为将要展开的大学生活作铺垫。今天在招聘会上,也看了几家洋快餐招聘服务员,但还是感觉当家教孩子更熟悉一些。小王数学学得特别好,这次主要报了数学家教的岗位。

不到上午10时,报达家教已报名100余人。孙桂林告诉记者,每年报达家教在“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中的斩获都颇丰,到中午之前总报名人员会达到300—400人左右。

活动中我们招上来的学生很优秀

今年华泰证券是第二次来参加“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现场,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企业上次参加这个招聘会活动感觉收获不小,虽然只是兼职,但这些学生中至今还有在假期中到企业继续任职的。其中有一个男孩已经开发出不少自己的的客户,虽然他目前还只是个学生,但是很有职业潜力。今年我们企业再次来参加“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也是希望通过这场招聘会招到更多这样的人才。

连续六年参加今年收获最丰

黑龙江麦当劳(餐厅食品)有限公司,已经连续六年参加“我供自己上大学”勤工助学招聘会活动。昨天招聘会现场,他们的四个招聘帐篷前面围满了前来应聘的学生,把企业招聘岗位的海报都遮挡住了,但很多学生还是依据指引图陆续地赶到展位。来自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小韩在招聘展位前排队等待着登记,“从新晚报上看到麦当劳要招人的消息后就锁定了目标,今天看到餐厅还有见习经理的职位,只要基础工作做好了就能提职,这种鼓励机制太吸引人了,不管排多久,也要争取这个机会”。

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自身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而且从第一届活动开始就参加,每年都能招收到很优秀的学生,“我供自己上大学”活动已经成为他们招收兼职大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部分优秀的勤工助学大学生已经正式成为麦当劳的正式员工。今年他们意向性签约了400多名大学生,收获颇丰,他们将通过二次面试,最终确认需要的工作人员。

母携子专找“苦活”干

家长:“90后”应学会直面生活苦乐

超市收银员、送货员、搬运工人……昨天,在第六届我供自己上大学招聘会现场,母亲李芝涓带着儿子李聪和其表哥王滨壮来到了求职现场。

李聪和表哥王滨壮不仅是表兄弟,还是58中学的同班同学。高考分数公布后,李聪和表哥的成绩均超过了报考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在同学们纷纷和父母去外地旅游散心之时,表兄弟俩却被家长拉到了求职现场。李聪的母亲李芝涓告诉记者,“90”的孩子们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背景下,“吃苦”“受累”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事。面临大学生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我做为一名普通家长能为孩子做的就是尽早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苦”。希望他们能够先“苦”后甜。李芝涓说,现在孩子能否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有悬念的问题。最大的悬念是,孩子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会咋样,能不能真正自食其力。

当李芝涓看到《新晚报》的“我供自己上大学的”这项活动后,拿着报纸试探性地和孩子们商量,不想,李聪和王滨壮竟意外地举双手赞成。王滨壮说,其实他们表兄弟早就想到社会上实践实践,“读高中的时候,班里就有同学勤工俭学,王滨壮一直都觉得这些同学早早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很不容易。但一次偶然的聊天转变了王滨壮的想法:勤工俭学的同学心智成熟得更早,在学习中他们更懂得如何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以,他们专门在家长的带领下,到现场寻求“练兵”的机会。

编辑:U3_meitigongcheng  审核:U3_meitigongche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